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中不西,尴尬的中西医结合专业

2021-02-23
作者:康从越 来源:188金宝搏网论坛

  网络上,救救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呼吁已持续多年。然而时至今日,这一专业的定位、毕业生就业、社会认可等方面面临的尴尬,依然没有解决,实在需要大声疾呼。

  2001年,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中西医结合专业。截止目前,全国三十多所高校开设了这个专业本科层次的培养工作,一些学校招生规模还非常庞大。(例如湖南中医药大学,曾每年招收600多人,仅5年制在校本科生就多达3000余人)。然而,全国规模庞大的毕业生,普遍面临就业困难的问题。

  根据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规定,医师执业类别分为临床、中医、口腔、公共卫生四个类别,中西医结合专业归属于中医类别。根据规定,中医类执业医生的执业范围,不包含临床医学(也就是医院常见的内、外、妇、儿等科室),他们不能到这些主要科室工作。这就限制了中西医结合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范围。

  留给这个专业的就业范围,只有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或西医院的中医科、中西医结合科,或某些民族医科室进行执业。相比庞大的毕业生,这个范围内的岗位根本容纳不了。尽管在教育界、医学界人士的长期呼吁下,某些省份已允许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从事临床科室的工作,但从全国来看,实际执行中各大医院“谈结合色变”的状态没有改变,许多大医院根本不承认这个专业。

  医院为什么谈结合色变?因为这个专业所学内容,既有中医,又有西医,结果是两样都没有学透,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差,不太能够独立承担疾病诊治工作。综合性医院、西医院或中医院、专科医院选择人才时,需要西医就找临床专业的,需要中医就找中医专业的,唯独不喜欢中西医结合专业的。7年制硕士生、博士生好一些,本科生就简直没多少医院要了。

站在毕业生的角度看,他们很无奈,简直就是专业教育的受害者。

  首先,从总体上说,国家对这个专业的定位就不够精准,全国缺乏明确、统一方向。搜索一下专家们对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定位,就会发现五花八门。有的学者认为,中西医结合属于中医学范畴,应以发展中医学为主,临床医学为辅;而有的学者认为应该偏重于把中医药按照西医手段进行研究,让中医药的发展更为科学化和现代化;也有学者认为,中西医结合应该在临床上使用“中医学+临床医学”的手段进行综合性治疗,方能获得更好的疗效等。

  反映在政策导向上,结果就是“一人一个号,各吹各的调”,教学内容、实习培养方案,由各个学校跟着感觉走。中西医结合点到底是啥,如何结合,主辅是什么,全国没有统一,也没多少人说得清楚。

 其次,短短5年间要学好两个类别的课程,学精、学通谈何容易。由于中医结合的结合点没有明确,导致课程安排成了大杂烩。结果是中医基础没学好,中西医结合的专业类课程又以西医的为主,相互干扰。在实习阶段,5年制中医或临床医学专业,一般采取3年理论学习+1年见习+1年实习,实践科室精准、时间较长,而中西医结合专业能4+1(4年理论+1年实习)就不错了,而且基本只能去中医院实习,构想中应该学会的临床技能,就无法得到训练。

  由于就业困难,许多毕业生只好考研、考博,或转行,或到层次较低的医疗机构工作,网络上一片哀嚎。国家设立这一专业的初衷,是希望培养中西医兼通的专业人才,发挥中西医各自优势,为科研、看病服务,然而却落入两头不讨好的境地。

  中西医结合,如果寻找到好的结合点,的确可以为医学发展做出贡献。中西医结合得好的经典案例,莫过于成熟于70年代的针刺麻醉技术了。这种技术用手捻针或电针刺激某一穴位或某些穴位,以达到镇痛目的,使手术在不用或少用麻醉药物的情况下进行,减少了患者痛苦,而且具备西药全麻不具有的抗内脏牵拉反应、抗创伤性休克、抗手术感染、促进术后创伤组织的修复等独特作用,为手术患者带去了福音。80年代之前,我国采用这项中西医结合技术,进行过200万例手术,被外国人所羡慕。90年代后,随着市场经济时代到来,这项又好又便宜的技术,因为创收能力不如西药麻醉,随即被打入冷宫。

  这项技术的来源,和大跃进时期的思想解放、敢想敢干有关,与毛泽东主席提出来的“西学中”指导思想有关。我认为,中西医结合专业要找到出路,要明确“中医为体,西医为用”这个关键。也就是说,要以中医为主、西医为辅,而不是试图两边同步发展,更不是让西医来改造中医。

  针刺麻醉技术这个经典案例的出现,就是以中医理论为核心,同时借鉴了一小部分西医的技术手段。解决中西医结合20多年来的尴尬,需要在这个领域回归中医的主体地位。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共1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