迎春:论两种对立的方法论——《经济学》再批判


  前几天我写了《两种根本对立的经济学》的文章,批判了以《经济学》为代表的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理论。这里接着讲两种对立的方法论,批判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方法论。现代西方经济学的错误,除了由它的资产阶级立场决定外,也是由它的主观主义方法论造成的;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科学性,则是实事求是方法论的产物。

一,两种不同的方法论

  萨谬尔森等著的《经济学》和马克思著的《资本论》,是两种对立方法论的代表作。《经济学》是主观主义的方法论的代表作,《资本论》是实事求是方法论的代表作,这是两种根本对立的方法论。

  《经济学》说:“货币是什么?货币是交换的媒介,是支付食品、电影、汽车、学费的手段。”“资本一词通常被用来表示一般的资本品,它是另一种不同的生产要素。资本品和初级生产要素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一种投入,同时又是经济社会的一种产出。注意实物资本(厂房、机器设备和库存)不同于金融资本(货币、股票、债券)。”“我们已经讨论过这一基本经济事实:能够生产各种商品的全部资源的有限性,迫使社会在各种相对稀缺的商品中间进行选择。”“如果我们愿意放弃一些黄油,我们可以有一些大炮:如果我们愿意放弃更多的黄油,我们可以有更多的大炮。”等等。(第12版 第95、88、43、44页)这些观点直观、适合一些人的主观意愿,但这是主观主义的方法论,是一种错误的方法论。

  而《资本论》的方法论是实事求是的方法论,与主观主义的方法论对立。

  马克思对于商品、货币的分析,从商品的现象深入分析它的本质,揭示它不仅是生产物,而且是一种生产关系,揭示了它的活动、发展规律。

  马克思首先分析商品的使用价值,提出异质的使用价值的商品,为什么能够交换的问题,引出了交换价值,进一步揭示了交换价值背后的本质——价值这种生产关系。之后再研究价值形式的发展变化,揭示了货币的本质,得出“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的科学结论。

  列宁指出:“马克思在四十年代提出这个假设后(指历史唯物主义——引者注),就着手实际地(请注意这点)研究材料。他从各个社会经济形态中取出一个形态(即商品经济体系)加以研究,并根据大量材料(他花了不下二十五年的工夫来研究这些材料)把这个形态的活动规律和发展规律做了极详尽的分析。这个分析仅限于社会成员间的生产关系。马克思一次也没有利用这些生产关系以外的什么因素来说明问题,但他使我们有可能看出商品生产的社会经济组织怎样发展,怎样变成资本主义组织而造成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这两个对抗的(这已经是在生产关系范围内)阶级,怎样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并从而带进一个与这一资本主义组织的基础不可调和的矛盾地位的因素。《资本论》的骨骼就是如此。”(《列宁选集》第一卷 第9页)萨谬尔森等永远也不可能懂得货币、资本的生产关系本质,更不可能理解货币、资本必然消亡的历史命运。

  马克思的这种方法,是事实就是的方法。正如毛泽东所说:“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这种态度,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哗众取宠之心。这种态度,就是党性的表现,就是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第801页)

  实事求是的方法认为,人们认识事物,首先要承认客观存在事物是第一性的,不能凭人们的感觉、主观意愿,而是把商品、货币作为客观存在的现象,深入探讨事物的本质、活动规律,然后才能在认识商品货币运动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们的主观能动作用。

  总之,《经济学》与《资本论》,代表着两种根本对立的方法。正如列宁所说的那样:萨谬尔森等“社会学家不善于往下探究象生产关系这样简单和这样原始的关系”。“这些主观社会学家所凭借的是这样的论据:社会的目的是为全体社会成员谋利益。”而“马克思-------所用的方法就是从社会生活的各种领域中划分出经济领域来,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划分出生产关系来,并把它当作决定其余一切关系的基本的原始的关系。” (《列宁选集》第一卷 7、5、6页)就是揭示事物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的实事求是科学方法。

二,两种不同方法论的效果

  主观主义的方法论是看到一种现象,就判断他的利弊,根据主观利弊的判断,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而实事求是的方法论则是揭示现象的本质(活动规律)和发展规律,然后根据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决定自己的行动方向和采取的措施。

  资产阶级经济学家面对生产过剩经济危机,采取的就是主观主义方法的典型。

  自1825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以来,几乎每隔十年左右就爆发一次,最近的一次是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危机。《经济学》就承认:“美国经济在我们的整个现代史上一直受着经济長期的折磨。”(《经济学》第313页)

  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学者们就是根据经济现象的判断,决定采取各种对策。

  1929年爆发了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的生产过剩经济危机,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倒牛奶,烧小麦,炸高炉、毁机器,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一片惨淡愁云。凯恩斯主义应运而生,提出采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防范”和“化解”危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认为,生产过剩经济危机是需求不足,于是就大量发行纸币,增加需求,刺激经济发展,按照通常的话说,就是“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由于滥发纸币刺激经济,到上世纪70年代,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转化成为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的经济危机,逼得资本主义政府不得不改弦更张,又采取“寅吃卯粮”的财政政策,发行政府债券、扩大居民的债务来增加需求,以至于爆发了2007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引爆了最近的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

  但是,资产阶级经济学界由他们的阶级立场决定认识,就是人们常说的“屁股决定脑袋”。萨谬尔森等说:“近50年来有了什么变化呢?出现了两个因素:第一经济科学已经掌握了如何运用货币和财政政策的知识来控制衰退使它在出现后不致于扩大成为長期持续的萧条状态。如果马克思主义者在等待资本主义在最后的危机中崩溃的话,他们就是徒劳的。第二,混合经济中的选民们,会要求任何执政党——不管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采取扩张性的行动以防止持久萧条。”(《经济学》第330页)可见他们还是迷信政策可以解救经济危机。从2008年爆发的经济危机至今,美国不仅企业、老百姓债务累累,国家的债务就高达28至29万亿,比年国内生产总值还高,而且还陪伴着严重的通货膨胀的事实,再一次证明主观主义方法论的破产。

  马克思则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是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雇佣劳动经济制度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的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的有限消费,资本主义生产却不顾这种情况而力图发展生产力,好象只有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资本论》第三卷 第538页)事实反复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方法论的科学性。

  最后要说明的是,能不能掌握实事求是的方法论,最终要取决于人们的阶级立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站在没落、垂死的阶级的立场,不可能掌握实事求是的方法论,必然运用主观主义的方法论。只有无产阶级的理论家才有可能运用实事求是的方法论。所以,要运用实事求是的方法,首先必须把“屁股”转到工农群众这一边,改造自己的世界观,成为无产阶级的知识分子。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共5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