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不读书,穷根难断;富不读书,富难长久。
仔细想想,古人几乎把各方面的道理都说绝了。难怪著名作家孙犁这样说,不要试图在自己文章中阐述什么哲理,哲理早让古人说完了。
关于读书,自古以来,备受一代又一代人高度重视。所谓的书香门第、诗书传家、耕读之家,无不体现了古人对读书的高度重视与充分肯定。
读书有啥好处?简单说,有这样几方面。一可修养身心,二可传承文化,三可提高认知水平,四可改变自身乃至家族命运。
就绝大多数人而言,他们读书的目的,决不是高大上的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立志报效国家民族,弘扬民族文化。说白了,就是改变命运、传递命运。
所谓改变命运,主要针对贫寒之家、社会地位低微之家而言。大家都希望通过读书,搭起一架通天之梯。然后,循序渐进,登堂入室,完全融入到权贵阶层,再不受人驱使、奴役、欺侮之苦。
所谓传递命运,当然是指权贵之家。他们读书的目的,最低是维系住已有的富贵荣华,最好能继续提升自己的富贵荣华。尽管人们说富不过三代,但真正重视孩子读书的富贵之家,许多不仅可以延续三代富贵荣华,甚或可以延续十数代富贵荣华。
为激励读书人求取功名,赢得荣华富贵,从封建皇帝到颇有成就的学问家,无不用极具诱惑性话语,寄语普天之下读书人。
头悬梁,锥刺骨。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奋早,白发方悔读书迟。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其中,最直白,最具诱惑性与实用性的劝勉话语,莫过于宋真宗赵恒。他写了一首《劝学诗》,内容如下:
家富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后人为了教育孩子更加简便,将赵恒的读书诗凝缩成三句简单易记的话: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这样一来,原诗内容更简洁,更直白,更一目了然,更能催生读书奋进动力,更能立竿见影,效果立现。
凡有志通过读书求取功名的好男儿,籍此可孜孜以求,废寝忘食,挑灯苦读,兀兀穷年。以待有朝一日,金榜题名,荣耀家族,泽被子孙。
作为普通人,劝勉孩子读书的心思只有一个,不求他们将来能其治国安邦,名扬天下,只希望他们能跃身龙门,改变身份,提高地位,为家族带来福耀。
不管后人如何评价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得失如何,也不管有人说什么封建统治者推行科举考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将读书人牢牢束缚在求取功名利禄名立柱上,使其沉身其中,迷不知返,少生或不生非分之心,少给或不给统治阶级添乱。
但笔者始终认为,仅就科举取士这一条,已经很了不起了。最起码,它打破了阶级固化藩篱,为平民家庭子弟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与空间,使他们通过读书选拔,与富贵之家子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一决高下,借以改变提升自己的贫民身份与卑微地位。仅此一点,即可看出,中国古代实行的封建科举制度,不知要比西方国家超前多少年,高出多少倍。
读过《儒林外史》的人,一定忘不了那个老来中举的范进。作者用极度度夸张手法,辛辣讽刺了科举考试的种种弊端与丑态,鞭挞了世态人情的势利冷酷。一贫如洗的范进,痴迷科举考试,丝毫不顾及家庭实际,穷得一日三餐都揭不开锅了,依然孜孜以求,不肯罢手。他的迂腐穷酸,不仅街坊邻居看不起,就连他的屠户岳父也看不起。中举前,岳父对他的鄙视与辱骂无所不用其极。及至中了举,范进的身份地位一下子提高了。不仅街坊邻居趋前逢迎,连身份了得的张乡绅也赶来祝贺。不仅如此,张乡绅还向范进赠送银两与豪宅。作为一般人,见此状况,谁不无限感慨?谁不极度艳羡?谁不就此教育孩子向范进学习,以求有一天,似他这样金榜题名,彻底改变自己命运?
不要说古代如此,即便今天,有几人不是如此?有谁能像周恩来那般,一个心志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芸芸众生中,能不惜一切供孩子读书,使其通过读书改变个人与家族命运,已属难能可贵。他们的行为,理当受到社会大众的充分肯定与尊重。起码,这些人能认识到读书的现实实用性。比那些对孩子读书漠不关心的糊涂家长,不知要高明多少倍。只要孩子读书成功,他的各方面素质素养必会渐次得到提升。为国家为民族为他人做出的贡献,较之更多不读书之人,不知要大多少倍。
以实用主义态度劝勉孩子读书,虽不值得大力提倡,却往往很有实效。只要孩子循着这条道路一直向前走,只要社会肩负起正能量教育责任,这些孩子必能在未来成为对家庭对群体对国家民族有用之人。
今天,人尽皆知,读书改变的不仅仅是个人与家庭的命运,更决定着一个国家民族未来的价值走向与福祉命运。
至于穷不读书穷根难断,富不读书富难长久一说,完全来自古人,完全来自实用,完全来自劝勉读书的重要性。境界虽略显狭隘,却很中肯。希望大家能辩证看待。
总而言之,读书改变命运之说一点不错。小而言之,可以改变一人一家命运;大而言之,可以改变一国家一民族命运。
愿所有人慎思之,笃行之!
2025.8.12
【文/伏牛石,188金宝搏体育官网专栏作者】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粤公网安备44030002003979号
粤公网安备4403000200397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