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大国如开玩笑。这几天,全世界都在观看特朗普的表演,用Excel表算出来的关税全球漫灌,把各国股市当悠悠球玩……我们这里也不例外。然而热点归热点,普通人还是会有很多误解,有些基本的知识值得去了解。
特朗普在胡说,美国人在受骗。提高关税并不是向中国征税,或者向任何外国征税。恰恰相反,缴纳关税的是美国的进口商。譬如美国的进口商从中国以5美元一条的价格采购裤子然后再卖给美国老百姓,很便宜对不对,就算加上很多利润,卖10美元一条,也比本土50美元一条的裤子要划算,关键质量也没差别——这叫啥知道吗,这就是咱们带货主播每天都在狂喊的“福利啊家人们赶紧冲”——世界上怎么会有人不喜欢物美价廉的东西呢?那么如果加上100%的关税,进口商需要在港口缴纳5美元给联邦政府,然后才能把货提走。于是他卖给美国百姓的价格可能就要涨一些了,比如15或20美元——这正是美国老百姓急着囤货的理由,这将是关税大棒之下最直接的结果。
那么,提高关税能否促进制造业回流?短期内也是很难的。因为美国制造比中国贵的不是一倍,而是很多倍。有美国进口商认为,即使把关税加到300%,美国制造也没优势。虽然,远期来看,制造业的回流可能会降低本土生产的成本,但要知道,建厂是需要周期的,然而特朗普的任期只有4年。万一下届总统又把关税给取消了呢?那基于关税形成的价格优势立马化为乌有,厂子还没建完就得倒闭。从长远来说,全世界不可能回到贸易壁垒高耸的年代,所以,制造企业也不敢去赌高关税能持续多久。如果美国百姓付出这么多代价,还是没有实现制造业回流来提供工作岗位,岂不白白受苦?
同理,关税能否解决贸易逆差?答案是不一定。关税的调节作用是使进口商品比国产的贵而削弱其市场竞争力,继而影响到对方的出口量而已。但问题是20元的牛仔裤仍然比50块要便宜,这件事就不一定发生了。所以可能该进口还得进口,但普通家庭就得多花一倍的钱去买这些日用品了。
就算有某些商品,中美制造成本差距不大,真的能打击到中国出口,然而由于多年来中国持续拓展国际市场,中国对美出口占中国出口总额的比重只有不到15%了——这就是关税大棒影响到中国的天花板,而美国百姓承受的成本却是100%,加的每一分关税都要消费者花真金白银去买。吃喝拉撒每月1000美元变成2000美元,本来就入不敷出的老百姓怎么活?特朗普负责给涨工资吗?
关税的确是美国收钱,但进的是联邦政府的口袋,掏钱的事美国百姓。这笔钱取之于民,是否会用之于民?那要问特朗普了。联邦政府不是负责给老百姓涨工资的,而是负责国家安全、政府开支等很多很多事的,关键它自己还欠了一屁股债需要去填……所以这笔钱回流到公民福利的几率和比率都相当的渺小。所以究竟有多少美国人为特朗普的新政欢呼呢?
国际贸易是时代的进步,通过市场调节,让产业进行合理地分工。一方面让发达国家的居民享受到低廉进口商品的福利而过上质量更高的生活,一方面也给发展中国家找到了一些生计,可谓各得其所。而且全球化本身就是美国率先推动的,它是设计好的受益者——用不值钱的美元买来全世界工人的血汗,怎么会在享受多年福利之后突然声称自己吃了亏呢?不讲理的特朗普把很多人都绕晕了。老百姓不懂经济学,但惊喜的是,特朗普和他的首席经济顾问也不懂!
历史不可能开倒车。我们都是从贸易壁垒高耸的年代走过来的,当年100%的关税司空见惯,世界上也充斥了走私和转口——大家总是有办法去逃掉它的。在历经了多年的努力之后,今天的世界早已连接成沟渠纵横的贸易网络,此路不通别路通,不可能再用一道护城河就封锁全世界了。大约特朗普也并非真心想回到闭关锁国,而是拿关税当筹码咋呼各国来换取些别的。但是就瞅他这个不可理喻的态度,妥协就是耻辱。世界需要有人站出来,中国这次也责无旁贷。
当然,能走正规路径,大家都不愿意麻烦,毕竟走私也要成本的。但是躲不开的战争除了奉陪到底也别无他法。好在中国的产业链是齐全的,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不会构成太大影响,虽然对中产的海淘需求会抬升成本,但也并非不可替代。如果要论谁更能抗,美国人肯定比不过中国人。关税战会打多久,取决于美国老百姓能扛多久。
所有的战争最后决胜的都是本国的人民。尽管我们并不怵,但也要尽力打得精彩。把自己的事情安排好,把自己的百姓照顾好,积极耐心地去协调困难,提升百姓的收入和幸福感,就是真正的取胜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