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对于黑格尔的批判与继承,前几篇论述较多。对费尔巴哈哲学批判较多,对其正确的方面讲述不多。恩格斯《费尔巴哈-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下简称《终结》)一半是对黑格尔的褒扬,一半是费尔巴哈的批判,至于费尔巴哈哲学的核心是什么,基本没有论述。《终结》将费尔巴哈哲学归结到一般性本善观点。黑格尔哲学与辩证法的优点和费尔巴哈哲学的缺陷都有人评述了,他们相反的一面几乎没有人讲。我认为这是可以拓展的空间,有助于修正我们对马克思哲学的误解。
黑格尔认为事物都有暂时性。这个结论毫无疑问是正确的,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中也是这个观点,也认为其辩证法形式是革命的。但是有一个并且关键的是认识论问题,这就是人的认知是人的劳动创造实践活动中发展。一切事物的认知取决于人类生产自己的生活物质的进展,取决于由此发展的认知和应用。相对于黑格尔,马克思认知论和辩证法基点在于人的存在活动,这种存在活动以物质生产和思维意识形式展开。
下面是马克思《1844年手稿》中有关劳动的论述:“人证明自己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就是说是这样一种存在物,它把类看作自己的本质,或者说把自身看作类存在物。诚然,动物也生产。它为自己营造巢穴或住所,如蜜蜂、海狸、蚂蚁等。但是,动物只生产它自己或它的幼仔所直接需要的东西;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而人的生产是全面的;动物只是在直接的肉体需要的支配下生产,而人甚至不受肉体需要的影响也进行生产,并且只有不受这种需要的影响才进行真正的生产;动物只生产自身,而人再生产整个自然界;动物的产品直接属于它的肉体,而人则自由地面对自己的产品。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
人的本质表现在两方面:自然物质和思维意识。通过物质生产劳动,使得二者统一,存在于人之内。创造性劳动体现了人的物质力和思维能力。在这样的循环创造活动中,人们积累了经验,“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人创造了自己的生活物质,自己的思维意识,再生产了自然界。人创造了自己,创造了自己的历史,也再造了其环境和自然界,人创造了世界。
我多次阅读马克思论述,还是有些困难,因此阅读了《基督教的本质》做了一些摘录。也许会有助读者的理解。马克思的许多论述基于费尔巴哈的这部著作。
导论部分,费尔巴哈把意识作为人的本质,人的两重化由此而来。“人思维,其实就是人跟自己本人交谈、讲话。没有外在的另一个个体,动物就不能行使类的职能;而人,即使没有另一个人,仍旧能够行使思维、讲话这种类的职能,因为,思维、讲话是真正的类的职能。人本身,既是“我”,又是“你”;他能够将自己假设成别人,这正是因为他不仅把自己的个体性当作对象,而且也把自己的类、自己的本质当作对象。”(第一章。21页)
思维部分论述的比较形象,把握住了特征。就人类发展的历史状况,他只是论述了人的发展结果,没有阐述思维发展的历史过程,人是如何抵达该阶段的历程。
“宗教是对无限的东西的意识;就是说,宗教是、而且只能是人对自己的本质——不是有限的、有止境的,而是无限的本质——的意识。一个真正有限的本质,对于一个无限的本质,就连猜想也丝毫不会有,更不用说对它有意识了;因为,本质的界限,也就是意识的界限。例如毛虫,它的生活和本质都限制在某一种植物上面,这样,它的意识就也不越出这个有限制的区域之外;它固然能把这种植物与其他植物区别开来,但除此以外,便什么也不知道了。所以,这种有限的、但正由于其有限性而无错误的、可靠的意识,我们不称它作意识;而把它称为本能。严格意义或本来意义下的意识,是同对无限者的意识不可分割的;有限的意识不是意识;意识的本质特性,就是总括一切、无限。无限者的意识,不外是对意识之无限性的意识。或者说,在无限者的意识中,意识把自己的本质之无限性当作对象。”
“但是,人自己意识到的人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或者,在人里面形成类、即形成本来的人性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呢?就是理性、意志、心。一个完善的人,必定具备思维力、意志力和心力。思维力是认识之光,意志力是品性之能量,心力是爱。理性、爱、意志力,这就是完善性,这就是最高的力,这就是作为人的人底绝对本质,就是人生存的目的。”【此论述是恩格斯《费尔巴哈·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批判的对象。我们在此摘录,是因为费尔巴哈的认识是马克思发展、批判的基础。士心注】
“没有了对象,人就成了无。”所以,人由对象而意识到自己:对于对象的意识,就是人的自我意识。你由对象而认识人;人的本质在对象中显现出来:对象是他的公开的本质,是他的真正的、客观的“我”。不仅对于精神上的对象是这样,而且,即使对于感性的对象,情形也是如此。即使是离人最远的对象,只要确是人的对象,就也因此而成了人的本质之显示。
意识是自我确证、自我肯定、自爱,是因了自己的完善性而感到的喜悦。意识是完善的存在者所特有的标志;意识只存在于满足了的、完成了的存在者里面。即使是人的虚荣,也确证了这个真理。【这部分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物性,‘有’‘无’哲学观念紧密。】
你的本质达到多远,你的无限的自感也就达到多远,你也就成了这样远的范围内的上帝。理智与本质、思维力与生产力在人的意识里面的分裂,一方面,仅只是个别的,并没有普遍的意义,另一方面,仅只是外貌的。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劣诗确实拙劣的人,正因为其认识不像那种在自己的理智中夸奖自己的劣诗的人那么有限,故而其本质也不那么有限。
所以,如果你是在思维无限的东西,那你就是在思维和确证思维能力的无限性;如果你感受无限的东西,那你就是感受和确证感情能力的无限性。理性的对象,就是自己作为自己的对象的理性;感情之对象,就是自己作为自己的对象的感情。如果你毫无音乐欣赏能力,那末,即使是最优美的音乐,你也只把它当作耳边呼呼的风声,只当作足下潺潺的溪声。”摘录到此。
马克思和费尔巴哈都是用抽象的语言,描述动物向人的转变过程,人与动物的区别。这个时间具有上百万年的历史,发展过程是缓慢的。进入文明社会后才有了迅猛的步伐,所以费尔巴哈说,人最开始只是自然物,逐渐成为社会、文化、感性生活的历史产物。马克思接着讲:“人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改造无机界。”这个实践就是物质生产劳动,创造成为劳动的本质特征。他不是人的一般生存实践,不是现代社会人们的消遣活动。而当下人们正在失去创造性,只保留了动物般的享受本能。
马克思与黑格尔辩证法比较
马克思对于当代历史的解剖,都是建立在劳动创造本体论上,以人的物质和思维二元存在为前提。其辩证法不是黑格尔的认识论层次辩证法,而是生存论辩证法,从人的生存状态对过去的否定和推动来解释人的历史和现实。
黑格尔从哲学角度去解析人的活动。以思维意识发展到当下的状况,以运动的结果解释运动的起始和过程,以结果做前提进行循环论证。这是结果倒置的论证方式,正确的方式应该从人的由来,起点到当下的顺序过程。黑格尔唯心论辩证法错误的地方,颠倒了人的发展过程。尽管他也发现了劳动辩证法,这个劳动只是为了说明思维意识升华,而且把劳动归结为人的思维运动。其历史观就是思维运动推动了人类历史发展。青年黑格尔分子,以为进行了思维革命就能改变现实、推动历史向前。马克思通过解析商品,说明物质劳动才是思维再现的手段,而且是必不可少的感性物质活动。《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第二节】:“这种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不同,它不是在每个时代中寻找某种范畴,而是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形成,由此还可得出下述结论:意识的一切形式和产物不是可以通过精神的批判来消灭的,不是可以通过把它们消融在“自我意识”中或化为“幽灵”、“怪影”、“怪想”等等来消灭的,而只有通过实际地推翻这一切唯心主义谬论所由产生的现实的社会关系,才能把它们消灭;历史的动力以及宗教、哲学和任何其他理论的动力是革命,而不是批判。”
黑格尔把物质作为人思维意识的派生物,而作为劳动结果的社会物质与自然物质等同。思维意识对物质自然的抽象,得出的理性本质是人的思维意识,是一种存在人头脑中的无形存在,与对象物的有形存在不是同质的。社会物质是人的劳动在思维意识指导下作用到自然物质,改变其形体或内部结构,或集合相关物质元素形成的,不是光凭思维意识就可以产生的。感性物质劳动是思维意识到自然物质的中介活动。马克思从劳动中解析出两种劳动,一种是感性物质劳动,一种是思维劳动。进一步解析,感性的是物质力,理性的是思维,二者是不同质的存在。
黑格尔唯心论辩证法缺陷,没有依据人类历史发展过程,错误的解析了思维与物质存在的关系,把劳动的重要作用降低到思维意识升华的辅助环节。而唯物辩证法发生的错误,顺延了黑格尔辩证法错误,认为思维和存在可以直接发生关系。也就是说把对象作为反映意识的原始存在,就物质本体论而言对了一部分,但这种抽象没有把人的劳动纳入进来。无法解释,动物也有反映意识,为什么动物不能形成人的思维意识,文字和哲学,为什么动物不能创造自己的物质生活而只能利用现成的自然。这是以人的思维意识抽象的过程,又排斥人的存在活动,也可以叫排斥人存在的哲学。
哲学教授杨耕先生把唯物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并列,笔者不敢苟同,原因在于其存在认识论上的重大缺陷。在物质变思维解析中,缺少了人的历史活动过程;在思维变物质过程,缺少了人的劳动中介。在这两个相反的运动过程,屏蔽了人类始基性活动-物质劳动。这是唯物辩证法与马克思哲学关键的区分。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是对马克思哲学的补充,把物质劳动改为科学实验,在人类思维继承基础上的感性经验指导下的活动,不是人类直接创造社会生活物质活动。二者存在重大差异,科学实验是理论与试验相互验证过程。尤其是远离人们日常生活的实验,也是人手或其延长工具无法接触的过程。比如说,日心说,行星说等,理论推导、观察占有重要作用,这些实践是人类物质劳动积累的延长和变种。到了当代社会,很多人可以脱离物质劳动,与生产生活物质活动不发生直接关系,他们的存在活动都是人类的实践活动。其中很多活动不属于人类的创造活动,甚至是阻碍人类的创造活动,反人类存在活动的本质。这样的实践与真理认识毫无关系,把实践活动作为真理认识的手段,是哲学上的不严谨,随意的架构。这与恩格斯建立自然辩证法原意相抵触。
把这样的唯物辩证法又平移到人类社会应用,用变了味道的实践代替人类始基性的物质劳动,用耗子屎代替了珍珠米,坏了马克思哲学体系。把马克思的人类生存哲学变成低层次的缺陷认识论。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辩证法在物质自然方面的应用,这个关系不能倒过来说,更不能说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辩证法的应用。苏联哲学界的错误,搞错了马克思哲学的关键本质,误解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做出了唯心认识论的解析。他们没有看到物质劳动是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在这个本体论两端联系着思维意识和物质自然存在。他们做了短路的解释,去掉了劳动链环。后果,只注意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结论,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推论。所以他们对于生产资料公有制有深刻的形式理解,认为只要坚持了形式,发展了生产力,就能达到按需分配。他们无法理解物质劳动与精神劳动的关联,精神自由与物质劳动的紧密关系,认为消灭了物质劳动就可以实现人的自由。当今许多人的物质劳动由电脑机械人代替,生产人的必要生活物质时间大大缩短,但这并没有解除资本私有生产方式两端的对立,资本家与劳动者阶级矛盾越来越尖锐。如果光注重形式,坚持公有制和计划体制,苏联资本主义复辟就是后果。
黑格尔唯心主义的历史先进作用:精神要取得的绝对自由,意味着人的思维意识,要挣脱物质、宗教、传统的束缚。解析的方式不准确,但与人类意识觉醒后,要求自身解放的趋势一致。精神-思维意识绝不是物质自然的奴婢和被动反应物,他在人的生存活动过程中起着积极的作用。这是马克思吸取的真理。
把黑格尔辩证法正确的继承下来,首先是还原认知和对象的关系,物质自然不是认知的衍生物。第二、感性物质劳动是社会生活物质的关键因素,也是思维再现的关键手段。黑格尔由于不能区分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把物质劳动的产品当成了精神劳动的衍生物,然后把自然物质也当成了精神劳动的衍生物。破解其哲学和辩证法的陷阱必须从劳动二重性开始,解析出人本质的二重性,这才能把主客辩证法还原到人的存在活动辩证法:人的物质与思维活动辩证,人的物质生产与意识形态生产的辩证。马克思哲学的基础是人的物质生产和交往,而不是‘物质’或者是‘物质一般运动’,也可称为马克思哲学为劳动创造学说。对马克思学说的误解,首先是用了‘唯物’这个词,使得后人望文生义,理解成形而上学的物质最终本质。马克思对黑格尔的批判,前后用了五年时光,同时解析批判了费尔巴哈哲学,绝非简单的嫁接。人本质分析是批判继承的前提,也是马克思超越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成果。从人类历史和马克思哲学产生过程,认知都不是瞬间完成的。
回答网友‘鸿剑’的质疑
网友‘鸿剑’对我的几篇哲学论述提出了质疑。其观点之一,就是思维是人脑产生的。黑格尔与费尔巴哈都不否定这个观点,但这不是马克思的答案。马克思的答案:思维是移入人脑,而且是加工过的‘物质’。续接《1844年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就知道思维加工的感性意识来源于人的物质生产的劳动创造和交往。从科学和人类学的发展成果可知,人脑和类人猿等哺乳动物都是蛋白质和神经构成。其差异不是一般物质运动造成的,而正是人类的劳动创造这个感性物质活动造成的。思维意识活动造成人脑的复杂构造和脑回路,逻辑思维和观感思维和艺术音乐感知等等都来源于劳动创造衍生的实践活动。
造成这种观点的根源与恩格斯哲学密切相关,尤其是与《终结》相关。在该篇第四节中:“(马克思把)黑格尔不是简单地被放在一边,恰恰相反,上面所说的他的革命方面,即辩证方法,是被当做出发点的。···因此,在自然界中和历史上所显露出来的辩证法的发展,即经过一切迂回曲折和暂时退步而由低级到高级的前进运动的因果联系,在黑格尔那里,只是概念的自己运动的翻版,而这种概念的自己运动是从来就有的、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发生的,但无论如何是同任何能思维的人脑无关的。这种意识形态的颠倒是应该消除的。我们重新唯物地把我们头脑中的概念看做现实事物的反映,而不是把现实事物看作绝对概念的某一阶段的反映。这样,辩证法就归结为关于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的运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这两个系列的规律在本质上是同一的,但是在表现上是不同的,这是因为人的头脑可以自觉地应用这些规律,而在自然界中这些规律是不自觉地、以外部必然性的形式、在无穷无尽的表面的偶然性中为自己开辟道路的,而且到现在为止在人类历史上多半也是如此。这样,概念的辩证法本身就变成只是现实世界的辩证法运动的自觉的反映,从而黑格尔的辩证法就被倒转过来了,或者宁可说,不是用头立地而是重新用脚立地了。而且值得注意的是,不仅我们发现了这个多年来已成为我们最好的劳动工具和最锐利的武器的唯物主义辩证法,而且德国工人约瑟夫·狄慈根不依靠我们,甚至不依靠黑格尔也发现了它。”
从我前几篇文章中引用马克思的大量论述可以知道,马克思哲学的起点不是辩证法,而是劳动。不是黑格尔的精神劳动,而是物质生产这个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感性物质活动。由此解析出劳动的物质和精神两重性,精神由物质生产扩展而来的广泛性逐渐形成的思维运动。这个起点不是从哲学开始,而是从古典经济学批判开始,从商品的本质是物质劳动开始,从工资·地租·资本到私有财产分析开始。古典经济学基本是唯物主义世界观,但他们不能正确解析资本私有制社会的现实问题。恩格斯认为马克思从辩证法出发,这显然是他没有读过马克思《1844年手稿》,同时也违背了《形态》宗旨。这也是我认为《形态》费尔巴哈章的主要意旨来自马克思。
马克思不是主客辩证法着手,而是从物质生产和交往入手,从人存在的必须:要创造历史必须首先解决吃喝住这些基本物质生活问题。马克思从现实的个人着手,意识是意识到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其物质生活、物质生产和交往。马克思的基点不是物质,而是人们的物质劳动和交往。
恩格斯把认知归结为人脑是第二个错误,这显然是把结果当成了发展过程的逻辑,也就是马克思批判的因果倒置的解析方式。从人类发展结果而言,这是常识。但他没有遵循《形态》意旨,说明意识加工的来源是来自劳动创造—-物质生产和交往。这就沦落到一般唯物主义者的认知论境地,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论不谋而合。达尔文对动物的演进做了唯物论的说明,而他没有解释人形成的特殊运动。
恩格斯的第三错误,把物质自然的外部运动与人类社会运动混淆。“我们重新唯物地把我们头脑中的概念看做现实事物的反映,而不是把现实事物看作绝对概念的某一阶段的反映。这样,辩证法就归结为关于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的运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这两个系列的规律在本质上是同一的,但是在表现上是不同的,这是因为人的头脑可以自觉地应用这些规律,而在自然界中这些规律是不自觉地、以外部必然性的形式、在无穷无尽的表面的偶然性中为自己开辟道路的,而且到现在为止在人类历史上多半也是如此。”第一句是对的,但是这些概念是人们从劳动创造及其衍生的实践活动总结而来。马克思:人们的一切社会生活都是实践的。因而认知过程随人们实践过程而发展变化,类似微积分的切近自然运动方式。辩证法是思维的一种方式,如果是物质自然的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的一般规律的科学,那无疑是把人类思维作为物质自然的运动规律,把不从属于人类的物质运动以人类思维框架住,成为一种先置思维。这与黑格尔思维外化为世界观没什么两样,这种观点包含着唯心主义的臆想。马克思从来没有这样论述过物质自然界,也从来不把历史观作为一种医治百病的永恒药方。读过《1844年手稿》和《形态》者,应该能辨别二者的差异。
恩格斯的论断根本不科学,只是自己思维外化的结果,复归了黑格尔的老路。传统上人们用恩格斯哲学解释马克思哲学,这种流于形式和一元化的形而上学与马克思哲学的人化自然观,劳动创造学说和劳动创造辩证法差异很大,甚至与劳动劳动者脱节,变成唯物论的科学,解决社会矛盾依靠科学的发展,思维的演进,依靠人们掌握的物质运动规律。科学至上论,物质决定论,唯生产力论不过是这种哲学的表现方式。
进一步说,恩格斯之所以做出以上结论,就是没有分辨出人的存在活动与物质一般运动的差异。在《终结》中他知道物质自然运动没有意志—-思维意识,而人的存在活动有思维意识,有意志的作用力。但他把意志看成是人们相互之间的博弈运动,相互抵消意志不起作用,这就形成了与物质自然运动的一致。“但是,不管这个差别对历史研究,尤其是对个别时代和个别事变的历史研究如何重要,它丝毫不能改变这样一个事实:历史进程是受内在的一般规律支配的。即使在这一领域内,尽管各个人都有自觉期望的目的,在表面上,总的说来好像也是偶然性在支配着。人们所期望的东西很少如愿以偿,许多预期的目的在大多数场合都彼此冲突,互相矛盾,或者是这些目的本身一开始就是实现不了的,或者是缺乏实现的手段的。这样,无数的个别愿望和个别行动的冲突,在历史领域内造成了一种同没有意识的自然界中占统治地位的状况完全相似的状况。”
对比《形态》费尔巴哈章有关思维意识论述,尤其是第三节首段:“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地是隶属于这个阶级的。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因而,这就是那些使某一个阶级成为统治阶级的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因而这也就是这个阶级的统治的思想。此外,构成统治阶级的各个人也都具有意识,因而他们也会思维;既然他们作为一个阶级进行统治,并且决定着某一历史时代的整个面貌,那么不言而喻,他们在这个历史时代的一切领域中也会这样做,就是说,他们还作为思维着的人,作为思想的生产者进行统治,他们调节着自己时代的思想的生产和分配;而这就意味着他们的思想是一个时代的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按照马克思的论述,文明社会历史的变迁,取决于统治阶级。他们“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地是隶属于这个阶级的。”被统治的劳动者阶级既不能支配物质生产资料,也不能支配精神生产资料,不能成为博弈者。只是到了马克思时代,劳动者的思维意识才开始被马克思唤醒,才逐步成为博弈者,自为的阶级变成自觉的阶级。就此我们可以说,人类社会运动完全不同于物质自然运动,意志并非无所作为,而主要表现为掌握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的意志主使了历史进展。劳动者要想成为历史推动者,必须掌握物质生产资料,同时成为精神资料的生产者。
【文/士心,本文为作者投稿188金宝搏体育官网的原创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