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核集团招聘8000人,收到1196273份简历?

2025-04-09 14:58:40 来源: 井冈山观心1927作者:井冈山观心
点击:评论:(查看) 字体://

  今日,中核集团进行校园招聘,预计招聘8000人,但却收到了1196273份高质量简历。

图片

图片

图片

  后来,“我们收到1196273份简历”这篇文章被发布者删除。

图片

  1

  澎湃新闻2025年4月7日《宣传“1730个校招岗位收到119万份简历”引热议,中核回应》报道:

  【中核集团招聘官微“中核招聘”近日以“我们收到1196273份简历”为题发文,宣传2025届春节校园招聘宣讲周圆满收官。根据其发布的数据,中核集团此次春招“覆盖全国10座城市、14所顶尖高校,联动百余家成员单位协同发力释放1730个核心岗位需求,吸引3100多名学生到场参与互动,精准吸纳1196273份高质量简历,共计425284位应聘者”。】

  我们看看投录比:1196273÷8000=149.53,也就是说,149人投简历,只录取一个人。

  在看看应聘与录取比:425284÷8000=53.16,就是说,53个应聘者,只录取一个人。

  这说明了什么呢?

  知识改变命运——很多老师、家长、媒体、以及一些精英都会这样灌输。资产阶级以及受他们影响的人都会这么认为,尤其是广大的人民群众都认为这是真理,有的家长或者老师还会对孩子说:你看人家谁谁谁,跟人家多学着点,知识改变命运。

  但实际呢?

  知识只是改变了少数人的命运。

  将个别等同于普遍,将特殊等同于一般,是形而上学,是欺骗。

  什么是“将个别等同于普遍,将特殊等同于一般”呢?上述的案例是最好的说明:将“知识改变命运”的8000人等同于119.62万人“知识改变命运”,将“知识改变命运”的8000人等同于42.53万人“知识改变命运”。

  就像博彩公司大肆宣扬某某某中了大奖,而更多的人都认为自己也能中大奖一样,完全是幻想。

  从个人命运来讲,知识改变的永远是少数人的命运。

  在封建社会,掌握知识的人是极少数,此时知识分子就成了“精英”,就会脱离繁重的体力劳动,从而达到了“知识改变命运”。

  当掌握知识的人多了以后,就要划分层次了,最初可能是大学生改变了命运;当大学生越来越多的时候,就需要读研究生才能改变命运了;当研究生也多如牛毛时,就需要读博士才能改变命运了;当大学生重新沦为体力劳动者也就是社会最低层时——比如大学生做骑手、研究生送快递,名校的博士生才能改变命运。

  当知识是极少数人的专利时,这些有知识的人就能改变命运。当知识没有门槛而被大多数人所享受时,能改变命运的就只是极少数了。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普及了,他们有多少改变命运了?

  总之,只有极少数人才能改变命运。

  当然,119万投简历的人不仅投了中核公司,还投了其他公司,总体的投录比肯定会小于149。但无论如何,真正能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只是少数。

  类似于知识改变命运的骗局,还有“勤劳致富”、“劳动致富”。笔者之前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劳动致富”“勤劳致富”是私有制下最具欺骗性的谎言

  岗位一共就8000个,即使119万人谁也不努力,也是要从中录取8000人;努力到打破脑袋,也是要从中录取8000人。也就是说,无论怎么努力,也只有千分之6.69(6.69‰)被录取。

  “知识改变命运”、“勤劳致富”、“劳动致富”是谎言,是骗局,这不是口嗨,也不是拍脑门无中生有,数据是骗不了人的。以中美为例,我们通过“世界财富与收入数据库”来看看社会财富占有数据:

  1、占美国人口1%的最顶级富豪(蓝色曲线)与占美国人口80%的劳动人民(橙色曲线)财富占比:

图片

  可以看到,占美国人口1%顶级富豪的财富超过了占美国人口80%普通劳动人民财富的总和。也就是说,所谓的命运,占美国人口80%的劳动人民丝毫没有改变什么命运,改变命运的是1%的顶级富豪。

  甚至2005年后,占美国人口1%的顶级富豪(蓝色)的财富超过了占美国人口90%的普通劳动人民(橙色)的财富总和。

图片

  如果将占美国人口50%的劳动人民(橙色)财富占比总和与最顶级1%美国富豪(蓝色)财富占比总和对比,会惊掉下巴:

图片

  占美国人口50%的劳动人民的财富总和仅为1%多一点(个别年份2%多一点),而仅占美国人口1%的顶级富豪的财富总和高达36.6%之多。

  2、占中国人口1%的顶级富豪(蓝色)财富总和超过了占人口50%的劳动人民(橙色)的财富总和。:

图片

  从2008年开始,占中国人口1%的最顶级富豪(蓝色)财富占比总和超过了占中国人口80%的劳动人民(橙色)所占有的财富总和。也就是说,1400万的中国顶级富豪的总财富超过了11.2亿中国劳动人民的财富总和。

图片

  从2017年开始,占中国人口1%的最顶级富豪(蓝色)财富占比总和超过了占中国人口88%的劳动人民(橙色)所占有的财富总和。也就是说,1400万的中国顶级富豪的总财富超过了12.32亿中国普通劳动人民的财富总和。

图片

  2

  所谓的知识改变命运,改变的是什么命运呢?

  脱离体力劳动,发财致富,高官厚禄,根本还是脱离体力劳动。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就是“知识改变命运”也就是脱离体力劳动思想的老祖宗。

  1958年《红旗》杂志第七期,发表了《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一文。文中说:

  【资产阶级教育学者的大多数认为,只有书本知识才是知识,实践的经验不算知识。所以,他们认为,教育就是读书,读书愈多的人就愈有知识,有书本知识的人就高人一等。至于生产劳动,尤其是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那是下贱的,那是“绝路”。】

  从中可以看出,所谓的改变命运,就是脱离“下贱”的体力劳动;所谓的改变命运,就是从体力劳动的“绝路”脱离出来。

  真正的命运或者说命运的根本是什么呢?

  ——不被剥削,不受压迫,广大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不被极少数人所占有。

  私有制下,人民群众被剥削、受压迫,哪怕你“知识改变命运”——脱离了体力劳动,“改变了命运”中的多数人,他们的劳动成果也依然被极少数人占有。“世界财富与收入数据库”的数据已经说明了一切。

  “广大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不被极少数人所占有”,这里的“广大劳动人民”、“极少数人”,就是阶级。

  1919年6月28日,列宁在《伟大的创举(论后方工人的英雄主义。论“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中说:

  【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大的集团,这些集团在历史上一定的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同生产资料的关系(这种关系大部分是在法律上明文规定了的)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取得归自己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可见,真正地“改变命运”,是被占有劳动的“另一个集团”消灭能够占有别人劳动的“一个集团”——也就是消灭阶级。

  那么如何“消灭阶级”,也就是如何“改变命运”呢?

  还是在这篇文章中,列宁给出了答案:

  【为了完全消灭阶级,不仅要推翻剥削者即地主和资本家,不仅要废除他们的所有制,而且要废除任何生产资料私有制,要消灭城乡之间、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之间的差别。这是很长时期才能实现的事业。要完成这一事业,必须大大发展生产力,必须克服无数小生产残余的反抗(往往是特别顽强特别难于克服的消极反抗),必须克服与这些残余相联系的巨大的习惯势力和保守势力。】

  这个答案简单来说,有三个部分:

  1、推翻剥削者,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

  2、在建立公有制基础上,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城乡差别,消灭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

  3、“必须克服与这些残余相联系的巨大的习惯势力和保守势力”,这就是毛主席所说的“继续革命”。就是说,即使革命取得成功,还是会有复辟的可能,也就是延安窑洞对黄炎培之问:如何跳出周期律。

  尤其是第3条,列宁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1920年4—5月)中说:

  【消灭阶级不仅意味着要驱逐地主和资本家,——这个我们已经比较容易地做到了——而且意味着要消灭小商品生产者,可是这种人不能驱逐,不能镇压,必须同他们和睦相处;可以(而且必须)改造他们,重新教育他们,这只有通过很长期、很缓慢、很谨慎的组织工作才能做到。他们用小资产阶级的自发势力从各方面来包围无产阶级,浸染无产阶级,腐蚀无产阶级,经常使小资产阶级的懦弱性、涣散性、个人主义以及由狂热转为灰心等旧病在无产阶级内部复发起来。要抵制这一切,要使无产阶级能够正确地、有效地、胜利地发挥自己的组织作用(而这正是它的主要作用),无产阶级政党的内部就必须实行极严格的集中和极严格的纪律。无产阶级专政是对旧社会的势力和传统进行的顽强斗争,流血的和不流血的,暴力的和和平的,军事的和经济的,教育的和行政的斗争。千百万人的习惯势力是最可怕的势力。没有铁一般的在斗争中锻炼出来的党,没有为本阶级一切正直的人们所信赖的党,没有善于考察群众情绪和影响群众情绪的党,要顺利地进行这种斗争是不可能的。战胜集中的大资产阶级,要比“战胜”千百万小业主容易千百倍;而这些小业主用他们日常的、琐碎的、看不见摸不着的腐蚀活动制造着资产阶级所需要的,使资产阶级得以复辟的那种恶果。谁哪怕是把无产阶级政党的铁的纪律稍微削弱一点(特别是在无产阶级专政时期),那他事实上就是在帮助资产阶级来反对无产阶级。】

  列宁在这里强调的,就是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后,无产阶级不能高枕无忧,而是要面对比暴力革命更为艰巨的任务——长期地、持续地与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势力作斗争。

  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无产阶级的命运还会被改变——被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新生资产阶级复辟,无产阶级继续沦为被剥削者、被压迫者,从国家的主人重新沦为资产阶级的奴隶。

  对于这一点,毛主席找到了唯一正确的路线——继续革命。

  没有这三条中的任何一条,最广大的劳动人民都不可能真正地改变命运。改变命运的只能是极少数的一小撮“精英”——占有其他集团劳动的剥削阶级。

  只拿出这三条中的其中一条来强调而忽视其他条件,比如只提倡“大大发展生产力”,那就是骗人的。一定会走上复辟的邪路。

  这三条的核心是政治挂帅,也就是正确的方向、正确的路线。

  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托洛茨基与布哈林就主张大力发展经济而忽略政治挂帅,为此与列宁强调的政治挂帅路线产生了分歧,列宁在《关于俄国现时经济》(摘自1918年出版的小册子)中说:

  【托洛茨基和布哈林迫使我们不得不这样做。他们两人责难我,说我把问题“偷换”了,或者说我是“从政治上”看问题,而他们是“从经济上”看问题的。布哈林甚至把这点放进他的提纲里,并且企图把自己说成“凌驾于”争论双方“之上”。他说:我把这两种看法结合起来。

  这种理论错误令人吃惊。我在发言里重申,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因为我在以前就听到过这种对我“从政治上”看问题的非难,听到过这种非常荒谬的、完全不应当由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讲出来的话。政治同经济相比不能不占首位。不肯定这一点,就是忘记了马克思主义的最起码的常识。

  也许我的政治估计不正确?如果是这样,就请指出并且加以证明。可是,如果说(哪怕只是间接地提出)从政治上看问题和“从经济上”看问题有同等的价值,“两者”都可以采用,这就是忘记了马克思主义的最起码的常识。

  换句话说,从政治上看问题,意思就是说:如果对待工会的态度不正确,就会使苏维埃政权灭亡,使无产阶级专政灭亡(在俄国这样的农民国家里,如果由于党的错误而造成党和工会的分裂,那就一定会使苏维埃政权遭到毁灭)。】

  3

  笔者以“知识改变命运”为关键字检索《人民日报》数据库(1946创刊-2020),共检索到233条报道。

图片

  从1946年创刊-改革开放前,没有任何关于“知识改变命运”的报道。

  全部的233条“知识改变命运”的报道都是改革开放后的报道。

  4

  鼓吹“知识改变命运”,就如同告诉羊“跑得快可以改变命运”——不被狼吃。

  实际上,羊跑得再快,所改变的只是个体的命运,而绝不可能改变羊群的命运。

  同样,私有制下,知识改变命运,所改变的只是少数劳动人民的命运,绝不可能改变绝大多数劳动人民的命运,绝不可能改变无产阶级的命运。

  为什么私有制下绝大多数人不能改变命运呢?因为绝大多数人的劳动成果被少数“精英”——剥削阶级占有了。

  想要改变羊不被狼吃的命运,只有将羊的命运与整个羊群的命运紧密结合起来,也就是羊们团结起来消灭狼,这才能真正地、根本地改变命运。

  同样,无产阶级只有将个人命运紧紧地与无产阶级命运结合起来,消灭私有制,走公有制的金光大道,才能真正改变命运——实现劳动人民真正当家做主。

  私有制下,“知识改变命运”是麻醉剂,是骗局。

  消灭私有制、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城乡差别与脑体劳动差别、继续革命,才能真正地、彻底地改变命运。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