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生:聊聊某10+5号文件
前两天,刚写了写对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1年7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的看法,
关于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随后,就看到了某监管机构的【2021】10+5号文件:《****进一步做好****隐性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工作的指导意见》。
正式新闻没有报道,自媒体公众号铺天盖地。
据说,该文件是涉密文件,保密期10年。从内容上看,该文件涉及化解隐性债务应该是真实的,不似伪造。
流传大约一天后,涉及该文件正文内容的自媒体公众号文章全部删除,消失的无影无踪,只留下一些蛛丝马迹,从侧面该文件曾经广泛流传过。
涉及敏感内容的涉密文件,大规模流传,一瞬间全部消失,进一步增加了该文件的神秘性。
涉密文件怎么泄露出来的?这样大规模的泄密,必须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怎么追究,暂且不谈。
文件提出:严格执行地方政府融资相关政策要求,打消财政兜底幻觉,强化合规管理、尽职调查,严禁新增或虚假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切实把控好金融闸门。各级监管机构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建立完善风险监测体系,制定风险应对预案、疏堵结合、精准施策,对新增或虚假化解的银行保险机构和负有责任的个人依法从严处罚。
从文件纸面内容除了整体要求,大致几个部分:严禁新增隐性债务、妥善化解存量隐性债务、强化风险管理、强化监管检测、严格依法问责。
简单地说,三句话,别指望财政兜底,严禁增量,妥善处理存量。再多一句的话,就是违规严惩不贷。
中国虽然是分税制、五级财政,但是上级政府和下级政府之间,有无法割舍的关系,上级与下级之间无法彻底切断财政联系。市场经济、分级财政和中央集权的环境下,很容易出现“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地方为了GDP、税收和政绩,猛烈增加债务,然后把包袱扔给上级,最终层层上传给中央。
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史无前例措辞严厉的10+5号文,也就不足为奇了。10+5号文,可以认为是监管机构的“龙之咆哮”。
放出10+5号文,让所有吃金融这碗饭的人,都知道上面的态度,不要越雷池一步,否则勿谓言之不预也。当然,对某些金融机构管理者来说,这也是搪塞沿门托钵的地方政府的借口。不是我不想帮你,而是我帮你就要吃牢饭。
收回10+5号文,表明监管部门工作的权威,并没有到需要公开咆哮才能震慑住基层金融机构的地步。再说,为了避免民间过度解读,涉及地方隐性债务控制增量、化解存量的系列文件,估计都是涉密的,10+5号文作为系列文件之一,自然不能例外。让涉密文件在网上无限流传,本身就不严肃。
所以,泄密这事,难得糊涂。
外交官的话,要从侧面解读,一些文件也是如此。
10+5号文的出现,从侧面至少说明了现在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有大量的存量,不好化解;二是地方为了拉动经济,有增加增量的苗头。
由于分税制和地方官员的提拔与经济增长挂钩,地方政府有极大的动力使用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长期以来,地方政府使用地方债上没有经济效益的铁公基,搞园区,拉动GDP,增加就业和税收,已经是经济停滞甚至下滑期,刺激经济的重要手段。
拙作《纸牌大厦》曾经论述过,由于项目选择必然回避大资本的既得利益,同时为大资本创造利润,所以这些债务中的绝大部分注定是收不回来的。
凯恩斯主义初期,一切欣欣向荣。但是,项目建成后,没有经济效益,长期亏损的时期怎么办?
这时只能不断滚动。一面借新还旧,让原有的积累的债务不爆发出来。一面大规模举债上新项目,继续维持繁荣的假象。
10+5号文,一方面要求地方妥善处理存量,一方面是堵住地方大规模举债上新项目。
处理存量,不许财政兜底。地方财政是兜不住底的。财政收入几十亿,存量债务400亿的奇观,不是个案而是普遍现象。地方财政兜不住,无非是层层向上转移,最后汇总扔给中央一个大包袱。这个包袱有多大?估计在40万亿以上。以中央财政8万亿挂零计算,中央财政全部用于还债,现有支出全停下来,也需要5年的时间才能全部偿还。更可怕的是,40万亿只是当年的存量,经过这一段时间,可能又滚动增加了。
中央切断与地方财政的联系,地方财政立即陷入债务危机;中央不切断与地方财政的联系,地方和金融机构有恃无恐,隐性债务不断滚动增加。这是一个两难的局面。
中央既不能彻底切断与地方的财政联系,又没有足够的财力把地方债务全部化解,还不能默许地方赖账引发金融危机,更不能坐视地方政府出现财政危机丧失政府功能,却眼睁睁地看地方债务在滚雪球一样膨胀,难怪要发出“龙之咆哮”了。
不要以为内债不是债,大不了上交给中央,由中央印钞解决,这种想法想都不要想。谁有这种想法,谁吃亏,谁敢这么干,谁吃牢饭。
不过,打消财政兜底幻觉,并不意味着中央对地方隐性债务袖手旁观。怎么办呢?
我为你们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货币环境,你们自己到市场中去借钱,市场化解决。以后不是不许融资,而是要和财政摘钩,购买者风险自担,愿赌服输。
如此,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大宗商品普遍上涨的情况下,全面降低准备金。所以,用魔法打败魔法,是表面的说法,不断放松货币,让地方和大企业顺利化债,是底层的逻辑。
但是,与中央印钞解决一样,各级金融机构创造的信用货币也是广义货币的一部分,同样可以刺激通货膨胀。所以,虽然中央没有直接印钞,但是物价仍然会上涨。
所以,当我们感叹物价上涨的同时,也应该知道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和大企业的债务在迅速下降,我们做出来贡献,我们承受的代价不是没有意义的。对此,普通人应该知道其中的因果关系,蠢红们则应该发自内心自豪!
至于通货膨胀的风险,抛开上世纪德国和中国的极端情况不谈,我们至少知道两种处理处理通货膨胀方式,即1990年代的中国处理方式和2009的朝鲜处理方式。两种方式,最终都成功地控制了通货膨胀。两种解决方式对个人的影响,可以参考前两天的文章。
关于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另一方面,即使地方政府下属的投融资平台使用市场化手段发行债务,这些债务与财政摘钩,也并不能避免由这些债务引发的金融风险。
事实上,使用凯恩斯主义刺激经济,最终无非几种解决方式,增加税收、开源节流、印钞、砸锅卖铁、借新还旧、赖账不还……但是没有一种没有副作用的解决方式。禁掉了与财政有关的解决方式,也并不找到一种良性的解决方案。
最后,说点题外话。
一是国家税务总局的领导说,要想方设法把名义税率降下来,把实际征收率提上去,把偷逃税行为打击掉。这最终会导致什么后果,大家自己品。
二是据说有的省份停放甚至收回绩效工资了。没有看到正式报到,希望收回的只是违规发放的部分,或者,只是暂时行为。否则,对靠工资吃饭的人来说,在物价上涨的环境下,名义收入下降,那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