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又到了。这些年来,尽管有关部门加大了宣传和执法力度,但假冒伪劣商品却始终屡禁不止。
回顾这些年,从1985年揭露的涉及多家厂店的福建晋江特大制售假药案,到1996年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发生造成192人中毒、40人死亡、6人重残的特重大假酒案,再到去年央视3·15晚会曝光的天津河北假防火玻璃黑产链、湖南株洲某企业生产非标灭火器、安徽阜阳个别企业用劣质槽头肉制作梅菜扣肉预制菜等案件,确实如老百姓说的那样:“年年3·15年年假货多”“年年曝光年年有假”。
这些年,不良商家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主要采取了以下四种手法:
一是掺杂掺假。就是在产品中掺入杂质或者异物,使产品质量降低,甚至导致产品失去原有的使用性能。例如,2024年11月,央视《财经调查》报道的江西九江市红星羽绒电商产业园有关羽绒服生产企业存在以“丝”代“绒”、使用不达标填充物等违法行为。此外,还有经常发生的在食品中掺入非食品原料,在猪牛羊禽肉中注水等。
二是以假充真。就是用虚假的产品冒充真实的产品进行销售。这种手法通常涉及到伪造产品的产地、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以及质量标志等信息,使消费者误以为购买到的是正品。例如2024年3月媒体报道的有关黄金消费的投诉与日俱增,在黑猫投诉平台,仅“假黄金”一项投诉,就多达5000多条。
三是以次充好。就是使用质量较差的产品冒充质量较好的产品进行销售。这种手法通常发生在同一品牌或种类的产品之间,不法分子通过替换部分优质产品的零部件或者原材料,降低成本,从而获取更高的利润。例如2024年3月媒体报道的海南三亚天涯椰梦海岸海鲜餐饮店将小红花蟹、中红花蟹当做大红花蟹进行销售,被三亚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作出警告和罚款10万元的行政处罚。
四是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就是将未达到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企业标准的不合格产品冒充为合格产品进行销售。这种手法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甚至可能引发安全事故。例如2024年2月安徽阜阳市某市民举报,自己在吴滩某超市购买的1款某品牌电热毯出现了自燃情形。阜阳市市场监管部门马上对该超市进行检查,现场检查发现的5床电热毯均属于不合格产品。
近年来,在电商品台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现象比较突出,许多人(包括本人)都在电商品台买到假冒伪劣商品。
据媒体披露,抖音电商品台销售假货的现象屡禁不止。例如2024年,“小杨哥”就因售卖虚假月饼事件被罚没6894.91万元。抖音电商为何难以杜绝假货?流量驱动的商业模式是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平台基于短视频及直播内容的流量分配机制,商家更容易因夸大宣传获得用户关注,进而引发合作与交易。这种模式特别吸引中小商家,但因缺乏相应的资质审核与商品抽检,假货问题才会愈演愈烈。为此,抖音电商在2024年清理了160万个水军账号,与警方合作查处了30余个水军团伙,今年年初又启动了“打假”专项治理行动,但虚假评论和流量的引诱依然是不可小觑的挑战,假货依然难以根除。例如,一些需求较低、销量较小,但总体上能占据相当市场份额的长尾商品,质量参差不齐,主播素质不一,甚至售后服务的响应速度也存在较大差异。对于消费者而言,尽管平台声称“只联系一次”解决问题,但在实际体验中,一些纠纷的处理周期仍然较长。
这几十年来假冒伪劣商品为何屡禁不止?2017年6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结合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产品质量法实施情况的报告进行专题询问时,时任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张茅介绍,假冒伪劣屡禁不止,主要是企业违法成本比较低、企业信用体系不够完善、企业质量主体责任落实不够、监管滞后等多个原因导致,此外,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以来,全国每天新增15000家企业,也给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
张局长说的是不是事实呢?都是事实,但没有说出这几十年来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这就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和经济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我们这些人都是从毛泽东时代过来的,都知道在那个时代根本没有假货,质量差的商品也很少见,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那个时代实行的是公有制和计划经济。
那时候,生产和销售商品的基本都是国营和集体企业,企业的首要目标是为人民服务,各级政府对企业把好产品(商品)质量关也有明确的要求。例如1961年9月颁发的《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 (草案)》 (工业70条)就明确规定:国家对企业实行 “五保”,其中第一条就是“保证产品的品种、质量、数量”。还要求企业对分厂、车间,车间、工段对小组、个人建立“五保”责任制,达到要求的要奖,没达到要求的要罚。由于有严格的质量管理,就从根本上杜绝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现象。
而工商企业私有化以后,由于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资本的天性,许多不良商家为了多赚钱,就采用多种手法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在这些私营企业,所谓“质量管理”就是一个笑话,他们只会想着法地蒙骗政府有关部门和广大消费者,而根本不会自觉地进行质量管理。所以,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的“猫”再多,也对付不了遍地乱窜的“老鼠”,再加上有的“猫”是“懒猫”、“馋猫”,问题就更大了。因此,每年的3.15晚会曝光了各种乱象后,多地职能部门都连夜行动,重拳出击开始整顿。网友们调侃说:主角干成了配角,打假全靠卧底,记者和媒体成了督导组,职能部门干脆就叫“3·15专案组”吧。
由此可见,只要有私营工商企业存在,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就会永远扮演“3·15专案组”的角色。
【文/阿华,作者原创投稿,授权188金宝搏体育官网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