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型央企中核集团周末发布的一条招聘动态消息,让千千万万个正陷在求职旋涡中的高校毕业生们,绷不住破防了。
4月5日下午,中核旗下招聘公众号“中核招聘”发布了一篇标题为“我们收到1196273份简历”的文章,并配有一个星星眼灿笑的表情符号。
网传中核校招的文章内容是这样写的:覆盖全国10座城市、14所顶尖高校,联动百余家成员单位协同发力,释放1730个核心岗位需求,吸引3100+学生到场参与互动,精准吸纳1196273份高质量简历,共计425284位应聘者。
网传文章内容显示,中核集团释放1730个核心岗位需求,精准吸纳119万6273份高质量简历,共计42万5284位应聘者。
文章释放了好几个信息:第一,引人注目的,肯定是那“1196273份”高质量简历,个十百千万一一数过去,竟然是百万份;第二,释放1730个核心岗位需求,这说明了在119万6273份简历中,平均每一个岗位都收到691份简历,竞争比例堪比考公务员,甚至更高;第三,“高质量简历”这五个字,意味着来应聘的学生,无论是成绩还是学历,应该都非常优秀。可僧多粥少,还是会有许多人落榜。
根据官网信息,中核全称为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中央政府直接管理的特大型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是国家核科技工业主体。资产规模约1.4万亿元人民币,员工总数18万人,现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4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考核名列中央企业第二名,连续五年成为世界500强中唯一的全产业链核工业企业。
这么过硬的背景,也难怪会让那么多人心动、应聘了。
心动变心碎
但随着上述文章曝光,这样的心动,在很多人眼里,已经变成心碎了。
首先,该文章标题中的表情符号,就是点燃舆情的导火线。许多网民批评,星星眼灿笑的表情,给人的感觉是在看这些求职毕业生的笑话,缺乏对他们的共情。“标题里的表情包那么欢喜,仿佛是在告诉所有人,看吧我们中核那么厉害,居然有这么多的牛马可以选择。”
还有网民将矛头指向标题中列出的简历数量,批评中核如此高调宣扬这个数字,“背后藏着的是傲慢、高高在上与自私自利”。更有人说,央企国企公众号推送不同于民企私企,需要经过层层审核通过后才能对外发布的,如此大咧咧展示招聘成果,“完全说明他们一点都不在乎一般人是怎么看的”。“百万不是战报,而是百万人的焦虑。”在舆论推波助澜下,相关话题一度登上微博热搜榜。
眼见批评声浪越来越大,中核在当天就疑似把这篇文章删除了,并在隔晚(4月6日)发声明灭火。
中核招聘4月6日晚发文称,始终坚持认真对待每份简历,不辜负每位学子对中核的认可和信任。
这篇题为“感谢每一份信任,谨记每一份责任”的声明开篇写道,感谢广大网友对中核招聘的关注,感谢广大学子对核事业的热爱。声明接着形容人才是第一资源,并称招聘的1730类岗位中,预计录用人数约8000人,而每位学子可以平行投递20个岗位,“以期实现岗位需求,与人才特长、意向的精准匹配”。
声明同时强调,始终坚持认真对待每份简历,不辜负每位学子对中核的认可和信任,“我们将用心倾听、认真记录每一位应聘者的声音,持续改进每一个细节,用真诚搭建双向沟通的桥梁,努力让求职一路温暖、周到体贴”。
不过,声明从头到尾都没有提到之前贴文引发的风波,也没有道歉,向毕业生的温情喊话,似乎是希望能将之前的发文一笔勾销。
大环境不好
然而,不管事后如何温情喊话,中核之前删掉的帖子,已经造成了伤害,而这背后离不开中国近年来的整体就业市场形势。
以上述文章提到的百万份简历,以及预计录用人数约8000人为例,就凸显出中国当今的就业环境严峻、僧多粥少。新华社去年11月报道,据统计,中国2025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222万人,同比增加43万人。
另一点是,这百万份简历和40多万名应聘者,也再次凸显出央企所代表的体制内工作,对一般人而言,是有多么大的吸引力。同时,也显示了毕业生在经济不稳定的当下抱有的求稳心态。毕竟,在体制内工作不仅没像民企般那么卷,工作福利和稳定性也比民企更有优势。更重要的是,在普罗大众眼里,体制内的这个标签,也象征了社会地位。
一名不具名、据称在体制内单位工作的网民就在小红书说:“每次逢过年回老家,周围人总想跟你拉近乎,希望之后能帮他们办事……家人亲戚都觉得很骄傲。”
《华夏时报》去年6月报道,智联招聘发布的《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说,2024届求职毕业生中,51%认为稳定最重要。其中就业选择上,央国企呼声较高。《报告》称,想在国企工作的应届生比例连续五年上升,从2020年的36%上升至2024年的47.7%。
也有观点认为,这类企业的招聘火爆,背后凸显出民企的吸引力在逐渐退化。
中国官方自2021年下半年起持续整顿互联网、教育、娱乐、房地产等行业,导致腾讯、阿里巴巴等过去以大学毕业生为就业主力军的行业巨头受挫,商业、金融、媒体、科技等服务业工作岗位日益不足。
如今,中国经济疲弱加上外部环境大幅恶化,更是进一步加剧民企的生存风险。这意味着,人们在考虑就业单位时,不会把可能随时遭遇风险的民企列入首选。
好的人才就应该去好企业,好的企业应该选好的人才,这一点并不难理解,也是社会共识。但作为得到国家鼎力支持的头部央企,中核要承担的责任,不仅仅是要聘请更多更优秀的人才。面对当下的大环境,社会、舆论也要求它多一份人文关怀,切勿忽视越来越焦灼的社会氛围。这么做的第一步也很简单,就是以后别在文章标题中放不知所云的表情符号了。
【文/懂王,作者原创投稿,授权188金宝搏体育官网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