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与费尔巴哈的异同

2023-03-07 16:14:43 来源: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作者:士心
点击:评论:(查看) 字体://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来源于何处?这是个问题,需要专家们考察和检索。而其唯心主义部分主要受黑格尔影响,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有论述,也有费尔巴哈本人的论述佐证。考察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了解费尔巴哈和黑格尔,这是常识问题。

  第二个常识,以人类思维意识的发展过程,是先有动物般的感性,然后有人类的思维意识。直观在前,理性在后。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讲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分离的最初意识过程。他只从意识方面论证,没有从人的物质需要方面论证。

  第三个常识,动物的活动只是利用自然生物,而人类的生存活动-劳动则能创造培植自己需要的生活物质。人类的理性-思维意识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物质是人的物质力量和思维意识结合,本质外化到自然物的结果。即人的本质是双重的,既有物质也有思维意识。换句话说,人是物质和思维意识的统一。这是马克思开创的人类生存学-历史唯物主义。

  综上所述,马克思哲学基础于费尔巴哈的唯物论和黑格尔的唯心论,继承了欧洲古典哲学的成果,并非是唯物论一个简单的派别。与唯心论有一致的研究对象,都把人作为主体。区别,马克思从人-社会的基本活动,感性、现实的、不可缺少的现实存在活动-劳动出发,唯心论从意识出发。而唯物主义则是从自然物质存在出发,费尔巴哈比一般唯物主义进步的地方,涉及到人类的感性活动:人是自由的生命意识活动体。这是感性直观的结论,没有进一步深入,把感性与理性结合起来说明人的基本存在活动。马克思则把费尔巴哈的半步延续下去,从人的基本存在活动-物质生产劳动说明人的物质与思维发展过程,二者的相互影响。人的活动对思维意识的肯定与否定,对社会存在的肯定与否定,这就是马克思的存在活动辩证法。这同时也完善了黑格尔的劳动学说,主奴辩证法。

  在1932年至1936年完整出版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前,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提纲》受到重视,因为没有其它渠道了解马克思的哲学创立过程。《德意志意识形态》是个批判集,费尔巴哈章集中阐述马克思的哲学观点,缺乏最基本核心的论述过程:人是物质与思维的对立统一物。

  许多人读过《德意志意识形态》,把人-社会存在,只当成物质乃至自然物质存在,剔除了思维意识。这里面包括研究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家,乃至哲学家们。他们没有搞清马克思哲学与唯物论的区别,马克思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的区别,认为唯物论加上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

  这种观点在教材选编中依然占据主导,四十年来改变不大。实践哲学不是从马克思哲学本体论-劳动创造出发,而是从抽象的实践出发,把实践当中一个简单的物质运动。这是我们的主流意识与西方资产阶级相似的根源。西方资产阶级崛起的理论武器,就是唯物论。发展到现在,资产阶级把自己当成物质和思维全面的人,而把劳动者归结为物质驱使的奴隶。

  党校教授王长江,其观点症结则是这种唯物论的反映。他们一致的地方,把人从物质自然方面设定,人性就是物质需要,剔除了人的社会思维意识继承;把人看成是动物,否定了人与动物的差别-劳动创造性、劳动过程中的思维意识作用、思维意识对社会分工的反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在他们那里解释成物质存在决定意识。

  马克思的论述:劳动创造—物质生产和交往产生了思维意识,人和工具即是劳动创造的结果也是下一个循环的起点。以当下人类发展结果和人类历史过程看,劳动创造的发展无法离开意识的发展,人的发展以工具创造、改进为显性特征,而隐性则是思维意识的发展。把人的物质生产与思维意识完全割裂对立,即把人的物质与意识割裂对立、非得把一元看成是另一元的衍生物,这是完全错误的,不符合人类几百万年历史,更不符合人类文明社会发展历史,这是受到古典哲学—形而上学的影响。形而上学就是追究世界最终的唯一本质,而人类来自特殊偶然的活动—创造,而后形成类习惯;劳动创造把人之初的动物意识扩展,然后意识反馈到物质生产,物质劳动与思维意识交汇发展才创造了人。这不是单项运动,也就不能把人归为物质一般或思维元在的运动,古典哲学、形而上学的习惯思维无法破解笛卡尔谜题。这也是从笛卡尔到马克思需要200年才可以破解。一方面需要哲学家的不间断努力,一方面也是现实生活具备了这样的条件:人类异化发展到极端,不公平,不自由,野蛮无正义发展到极端,促使刺激了人类的思考。

  马克思后的唯物论,简化消除了人的存在活动---物质生产劳动都是在一定的遗传环境下进行:在一定社会意识认可的人与人之间的秩序,即生产关系和社会伦理关系下才能对自然进行劳动创造。脱离这个前提的个体,无法成为人。从马克思哲学本体论分析,人的前提是其社会性,不是单数概念,而是复数概念。只有经历了这个遗传过程,个体才能成为独立的个人。马克思分析的‘现实个人’,为的是阐述上述原理,人类整体发展过程。然后才有资本主义社会下,劳动着的个人---工人。

  结论:劳动可以,也必须进一步分解。从劳动对象物和生成物---社会物质上,体现了人的本质;是人的本质外化表现。社会物质与自然物二者不等。这是马克思哲学必须说清的东西,否则就混同于唯物主义,马克思的历史主义就没有了自己的特征,甚至与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混淆—人造物与自然物混淆,思维直接变物质。(这确实在马克思之后发生了,并且在一些国家作为主流意识。)

  ——辩证法批判

  黑格尔辩证法精髓:一切事物都在时空变化中。缺陷:没有指出人、社会变革的源动力,社会物质与社会意识二者的作用原理,是机械的变动形式。结论:适用于自然物质世界,不适合人类社会。唯物主义加上黑格尔辩证法形成的唯物辩证法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相去甚远,二者不相等。马克思辩证法不是主客体之间的辩证法,而是基于人本质的物质与思维二重性的:人的物质受动和主动,人的物质创造、需要与人的思维意识矛盾。人生活的二重性才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人民只有具备双重本质,从自为变为自觉者,才能成为历史推动者,历史发展的主体。(在具体的社会制度下,哲学主体与社会主体不一致。)

  造成黑格尔辩证法缺陷的内在原因:从思维意识出发,认知的物质自然对象成为主体人的意识延伸物。认知对物质自然体的抽象,或者说本质抽象是人的思维意识,是一种特殊的,只有人类才有的存在,与自然物质体不是同一物。物质自然体是独立于人的存在,而思维意识、抽象则不能离开人的存在而产生。

  当我们说到馒头,头脑中有个概念或影像。这是思维意识,抽象概念,不是实物存在。我们饥饿时不能用头脑中的想象‘馒头’去填饱肚子。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卖不掉火柴,靠想象取暖,吃大餐,被寒冷冻成冰棍。

  马克思与恩格斯1844年9月合著的《神圣家族》序言开篇指出这种认识论的危害:“在德国,对真正的人道主义说来,没有比唯灵论即思辨唯心主义更危险的敌人了。它用“自我意识”即“精神”代替现实的个体的人,并且同福音传播者一道教诲说:“精神创造众生,肉体则软弱无能。”显而易见,这种超脱肉体的精神只是在自己的想象中才具有精神力量。”

  第五章(2)思辨结构的秘密:

  “一个普通人说苹果和梨存在着的时候,他并不认为自己说出了什么特殊的东西。但是,如果哲学家用思辨的术语说出这些存在的东西,那他就是说出了不平凡的东西。他完成了一个奇迹:他从“一般果实”这个非现实的、理智的本质造出了现实的自然的实物——苹果、梨等等,就是说,他从他自己的抽象的理智(即他以为在他身外的一种绝对主体,在我们的例子中就是“一般果实”)中创造出这些果实。每当思辨哲学家宣布这些或那些实物存在时,他就是进行了一次创造。

  显而易见,思辨哲学家之所以能完成这种不断的创造,只是因为他把苹果、梨等等东西中为大家所知道的、实际上是有目共睹的属性当做他自己发现的规定,因为他把现实事物的名称加在只有抽象的理智才能创造出来的东西上,即加在抽象的理智的公式上,最后,因为他把自己从苹果的观念推移到梨的观念这种他本人的活动,说成“一般果实”这个绝对主体的自我活动。

  这种办法,用思辨的话来说,就是把实体了解为主体,了解为内部的过程,了解为绝对的人格。这种了解方式就是黑格尔方法的基本特征。”

  在一般人理解中,把思维归属到物质端,就是辩证法的正确路径。这依然是错误的,他不了解人的思维产生于人的特殊运动---社会物质生产劳动。物质一般运动产生不了思维意识,就像动物都有意识,他们却无法产生人的理性,文字,哲学与科学。

  唯物论与唯心论都是人本质一元论,一致的极端思维方式。唯物论从世界起源‘自然物质’开始,唯心论从人的发展结果之一‘思维’倒推,也就是因果倒置。二者都没有从‘现实的个体的人’,从理性到感性全面的去解析。就像两个双胞胎,各揪住母亲的一只乳房,喊着这就是他妈。他们各自说出了‘真’的一部分,但绝不是全部,因而存在曲解。

  社会历史原理的基础,是对人的基本分析,对人本质的构成、起源、发展过程的分析。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符合这样的过程,从人的必不可少的基本存在活动---社会物质生产劳动出发,说明了人来源与物质自然,思维意识产生于人的劳动,它又与人的物质需求一同构成下一劳动循环的指导思想。物质与思维的互相变化,从来没有直通道,必须经过劳动实践中介。黑格尔辩证法恰恰消除了此中介,形成了机械的革命形式,往往成为诡辩的工具。其神秘就在于物质与思维的‘直变’,类似中国童话,孙悟空的七十二变,想象出来什么,就能变什么。唯物主义加上这种‘诡变’,必然脱离马克思哲学研究主体:人的物质生产劳动创造。

  资本主义的理论支撑是唯物主义,思维是物质派生物,自然物质与社会物质没有界限和差异。私有制的核心,占有自然物和死物、已经造就的社会物质,以此支配活着的劳动者--‘现实的个体的人’。他们把;劳动者看成自然的物,与其它生产要素是一样的‘玩意’和商品。马克思辩证法中最具活力的,生产社会物质的劳动者,在资产阶级看来是一般物质,两条腿的牛马生产工具。他们怎么能与社会宝塔顶尖的统治、占有阶层相提并论?!从中国原始朴素的唯物论者商鞅开始,到现在的资产阶级从来只把自己当成人,把劳动者看成是另类。

  马克思的辩证法:“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三》。随后马克思辩证法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第一部分》如此解释:“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1995版《马恩选集第一卷》73页)“……实际上和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说来,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和改变事物的现状。”(同上75页)

  马克思辩证法来源于人的基本生存活动---物质生产劳动。不是静止的认识论,不是从意识,自我意识出发,而是劳动创造生活出发说明人的生存意志,思维意识的发展、变化,以及对创造社会物质和思维意识的影响。这种肯定与否定来自劳动过程和结果的对照,这是一种动态的生存论和认识论,说明了辩证法最核心的变动因素在于人的劳动与交往。

  马克思辩证法否定了社会变动来自单一的思维或一般的物质运动,剔除了唯心论和唯物论的糟粕,从人的双重本质抽象、归纳了人类的运动本质,思维与物质的互相影响。说马克思的世界观是人化自然观,也就是从人的存在理解世界,理解人的运动、位置。

  人在物质自然面前一开始为纯被动,到思维产生后的逐渐主动,形成反一般物质运动力量、以往社会秩序的力量,这是人类简单抽象历史。人类要在物质自然面前获得更多的自由,在社会面前获得更多的自由,使得个体的物质与思维全面发展、自由的结合,这是历史发展的趋势。马克思辩证法为人类历史,历史发展趋势所证明。马克思的价值观是对自然和社会两方面的综合,包括自然认知的科学,也包括社会方面的哲学,以及二者结合的社会物质生产方面的社会学。

  用科学代替马克思主义真理是不行的,这等于把马克思主义压缩到狭隘偏颇的自然角落,脱离了马克思主要研究的社会领域。把马克思的价值观等同于道德观,这是否定马克思从全人类角度观察问题,说马克思主义是思想狭隘的愤青。所以科学、道德、价值何者优先问题有混淆是非之嫌,不如从马克思哲学的研究领域,出发点看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是怎样形成的。马克思的价值观内容丰富,是其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结晶。自身就是螺旋方式的上升,层层推进,从朦胧到清晰,而不是绝对错误到绝对真理的关系。

  我个人不赞同用科学判断来否定马克思的价值判断。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谴责,是一般人道主义者和文学家可以做到的,甚至梵蒂冈的教皇方济格也谴责资本主义。而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分析,只有马克思能做到,并且指明人类的前途和真理。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批判

  对于现实的中国教育体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原理已经成为公式、公理。这种理解是否代表马克思原理?多数人没有注意马克思相应的论述:

  “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人们的想象、思维、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行动的直接产物。表现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形而上学等的语言中的精神生产也是这样。人们是自己的观念、思想等等的生产者,但这里所说的人们是现实的、从事活动的人们,他们受自己的生产力和与之相适应的交往的一定发展——直到交往的最遥远的形态——所制约。意识[dasBewuβtsein] 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dasbewu βteSein],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如果在全部意识形态中,人们和他们的关系就像在照相机中一样是倒立呈像的,那么这种现象也是从人们生活的历史过程中产生的,正如物体在视网膜上的倒影是直接从人们生活的生理过程中产生的一样。(1995版《马恩选集第一卷》72页)

  进入文明社会,人类是金字塔形社会结构,少数人占有社会的全部物质,以此驱使多数人,驱使劳动者去创造全社会的生活物质需要。生产力的发展也是劳动者意识到的熟练技巧改进,是少数意识能力先驱者做出的表率。这种自然发展过程与一般物质运动过程有显著区别,把生产力发展只看做物质自然运动不符合人类运动的本质,剔除人类思维意识的作用,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阐述的真理不一致。

  “意识[dasBewuβtsein] 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dasbewu βteSein],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物质自然世界有许多存在,人们意识不到,对于人来说失去了他们存在的意义,对人来说就是‘无’。这是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环境造成各民族发展差异的原因之一。生产力的发展如此,生产关系的发展也是如此。

  周朝的春秋战国时期,改变生产关系的先锋,不是生存环境最好,生产力最发达的黄河到长江流域的诸侯国,反而是黄河以北的穷落偏僻魏国和黄河上游的秦国。公元400年前后,魏文侯先后任用一批有识之士进行改革,李悝和吴起是其中代表人物。公元前356年和前350年秦国实行的商鞅变法运动,是秦孝公继位后奴隶主阶级的自我革命。

  秦的变革坚定连续,两代下来变为六朝代基本国策,偏僻贫穷的秦统一中华,渣滓翻成头牌,边民成为识字多,守秩序,生产力最高,勇于奋斗牺牲的创造民族。没有前六代的积攒,秦始皇只能是昙花一现的枭雄,无法完成一统伟业。在古代和近代金字塔结构下,历史前进主要靠统治阶级的自我革命和占有生产资料阶级革命意识,被物质驱使的劳动者阶级只能是革命工具,他们的利益和意志被上述阶级代表。

  马克思主义的出现,阐明了无产阶级劳动者的历史发展,物质与思维意识处境。革命的物质体就是无产阶级劳动者自身,革命的意识来自劳动者的思维觉醒。把文明社会划分为两个阶段,劳动者被利用被代表的以往历史,和劳动者自觉的主动革命的未来。生产关系的改变不能只依靠统治阶级和生产资料占有阶级,必须由劳动者自身做出选择。“意识[dasBewuβtsein] 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dasbewu βteSein],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这句哲学基本常识,将会有灿烂夺目的阐述。这就是马克思辩证法最积极的发挥,而不是黑格尔呆滞的辩证法所能涵括的。资产阶级的自我革命已经走到末端,他们将从巅峰走向下坡路。未来历史的舞台将属于无产阶级劳动创造者。

  “思辨终止的地方,即在现实生活面前,正是描述人们的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的真正实证的科学开始的地方。关于意识的空话将销声匿迹,它们一定为真正的知识所代替。对现实的描述会使独立的哲学失去生存环境,能够取而代之的充其量不过是从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观察中抽象出来的最一般的结果的综合。这些抽象本身离开了现实的历史就没有任何价值。它们只能对整理历史资料提供某些方便,指出历史资料的各个层次间的连贯性。但是这些抽象与哲学不同,它们绝不提供适用于各个历史时代的药方或公式。相反,只是在人们着手考察和整理资料(不管是有关过去的还是有关现代的)的时候,在实际阐述资料的时候,困难才开始出现。这些困难的克服受到种种前提的制约,这些前提在这里根本是不可能提供出来的,而只是从对每个时代的个人的实际生活过程和活动的研究中得出的。”(1995版《马恩选集第一卷》30-31页)

【文/士心,本文为作者投稿188金宝搏体育官网的原创稿件】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