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剩余价值率的视角看经济危机的演化及产业结构的形成

2025-06-08 08:42:36 来源: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作者:叶风尘
点击:评论:(查看) 字体://

解构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劳动力价值的比率,它是一个被限定目的和范围的经济学指标。如果针对的是人,剩余价值率就是生产资料的价值(流量)和生活资料的价值之比。因为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都是劳动者创造的,所以这个剩余价值率就是劳动者不能拿到的劳动成果和能拿到的劳动成果的比率,代表了劳动者被剥削的程度。如果针对的是企业(或产业),剩余价值率就和剥削无关,仅仅代表这个企业分配自己产品的比率。例如,重工业的剩余价值率就是重工业分配生产资料的比率,轻工业的剩余价值率就是轻工业分配生活资料的比率。

  假想一下,生产资料是通用设备,劳动者每人1台设备。为维持均衡生产和公平分配,重工业需要按照人头数分配设备,轻工业需要按照人头数分配生活资料。此时,重工业的剩余价值率等于轻工业的剩余价值率。现在,我们把粮食也算成是生活资料,让粮食成为轻工业的一部分。因为粮食不需要设备,所以重工业的剩余价值率不会发生变化。因为轻工业的劳动力人数增加了,需要提高生活资料的分配比例,所以轻工业的剩余价值率降低。这样,重工业的剩余价值率就高于轻工业的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率和资本收益率的关系

  资本收益率过去也叫资本利润率,它等于利润和资本的比率,是一个社会用资本生产资本的速度。一个社会的剩余价值率越高,资本收益率越低。我们把资本看成是设备,则剩余价值率越高,用设备生产设备的速度越来越慢。下面做个证明:

  工业化的早期,设备简单,剩余价值率很小。生产效率的提高,可以获得相对剩余价值,即释出的劳动力价值。得到相对剩余价值a,企业的剩余价值增加1个a。我们把释出的劳动力价值用在工业身上,这个劳动力就会创造出工业的新价值a。因为真实的劳动力数量并没有增加,所以这个新创造的a就是劳动力价值的增值。这样,劳动力的价值也增加1个a。

  原来的分子和分母的差距比较大,分子增加1个a,分母增加1个a,分子的增长幅度比分母的增长幅度大。随着分子和分母的差距不断缩小,分子的增长幅度和分母的增长幅度越来越接近。当我们用设备生产设备的时候,这台设备包含的真实时间是分母,但是这台设备的真实价值是分子。这说明,随着剩余价值率越来越高,这台设备中包含的真实时间越来越大。亦即用设备生产设备的速度越来越慢。这就证明了:剩余价值率越高,资本收益率越低。

  最终,分子和分母的增长幅度近似相等,剩余价值率为100%。这样,用设备生产设备的速度就稳定了,资本收益率也稳定了。资料显示,1900年前后,美国的重工业追上了轻工业,剩余价值率是100%,此后美国的资本收益率长期稳定。法国经济学家皮凯蒂在《21世纪的资本论》中,写到自己观察到资本主义世界近百年来的历史,发现其平均利润率大致不变,不再像马克思说的,资本主义有平均利润率下降的趋势。

交替式发展模式下的经济危机

  回到前面。因为轻工业的剩余价值率低于重工业的剩余价值率,所以轻工业的资本收益率高于重工业的资本收益率。资本总是倾向于追逐较高的资本收益率,此时,整个社会生产资料的投入就集中在轻工业身上,重工业的产能全部被用来满足轻工业的需求。轻工业的生产规模越大,对重工业的需求也越大,然而重工业没有增长,无法满足轻工业的需求。于是,轻工业的增长就停止了,全部的生产资料又集中在重工业身上,重工业的产能全部被用来满足重工业自身的需求。这样,工业的发展就呈现出轻重工业交替增长的势头。

  由于轻工业比重工业的增长速度快,所以轻工业在自己的增长阶段,就会生产出来更多的产品。轻工业会选择一个时机让自己停下来,去消化这些过多的产品。这个时间,就是经济危机的发生时间。原则上,经济危机是轻工业的危机,但是我们定义的重工业,包含原料生产,当轻工业停下来的时候,部分原料的生产也需要停下来,比如钢铁工业。看上去就像是轻工业和重工业共同的经济危机了。

  经济危机的周期和静态投资回收期有关。由于是交替式发展,两次经济危机之间会经过两轮投资。这样,经济危机的周期就是2个静态投资回收期。19世纪的剩余价值率较低,资本收益率较高,所以静态回收期较短。今天的静态投资回收期是6年,推测19世纪的静态投资回收期是5年。2个5年就是10年,所以19世纪的经济危机的周期就是10年。

  静态投资回收期指以净现金流量方式收回全部投资的时间,它和工厂的建设工期有关,通常工期为3年。3年之内,重工业要完成在建工厂所需要的一切生产资料;3年之后,1座工厂变成2座工厂,产能翻番。今天的角度,轻重工业的比例差不多。重工业为自己建1座工厂,还要为轻工业建1座工厂,所以产能翻番的能力要减去一半,实际的静态投资回收期就是6年。

失踪的经济危机

  要想消灭经济危机,轻重工业的剩余价值率必须相等。增加了多少不使用设备的农业劳动力,就需要再减去多少不使用设备的其他劳动力。这个其他劳动力就是服务业劳动力。过去,农业劳动力多,服务业劳动力少,轻重工业的剩余价值率必然不等。随着农业劳动力的减少和服务业劳动力的增加,总会有一天,轻重工业的剩余价值率会相等。

  1911年,美国的农业劳动力1210万,服务业劳动力1250万,重工业的剩余价值率等于轻工业的剩余价值率。从1893年到1929年,1911年恰好就在中间。这个36年不是经济危机的潜伏期,也不是经济危机的周期,而是经济危机的空窗期,该期间不具备引发经济危机的条件。

危机重来

  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越少的农业劳动力,需要匹配越少的服务业劳动力。与此同时,工业生产的效率也不断提高,释放出来更多的闲置劳动力。由于市场空间有限,多余的劳动力只能向服务业转移。这样,农业劳动力越来越少,服务业劳动力却越来越多,导致轻工业的剩余价值率越来越高。到了1929年,美国的农业劳动力为1045万,美国的服务业劳动力为2157万,差别越来越大,已经具备了引发经济危机的条件。这是一场重工业产能过剩引起的经济危机,它的危害性更大。

  轻工业的剩余价值率低、发展速度快,需要它停下来等重工业。重工业的剩余价值率低、发展速度快,需要它停下来等轻工业。同样是等,意义不同。重工业代表的是能力,轻工业代表的是需求。轻工业停下来的时候,需求停下来了,能力没有停下来;重工业停下来的时候,能力停下来了,需求也停下来了。设想一下,重工业停下来的时候,多余的设备放在仓库里,它意味着产能的过剩,产能的过剩又意味着产品的过剩。表面上看,什么东西都便宜,但是大家都没有工作,哪里有钱去消费呢?

政府购买对经济危机的抑制

  效率提高、释出劳动力之后,轻工业就不再需要分配那么多的生活资料给自己了,所以轻工业的剩余价值率就提高了。此时重工业的剩余价值率并没有变化。为了防止经济危机,需要增加政府购买,它有两个作用:一个是靠政府吃饭的人增加了,所以轻工业的剩余价值率就降低了;一个是政府的投资增加了,需要分配给政府更多的生产资料,这样重工业的剩余价值率就提高了。

  本来轻工业的剩余价值率高于重工业的剩余价值率,现在政府购买降低了轻工业的剩余价值率,又提高了重工业的剩余价值率,这样,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剩余价值率相互趋近,经济危机的触发条件就消失了。我们看到,虽然美国的服务业人数占比很大,但是并没有引发经济危机,原因就在于美国政府有着庞大的政府购买。怎么才能知道政府购买的数量恰恰好呢?不需要知道!反正当重工业的产能过剩的时候,政府只需要买买买就好了。

展望未来

  服务业多,是工业生产效率高的结果;政府投资多,是服务业数量多的结果。两者都是结果导向,并不见得是整个社会真的需要这么多的服务业或者这么多的政府购买。这个世界,一切的效率都是工业带来的。理想状态下,没有多少政府购买,也没有多少服务业,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剩余价值率保持自然的平衡,此时,所有的效率都变成了增长。

  为达成这个目标,工业产品的市场空间要足够大,以应付自身效率的不断提高。传统产业显然是做不到,而科技创新却可以做到。庆幸的是,我们恰恰就生活在这个科技创新的时代里。与其被动地接受无奈,不若主动地引导未来。

【文/叶风尘,作者原创投稿,授权188金宝搏体育官网发表。】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