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胡锡进先生,你在为方方背书吗?


  01

  4月8日,《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在自己的自媒体上推出了一篇文章《方方日记在美国出版,公众对她的态度会变得更快》

  不久之后,这篇文章被《环球时报》转载。阅读量上的很快,微博上也在讨论这篇文章。

  胡总的评论文章当然是极出色的,但他的表达方式,经常令我感到困惑。

  一般的评论文章作者,总是生怕读者不明白自己的观点,所以总是竭尽全力把话说得简单明了。

胡总却恰恰相反,似乎读者能够明白他的观点才是他最担心的,所以他总是吞吞吐吐,不肯说一句痛快话,全部修辞都是为了隐藏自己的观点。

  这篇《方方日记在美国出版,公众对她的态度会变得更快》的文风也是如此,对方方日记究竟是赞成?还是反对?他始终不肯做旗帜鲜明的表态。

  不过,在付出了类似童年时捡煤渣一样的努力之后,我还是从这篇文章淘出了有用的几句话——

  “很多中国人对武汉抗疫情况的认识有着当时的局限,相信方方本人也会是那样。”

  “这个时候方方日记被美国的出版商加紧出版,散发出来的决不是什么好味道……这会影响很多人对方方日记的态度。”

  “然而这部日记在今天和之后拿到美国和西方去扩散,就是另一回事了。它不会是一般的纪实文学交流,它一定会被国际政治捕捉到。”

  我把这几句话翻译成一般读者能够理解的语言——

方方日记的问题:

1、是“认识局限”;

2、是“家丑外扬”;

3、本来是好东西,但现在被外国人利用,所以也不能说好了。

  胡总把他个人的视频节目命名为“胡侃”,现在我要说,胡锡进先生,您在胡扯!

  胡总的这几点结论,实际上是对所有参与批评方方日记的人污蔑和羞辱,似乎批评者是一些不宽容的人,爱护短的人,过于敏感脆弱的人。

  方方日记的问题,当然不在于“认识局限”,而是其中渗透的仇恨与偏见;也没有什么人害怕什么“家丑外扬”,而是反感她违反现场报道需要亲闻、亲历、亲见,间接报道需要两个以上可查证的消息来源的原则,用道听途说、飞短流长冒充“事实”。

  最重要的,方方日记之所以引发批评,正如我在《评方方“日记”:始于谣言,终于谣言》一文中所指出的那样,关键在于她编造谣言——

方方的“日记”,以“殡葬馆满地无主手机”的谣言引起关注始,以造谣仍然在与死神搏斗的梁护士已经死亡终,可谓始也谣言,终也谣言。

谣言之所以成为方方“日记”的主题词,这是由她在深宅大院内蛰伏不出却要冒充现场报道这一基本“创作”形式所决定的。由于“日记”是现场缺位的“现场报道”,所以就不可能不充斥着道听途说、以讹传讹和粗制滥造的低级谣言。

  除此之外,关于“在交通管制的情况下动用警力送外籍侄女去机场”的问题、关于在抗疫物资极度紧缺的时刻,收受京城高官赠送来历不明的N95口罩问题,方方要么避而不答,要么前后矛盾,始终不能给出可信的答复,这使她的个人诚信受到严重质疑。

最后,方方在日记中,把美国医生“遭遇到口罩和其他防护物资的缺乏”归咎于“华人扫空货架上的口罩,捐赠回国”,蓄意挑唆美国的种族主义者迫害华人,这也激起了众怒!

  02

  胡总在文章中,还这样似是而非地说:

  “中国是强大的,不会因为一本方方日记在西方的出版真就怎么样了”。

  胡总发出的这一暗示,方方立刻就收到了,并心领神会地在微博置顶转发一个拥趸的一句话:

  “我相信一个强大的国家不会因为一本书的出版就坍塌掉”。

  是的,今天中国的确是强大的,不会因为方方递出去一把小刀,西方反华势力接过来刺在背上就倒地而亡。

但是,难道因为中国强大,我们就可以任由别人在我们的后背插刀而麻木不仁,毫无痛感吗?

难道因为中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就可以任由一个享受优厚待遇体制内厅级作家蓄意造谣而不加驳斥吗?

这是什么混蛋逻辑?!

  03

  无论胡总发表这篇文章时主观上希望达到的目的是什么,他客观上都起到了为方方日记背书的作用。

  现在大家都明白了,方方的“封城日记”已经成了西方反华势力刺向中国的一把刀子,而胡锡进总编的这篇文章,则使这把刀子变得更锋利了。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共25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