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父辈足迹重走长征路,自驾行46天全纪录第24天

2021-07-09 10:01:36 来源: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作者:茶杯
点击:评论:(查看) 字体://

  2015年10月5日第24天

  小金县(懋功)-抚边乡-两河口镇-梦笔雪山-卓克基(马尔康县)-黑水县

  一大早,我们住的小旅馆外已是人声鼎沸,车水马龙,嘈杂声一片,在此休息过路的游人都早早起来动身,奔向各自的旅游目的地。我们起得稍迟些,居住的半地下室门外有一条公共走廊,走廊的另外半边是一个敞开凉台式的过道,一眼可以居高临下眺望半个小金县,这儿观景倒是不错。

  家人洗漱完都纷纷来到走廊过道上拍照。远处,昨天刚刚翻越的夹金山举目可见,白雪皑皑的峰顶在清晨阳光的照耀下呈现出迷人的金色三角形;近处,流经小金县的小金川河(由其支流抚边河与沃日河汇集)在夹金山脚下静静地流淌,一派静谧祥和的气息。

  80年前的6月14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洛甫(张闻天)带领党中央、中革军委和直属部队进抵达维,在达维桥头受到红四方面军九军二十五师所部的热烈欢迎,随后与李先念率领的红四方面军30军一部在懋功(小金)会合。当天晚上,红军总政治部在懋功天主教堂举行了红一、红四方面军团以上干部会师庆祝联欢会,到会人数近千人,把天主教堂拥得水泄不通。两军其他干部战士则在城内四方台子及城隍庙等处也举行了盛大的联欢晚会。

  两大红军主力部队的会师,是中央红军自通道转兵以来,万里转战,强渡乌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抢占安顺场、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而苦苦追求的目标,终于在川西懋功得以实现。

  我们吃完早饭后,上午在小金县首要的任务是去更换在夹金山上不慎刮破的右前轮,这个右前轮自泸定桥出发到天全到翻越夹金山已是三受“重创”,一次补胎两次更换新胎,但却是“屡败屡战”,余程依然任重而道远!

  小金县城中有一个红军广场(发现许多红军途经之地都建有类似广场),广场中央建有一座“懋功红军会师纪念地”的纪念雕塑,碑文是由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所题写。胡耀邦全程参加了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时曾担任红三军团五师第十三团俱乐部主任兼团总支书记,是当时有名的“红小鬼”。我们也在这纪念碑下拍照留影作为此行纪念。

  小金今天的天气晴好,川西北高原空气密度稀,视线穿透力强,蓝天、白云对比分明,周边的山脉轮廓显得格外清晰,仿佛就在眼前一样。

  寻访完纪念碑,我们赶往红军会师庆祝晚会(俗称懋功会议)的会场~小金县天主教堂,这里就是见证红军懋功会师的旧址了。教堂仍在原址地,是国务院频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经过多次修缮。最近也是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天主教堂也正在进行新一轮修缮工作。我们到访时,教堂外部正在进行施工,但教堂内部还是可以进去参观的。从教堂的院子和内部环境看,范围并不算太大,我们此刻想象之中,当年红军上千人在这里聚会庆祝两军会师,气氛的确应该十分热闹,会场也一定是拥挤不堪的。

  按照我们制定的行程路书计划,我们已经完成了在小金的寻访任务,按下来就是要从小金出发一路继续向北,途经抚边乡、两河口镇、梦笔雪山、卓克基(马尔康县),最后到达黑水县住宿,分别要走210省道、317国道,209省道、302省道,估算全程约300公里。

  抚边乡是出小金县城后经过的第一个乡,距小金县43公里,1935年6月中下旬毛泽东及中央机关离开懋功(小金)去两河口途中,曾在抚边乡住宿了4、5天,留下了不少动人的故事,据网载,在抚边乡也发现了不少当年红军标语。

  从抚边村到两河口乡大约30来公里,这一段210省道路况很好,一个小时左右就到了。讲起两河口村,一般人还不是对它很熟悉,但这里可是发生过我党历史上和红军的历史上一段很重要的不同寻常的经历,值得好好地叙述一番。

  中央红军在懋功与红四方面军会师,是两大主力红军的一件大喜事,但没想到,从此也带来了忧患。1960年10月毛泽东在北京中南海会见他的老朋友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时,斯诺向毛泽东提了一个问题:“你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是什么时候?”毛泽东的回答出人意料:“那是在1935年的长征途中,在草地与张国焘之间的斗争。当时党内面临着分裂,甚至有可能发生前途未卜的内战。”

  张国焘是何许人也?张国焘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曾留过苏,是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3名代表之一,并被选为大会的执行主席。此后,张曾当选中共中央第六届政治局常委,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书记兼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副主席。论资历,他不在毛泽东、周恩来之下,而对当时居中央政治局高位的张闻天、博古、王稼祥、凯丰等人就更加不屑了。当年,红一、红四两大方面军会师时,他指挥的红四方面军号称拥兵10万(实际8万),人多枪多,讲起来,那可是显赫一时的风云人物。

  中央红军刚从江西出发转移时是8万6千余人,加上民工挑夫等也是号称10万之众,但转移前期在错误路线的指导下,一路损兵折将,湘江战役突破第四道封锁线后只剩下3万多红军,其后一路长途征战,兵员不断损失却得不到补充,待翻越夹金山到达小金时已长途跋涉一万多里,中央红军仅剩余1万多人。

  1935年6月20日,中央电请张国焘前来两河口共议两军会师后的行动方案大事,那时张国焘还远在280多公里外的茂县。6月25日两河口是个阴雨天,为迎接张国焘的到来,红军总政治部在两河口镇外的一块大平地上,特地布置了欢迎会场。毛泽东等人也一直打着雨伞真诚耐心地等待着张国焘的到来。终于,张国焘骑着一匹白色膘肥的骏马,满面红光,气宇轩昂,态度傲慢,神气十足,在30多名骑兵卫队的护卫下,赶到了两河口镇。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人和红一方面军的指挥员冒着倾盆大雨,站在路边的油布帐篷下鼓掌欢迎他。很显然,张国焘来两河口之前特地进行的精心的准备和打扮,全部警卫随行人员都换上了崭新的军服,警卫队伍都配备了最新式的精良的武器装备,威风凛凛,战马也是匹匹膘肥体壮,他这是在向中央炫耀他的实力。张国焘一下马就“润之兄”长,“玉阶兄”短的(毛泽东字润之,朱德字玉阶),故作亲热,引起洛甫、博古、王稼祥等留过苏的中央领导的反感,博古甚至当面批评说,我们布尔什维克人彼此都是同志,不时兴“称兄道弟”,弄得张国焘下不来台,双方在见面的第一时间就留下了不愉快。

  两河口会议开始后,张国焘并不热心仔细听什么两军会合后的行动方案事宜,他开始悄悄向周恩来打听,中央红军现在还有多少人?周恩来客气地回问了一句,四方面军同志有多少人哪?张国焘回答说有10万人(夸大了2万人),然后张国焘继续追问中央红军人数,周恩来马上警惕起来,张国焘这是要干什么?思索了一下,竖起三个手指头,说,有3万多人(也策略性地做了夸大)。张国焘一听,中央红军才3万多人,马上露出不屑的眼神,看着眼前开会的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闻天、博古、王稼祥、李德等人,一个个面黄肌瘦,胡子拉碴,破衣烂衫,心中盘算着,就这些人带领着像叫花子一样的3万人马也敢称“中央红军”?张国焘的野心一下子就膨胀起来了。张国焘这种对待中央领导和中央红军的傲慢情绪多多少少也影响到红四方面军的指战员。

  讲到这段历史的时候,我们想起父亲的一段回忆。父亲在谈到翻越夹金山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有一次与四方面军的同志一起行军,当走到一条窄窄的小路上时,队伍拥挤,一下子不能通过那么多部队,四方面军的指战员中,有的人就上来一把将我们推到路边,并对我们说,你们叫花子先靠边站着,让我们先过。父亲说,当时四方面军同志“几拽哦”(江西方言:多神气呀!),一个个穿着崭新的军装,整整齐齐几漂亮哦!我们都是破衣破裤,还打着补丁,他们瞧不起我们,这让我们很不高兴,我们心里在说,大家都是红军,你们四方面军有什么了不起!

  其实在当年的几大主力红军中,蒋介石首要盯着要消灭的目标就是江西的共产党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因此,从对江西中央苏区第一到第五次围剿开始,一直到长征万里征途上,蒋介石的几十万“中央军”一直追着中央红军打,丝毫不给中央红军喘息、休整的机会,连理发的时间都没有。有个老电影叫《金沙江畔》,如果看过的人一定有印象,电影里的红军指战员一个个留着乱糟糟的长发,军装又旧又破,这是历史地反映了当时中央红军艰苦行进的真实面貌。

  话再说回来。两河口会议的主要议题是两军会合的行动方向,张国焘提出要南下甘南,周恩来和毛泽东同志则提出北上甘陕,创建川陕甘革命根据地,中央绝大部分同志都同意这个方针,张国焘无奈,被迫放弃自己的意见,同意中央北上的方针,于是会议在6月28日一致通过了《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战略方针的决定》。

  在会上,张国焘还提出两军会师后的指挥问题和组织问题,他认为四方面军人多枪多,但领导核心在中央占的比例太少,意欲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和中革军委,但中央当时没有同意,只表示军事指挥和组织问题责成常委和军委统一安排解决。会后,毛泽东问周恩来,国焘同志在会上和你说什么,还比划手势。周恩来说了张国焘询问中央红军人数的事。毛泽东听了心里直打嘀咕,一丝不安的感觉涌上心头。张国焘则在会后找人频繁打听中央遵义会议的有关情况,并私下请一军团聂荣臻,三军团彭德怀吃饭,并主动提出要从四方面军划拨两个团分别补充给一军团和三军团,企图拉拢中央红军这两个主力军团。

  两河口会议,是中央同张国焘分裂主义行为斗争的开始,更激烈的斗争还在后面。

  我们到达两河口已是中午时分。当年的两河口只是一个小小的村子,百多户人家。如今两河口是隶属小金县的一个镇,人口有4700多人。镇上的主要建筑都挨在210省道的两边,建筑物看起来都比较新,好像都刚建好不久。两河口会议的会址就在道路的东侧,很醒目。两河口会议旧址也在搞迎接长征胜利80周年的重新装修,馆内展览内容大部分暂不开放,只有一进入大门口后的部分展品可供参观,这种情况我们一路上都一直碰到,也就见怪不怪了,反正有些事情是随缘的,参观了当然最好,可以了解许多我们不曾掌握的信息,不开馆无法参观也释然,我们已经走到了,尽了心意。

  参观完两河口旧址,我们马上就继续往前赶路,因为今天到黑水的行程还是挺远的。我们自从由雅康下高速转向石棉、安顺场方向后,就再也没有走过高速了,而且看地图,我们今后在到达延安之前,都只能在省道、县道、乡道上行走,而且要一路参观寻访,因此路途所需时间一般都难以准确计算,往往都是走到哪算哪。不过我们也总结出了一条经验,那就是不论到哪,都必须赶到距下一目的地就近的县城住宿,哪怕绕一点路也是值得的,这样才能很好的解决晚上休息问题,但只可惜了国庆七天高速免费通行优惠政策,我们是一天也没享受到。

  出了两河口不久,车子就开始一路小上坡,似有要进入山区的样子,路两边的风景也开始变得秀美壮丽,再行一段,山路弯弯曲曲向上盘旋,抬头就见到了雪山,我们因对当地不熟悉,加上又没有细查路途资料,互相询问这是个什么雪山呀,可没有哪个家人能知道这雪山是个什么名!回首望去,我们已驶过的盘山路呈多个S形在山谷间层层叠叠盘绕,挺吸人眼球,拍出照片来确实很美!

  盘山路越盘越高,也越来越陡,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感到有点喘不上气来了,胸口发闷心发紧,身上脚上感觉没有什么力气,应该是开始有高原反应了。再看看前面的盘山路像是没有个头似的还在一圈一圈地往上绕,心里真是有点紧张并开始打起嘀咕,怎么还不到山顶,再往上还要爬多高啊?

  家人们话语也少了,一个个都拿出葡萄糖口服液开始大吸起来,能不能管用另说,反正从主客观上都先自我调节安慰一下,找找心理平衡。别说,喝点葡萄糖水还管些用,气闷无力的感觉似乎有一些减轻。我的天哪,我们的车终于爬到了山顶,但见一面“梦笔雪山欢迎您”大红牌子出现在眼前,噢,原来这就是中央红军长征中翻越的第二座大雪山梦笔山。我们前面经过看到的雪山就是梦笔雪山的一部分。

  梦笔山垭口的海拔与夹金山垭口的海拔一样高,都是海拔4114米,但我们在翻越夹金山时,虽说开始有点紧张和担心,但真到了山顶,大家都没有什么反应,因此情绪都高涨得很。而今天感觉有点不一样,同样高的海拔,大家都感到有点气喘不上来,两腿无力,心绷紧得走不动路,不明白为何感觉差别这么大?

  到了山顶,第一车的三个人坚持下了车,缓慢地挪动到山顶的观景台转了转,并在梦笔山的海拔标高牌边拍照留念,而第二车的四个人难受得就根本没敢再下车,只好缩在车里随便拍了几张照片,就催促着赶紧下山吧。因此,我们在梦笔山顶只呆了不到十分钟,就匆匆爬上车往山下海拔低处“狼狈逃窜”!

  顺着梦笔山垭口一路向下,天气好,路况好,风景好,加上海拔不断降低,氧含量逐渐增加,大家的心情也随着一下舒畅了许多,整个人好像又“活”了过来。大约走了30多公里,就觉得路上的车子越来越多,大家都猜测,这附近一定是有一个什么非常吸引人的地方,或是什么风景区,或是什么圣地的,不然这么个人烟稀少的偏僻之处,何来如此热闹?!

  前行不远,但见一个风景秀丽规模挺大的藏民居住区出现在我们眼前。这是一个与我们汉族完全不同民俗风情的小镇寨,以红色、棕色为主基调由石块垒起来的整齐的藏族民居,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宛如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堡,不免让人产生了一种威严庄重的感觉。小镇周边清清流淌的溪水,茂密的植被,绿色的山坡,再配上湛蓝的天空和洁白的云朵,让人感到心情格外爽朗,再著名的风景画也不能与它比美!我们从来都没有见过这么美的藏区!这里,就是川西北著名的“卓克基土司官寨”。听听,光这名字,就不免让人产生一丝神秘与景仰之感!

  盘山路越盘越高,也越来越陡,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感到有点喘不上气来了,胸口发闷心发紧,身上脚上感觉没有什么力气,应该是开始有高原反应了。再看看前面的盘山路像是没有个头似的还在一圈一圈地往上绕,心里真是有点紧张并开始打起嘀咕,怎么还不到山顶,再往上还要爬多高啊?

  家人们话语也少了,一个个都拿出葡萄糖口服液开始大吸起来,能不能管用另说,反正从主客观上都先自我调节安慰一下,找找心理平衡。别说,喝点葡萄糖水还管些用,气闷无力的感觉似乎有一些减轻。我的天哪,我们的车终于爬到了山顶,但见一面“梦笔雪山欢迎您”大红牌子出现在眼前,噢,原来这就是中央红军长征中翻越的第二座大雪山梦笔山。我们前面经过看到的雪山就是梦笔雪山的一部分。

  梦笔山垭口的海拔与夹金山垭口的海拔一样高,都是海拔4114米,但我们在翻越夹金山时,虽说开始有点紧张和担心,但真到了山顶,大家都没有什么反应,因此情绪都高涨得很。而今天感觉有点不一样,同样高的海拔,大家都感到有点气喘不上来,两腿无力,心绷紧得走不动路,不明白为何感觉差别这么大?

  到了山顶,第一车的三个人坚持下了车,缓慢地挪动到山顶的观景台转了转,并在梦笔山的海拔标高牌边拍照留念,而第二车的四个人难受得就根本没敢再下车,只好缩在车里随便拍了几张照片,就催促着赶紧下山吧。因此,我们在梦笔山顶只呆了不到十分钟,就匆匆爬上车往山下海拔低处“狼狈逃窜”!

  顺着梦笔山垭口一路向下,天气好,路况好,风景好,加上海拔不断降低,氧含量逐渐增加,大家的心情也随着一下舒畅了许多,整个人好像又“活”了过来。大约走了30多公里,就觉得路上的车子越来越多,大家都猜测,这附近一定是有一个什么非常吸引人的地方,或是什么风景区,或是什么圣地的,不然这么个人烟稀少的偏僻之处,何来如此热闹?!

  前行不远,但见一个风景秀丽规模挺大的藏民居住区出现在我们眼前。这是一个与我们汉族完全不同民俗风情的小镇寨,以红色、棕色为主基调由石块垒起来的整齐的藏族民居,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宛如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堡,不免让人产生了一种威严庄重的感觉。小镇周边清清流淌的溪水,茂密的植被,绿色的山坡,再配上湛蓝的天空和洁白的云朵,让人感到心情格外爽朗,再著名的风景画也不能与它比美!我们从来都没有见过这么美的藏区!这里,就是川西北著名的“卓克基土司官寨”。听听,光这名字,就不免让人产生一丝神秘与景仰之感!

  这里略为普及一下有关藏族分类的知识。藏族按居住地区和藏语口音,大致分为五类:(1)卫藏(分布在拉萨、日喀则一带);(2)康巴藏(分布在卫藏以东地区、云南、四川甘孜一部);(3)安多藏(分布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湖一带);(4)嘉绒藏(分布在川西丹巴、康定,金川、小金、马尔康、理县、黑水、红原和汶川,雅安、凉山一带。嘉绒藏族汉化的程度相对高些,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青稞;(5)工部藏(主要分布在林芝一带)。

  卓克基土司官寨居住的是嘉绒藏族,官寨所在的小村寨叫做西索村,又被称为西索民居,位于马尔康县以东7公里,海拔2700米。卓克基土司官寨不仅规模庞大,结构精细,几乎囊括了嘉绒藏族建筑艺术之精华,是藏汉民族建筑艺术高度融合的典范。美国著名作家索尔兹伯里来到马尔康,盛赞卓克基土司官寨是“东方建筑史上的一颗明珠”。

  卓克基土司官寨1988年被确定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列入全国100个红色经典旅游景区之一。

  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上面所介绍的卓克基土司官寨是指广义上的,包括整个西索村在内。而狭义上的土司官寨,则是指当年卓克基土司索观瀛的住地,亦称土司署或土司官邸,是土司管辖范围内的政治中心,是土司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土司官邸位于西索村小溪对面的一座小山上,是一座五层小楼,这也是卓克基土司官寨中地势最高的建筑物了,可居高临下俯视整个藏寨,这样大概也是为了便于土司监视和管理其所辖的区域吧?

  当年一、四方面军会师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以及张国焘率红军一、四方面军都到达过卓克基,并在卓克基停留了七天,一是为了筹粮,二是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会议的主要议题是讨论民族地区的有关问题,通过了《告康藏西番民众书》,号召藏族民众起来反对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军阀。当年,中央机关和红军总部就住在卓克基土司官寨的官邸内,如今经修缮后开放供游人参观。

  在红一方面军进驻卓克基时还发生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当红一方面军先头团二师六团抵达卓克基外围时,遭遇卓克基土司索观瀛率领的藏军阻挡。红军为了不伤害藏民,一直在进行政治宣传,并未发动攻击。但藏军不听宣传,反而开枪打死了给红军当翻译的一个通司(即懂藏语的汉人),双方对峙了几个小时,僵持到傍晚。红六团发射了几颗红、绿色信号弹与后续部队联系,信号弹在藏寨上空划出了一个明亮的弧线向下坠落,十分耀眼。突然,寨内藏军和藏民乱作一团,纷纷弃寨逃跑,一转眼寨中就没了人影。红六团指战员们正感到奇怪,随队通司笑着说,藏民们不懂什么是信号弹,都指着天空大喊“神火”“天灯”来了,快跑!他们以为是神明施法降灾,祸害来临,所以都逃跑了。于是红军顺利地进入了卓克基土司官寨。

  看看时间不早了,在卓克基我们还有最后一个寻访项目,就是参观“马尔康红军长征纪念馆”,得抓紧!中央红军长征时并未进入过马尔康县城,卓克基距马尔康县城还有7公里,但区划上隶属于马尔康县管辖。所以,“马尔康红军长征纪念馆”就建在了卓克基。

  纪念馆建在小溪的另一头,要跨过卓克基大桥,从西索村步行过去大概要20多分钟。今天卓克基的阳光很充足,紫外线也挺强烈,还挺晒人的。由于红军在卓克基期间没有发生重大事件,所以这个纪念馆的馆展内容比较贫乏,除了介绍卓克基的藏族风情和历史外,提到红军在卓克基的意义就是“北上驿站”,红军在这里休整、补充给养,准备继续北上。因而我们拍的大多数照片也都是纪念馆的馆舍和雕塑等外在的东西。

  周恩来侄女、彭德怀之女、罗荣桓之子、罗瑞卿之子、张云逸之子、博古之子,任弼时之女重走长征路到卓克基土司官寨缅怀父辈创建伟业历程。

  我们在卓克基停留的时间有三个多小时,因为这儿的风景确实太吸引人了,其实只要你深入进去,藏族的风俗民情在这里可看的东西还很多,再呆个两天应该不成问题。但现在已是下午5点,我们必须马上走了,我们今天要赶到黑水县去住宿。从卓克基到黑水县160多公里,按照这两天的省道路况和我们的行车速度,估算也要三个多小时才能到,算算时间,估摸着又得黑灯瞎火才能到达黑水县。

  川西北的黄昏的确很美,特别是在太阳快下山时,边行车,边欣赏夕阳西下的美丽景色,但见暮色中一抹柔和的金光轻抚着远处的山峦和近处公路上行走的生灵,在夕阳斜射下,影子拉得老长,会让人产生魔幻般的遐想,你会觉得黄昏时刻的虽一切平淡,但却都充满着生命诗意和生活真谛。拿出手机来,无论你从什么角度拍摄,都可以拍出绝佳效果。今天大家在卓克基玩得够爽,所以路上的心情也显得特别快乐,两车人用对讲机相互调侃,笑语不断,乐趣横生,驱赶了一天行程的疲劳。

  黑水县境内的雅克夏雪山(亚克夏山)又名长板山、马塘梁子,最高海拔4443米,是红原县与黑水县的界山。1935年7月2日,中央红军翻越雅克夏雪山,这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三座大雪山。四方面军北上、南下(9月下旬)和再次北上时三次翻越过雅克夏山,因此雅克夏雪山是红军往返翻越次数最多的一座大雪山。

  据网载,1952年7月,奉命前往黑水剿匪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西线部队轻骑兵师一三七团到这里驻扎,在营地附近发现了12具遗骨,头北脚南,排列整齐,而且从骨架旁还找到皮带环、铜扣之类的军用品,据说还有木质墓牌,上写“一九三五年红军烈士之墓”。经分析研究,他们认为这是17年前长征时红军战士的遗骨。曾三度翻越此山的贵州省军区原副司令员、四方面军老红军唐成海判断,这12名战士是个建制班(一说是四方面军的部队,又一说是一方面军第五军团的部队),夜宿雅克夏雪山,因低温、缺氧窒息而牺牲。于是解放军收殓遗骸,造坟立碑,敬献花圈,举行了一个庄重而简单的祭奠仪式。1982年,有关部门拨款由红原县人民政府重建了烈士墓。

  我们是在自驾长征路结束后才从网上看到的这个消息,因此我们也只能在此段行程中加上这一段内容,以表达我们对牺牲在这里的红军战士的深深祭奠!

  我们今天早上9点出发,途中行车和参观共11个小时,终于在晚上8点左右到达预定的目的地-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黑水县城(芦花镇)。

  晚宿黑水县芦花大酒店(标间260元)。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