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建民:社会主义,到底是公有制还是个人所有制?

2025-06-18 15:20:49 来源: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作者:钟建民
点击:评论:(查看) 字体://

  5月1日,《关于社会主义的定义》一文上传后,许多网友还是觉得没有说清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

  【a.大潘.z!】说:“长篇大论没把什么是社会主义用一句话说出来”。

  那现在我就用一句话,把什么是社会主义讲清楚: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

  什么是社会主义呢?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指出:“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874页。)

  从马克思的这段论述看,作为替代资本主义的新的社会主义,是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

  用白话说,社会主义就是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但这种个人所有制是以土地和生产资料公共所有及协作的基础之上的

  生产力有生产资料和生产劳动两个方面。而社会主义需要建立在生产资料公共所有的基础之上。因此,马克思在这里所说的个人所有制不会是生产资料的个人所有制。

  排除了生产资料的个人所有制这一方面,那就只能是生产劳动的个人所有制。

社会主义,从生产资料说是公有制;从生产劳动说是个体所有制。

  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可以有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社会所有制;也可以是企业所有制和社区所有制。

  生产劳动个人所有制,可以有个体生产条件下的个人所有制和集体生产条件下的个体所有制。

  社会主义生产劳动个体所有制,当然是集体生产条件下的个体所有制。

二,有关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本常识。

  现在我们先说生产资料私有制。

  “私有制作为公共的、集体的所有制的对立物,只是在劳动资料和劳动的外部条件属于私人的地方才存在。但私有制的性质却依这些私人劳动者还是非劳动者而有所不同”(《资本论》第829-830页)。

生产资料私有制有小生产的私有制和资产阶级私有制的区别。

  在资本主义之前的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式就是以农民个体生产方式和手工业生产方式为主体的小私有制生产方式。

  所谓小私有制生产方式就是生产者在自有的生产资料基础上,用自己的劳动进行生产的私有制生产方式。“劳动者对他的生产资料的私有权是小生产的基础。而小生产又是发展社会生产和劳动者本人的自由个性的必要条件(《资本论》第830页,19745版本)。

  小私有制“这种生产方式是以土地及其他生产资料分散为前提的、它既排斥生产资料的积聚,也排斥协作,排斥同一生产过程内部的分工,排斥社会对自然的统治和支配,排斥社会生产力的自由发展。它只同生产和社会狭隘的自然产生的界限相容”(同上书第830页)。

  资产阶级私有制是少数人占有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多数人成为无产阶级的私有制。资本主义私有制否定小私有制的过程,是“个人的分散的生产资料转化为社会的积聚的生产资料,从而多数人的小财产转化为少数人大财产,广大人民群众被剥夺土地、生活资料、劳动工具,——人民群众遭受的这种可怕的残酷的剥夺,形成资本的前史”(同上书830页)。

  “靠自己劳动挣得的私有制,即以各个独立劳动者与其劳动条件相结合为基础的私有制,被资本主义私有制,即以剥削他人的但形式上是自由的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所排挤”(同上书批830-831页)。

  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产生后,又有两种不同的生产方式:以资本家个体所有的生产资料为基础的业主制;另一种是以生产资料私有为基础的资产者的合作制度,例如合伙制和股份制。在这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方式也有个体生产方式与集体生产方式之分:由资产者个人所有的资产为基础的生产方式,即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个体方式;以资产者合作经营为基础的生产方式,即私有制基础上的集体生产方式。在二战之后,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合作经营的生产方式的制度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主要形式,这就是股份制的形式。

  再说从资产阶级私有制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根本转变。

  作为替代资本主义的新的社会主义,是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

三,什么是生产资料共同占有基础上的个人所有制?

  我们知道,按资分配,是因为生产资料是私有制的,在多个资产者合资经营的条件下,企业必须采用按资分配方式,来反映资产者投入资产价值量的区别,并在企业管理权和分配权上把这种差别体现出来。因此,按资分配事实上就是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的具体体现。

  同样的道理,按劳分配,是因为生产劳动是个人所有制的,在多个劳动者合作劳动的条件下,企业必须采用按劳分配方式,来反映劳动者投入劳动投入量的区别,并在企业管理权和分配权上把这种差别体现出来。因此,按劳分配事实上就是生产劳动个人所有制的具体体现。

  了解了按资分配的性质,我们就不难知道,按资分配的主体是资产所有者,按资分配所体现的权利要求是资产所有权。因此,要真正实现按资分配,第一,资产所有者必须处于主体地位,即在生产过程中能够当家做主;第二,必须建立全面体现资产所有权的基本制度。与按资分配的性质相对应,我们也不难知道,按劳分配的主体是劳动所有者,按劳分配所体现的权利要求是劳动所有权。因此,要真正实现按劳分配,第一,劳动所有者必须处于主体地位,即在生产过程中能够当家做主;第二,必须建立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基本制度。

  对于生产劳动个人所有制,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一书,实际上是作了非常详细的说明。在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条件下,人格化的资产者已经消灭了,因此,劳动者就成为唯一的生产主体。而由于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同时也消除了人们在资产所有方面的差别,因而以生活消费个体性为基础的劳动者,在劳动所有方面是有差别的,在消费需求方面也是有差不同要求的。这一基本情况决定了生产劳动投入的个体所有制,从而决定了社会主义生产必须采用按劳分配的方式。

  从这里我们看出,所谓的公有制经济,建立了劳权制度、实现了按劳分配的公有制经济,它的驱动力不是什么“一心为公”,而是劳动者为满足个体消费需要和公共需要的劳动投入;公有制企业发展的动力依然是个人利益。这与个人的自利性是相一致的。因此,用劳动者觉悟不高来否定公有制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合理性是没有道理的。

  在真正建立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制度条件下,劳动者必然会处于“各尽所能”的劳动状态。以采用工分制的生产 队为例,由于工分意味着粮食和现金,因此,每个社员是需要竭尽全力的争工分的。如果在某天要挖好二亩田的排水沟,10个劳动力来做这项工作,如果总劳动量计工为10个工,那每个劳动力如果挖沟的数量正好是十分之一,那么,每个人所占的工分比例相同;但如果有的人挖了十分之二,那其它人工分所占比例就会到十分之一以下。因此,即使不是突击性的大忙时节,但在采用工分制的条件下,每个社员必须全力以赴地进行干活,以争取比其它人占有更多的工分比例。尽量多增加劳动时间或劳动数量,这是生产队社员劳动的基本状态。由于年终分配时,唯一的依据是社员工分的累计量。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会竭尽全力、千方百计地增加自己的工分总量,从而增大自己参与年终分配的比例。

  说到人的本性,除了少数有志向的、自觉的人外,大多数人存在着惰性。然而,当他处于按工分配的劳动场合时,他自然地成为了现实的“劳动人”,为了满足自己和家庭的消费需要,他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劳动潜力,必须去“争工分”。于是,生产队就有了那种川流不息、争先筑后、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

  在资本主义企业,在多个资产者合资经营的条件下,企业要求做到产权清晰。所谓产权清晰,就是每个股东在企业总股本中占有多少比例,从而有多大的管理权限和分配权限,要清清楚楚,也就是占股比是股东产权清晰的适合形式;产权清晰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存在要求的具体体现;

  在社会主义企业,在多个劳动者合作劳动的条件下,企业要做到劳权分明。所谓劳权分明,就是每个劳动者的工分在企业总工分量中所占的比例是多少,因而具有多少管理权限和分配权限必须明明白白。劳权分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背景下劳动个人所有制存在要求具体体现。

  如果说资本主义是资产的个体所有制,按资分配就是体现资产个体所有制特点的分配方式,而股份制就是资产个人所有制的具体体现;同样地,如果说社会主义是劳动的个体所有制,按劳分配就是体现劳动个体所有制特点的分配方式,而工分制就是劳动个人所有制的具体体现。

【文/钟建民,本文为作者投稿,作者公众号:钟建民的理论思考】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