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与鸿剑和刘光晨讨论马克思主义,产生了这样的争议:1.马克思主义是否有哲学 2.马克思哲学特征和本质 3.马克思哲学与辩证唯物主义是否一致等问题。就此发表笔者见解。
一、马克思主义是否有哲学?
按当下思维意识,对既有思想、世界观、社会观、人生观的反思和对现实的反思就是哲学。主义是对社会的政治主张,建立在对现实反思基础上,理所当然包含哲学,并且哲学是主义的核心和灵魂。任何‘观’‘论’‘主义’没有对既有的反思,他们就无法成立。鸿剑把世界观等与哲学对立隔离,显而易见是受古典哲学定义影响或者执着马克思消灭哲学的主张。
对于具有较深厚哲学认知的两位辩友,我就不说古典哲学定义了,还是解析一下马克思消灭哲学的主张。首先马克思希望以实证科学代替哲学。但科学一直无法解开有限物质对象衍生出无限思维的问题,也就是说对同一事实,会产生无数多的思维。思维不是与外界对象一一对应的。第二就是古典哲学抽象对抽象的空泛问题,也可以说是经院哲学问题。
古典哲学把世界本质作为头等问题,笛卡尔‘我思故我在’,提出了究竟思维、物质存在那个是世界的本质?这二者在人看来都是存在的,如果唯一元论,这个‘我思’与‘我在’的矛盾如何解决?这前后争辩了二百年也没有解决,获得一致看法。在我看来,一元论解决不了这个问题。若要唯意识必然否定物质、否定人的身体存在,那么思维没有载体,二者皆不存在。若要唯物质,我的思想怎么来的,置思维于何地?没了思维我何以能提出问题?唯物和唯心以抽象的一元论解决不了思维与人身体的物质矛盾,无法解释二者的联系。只有马克思,第一次解开了笛卡尔的历史迷思、哲学悖论。
二、马克思哲学特征和本质
马克思在研究劳动者—现实的个人‘工人’的问题,即经济问题过程中,解答了笛卡尔的哲学悖论。这就是《1844年手稿》的研究成果。首先是对工人的悲苦现状的同情,对工人处于不公平不正义 状况的研究,根源在哪里?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只说了劳动是商品的内涵,劳动是财富,其余解释都是按照资本家阶级的意识,按资本的运转,对劳动者的雇佣需要来解释。马克思以劳动者的异化就是与人的正常发展趋势背离,与人的本质背离来定义和叙述的。马克思借用费尔巴哈的人的定义,批判黑格尔哲学来完成的。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有一节非常重要,为马克思批判的继承下来。这就是上册【自我意识】章节里的主人和奴隶。黑格尔是通过奴隶劳动做成生活用品,使得奴隶觉得自己是有用的人,获得思维意识升华,来阐述思维意识运动。他把劳动及其成果当做意识运动拐棍,达到升华目的后,就当废弃物丢掉了。这一点不如英法德的古典经济学家,他们认为劳动是商品的内涵,劳动就是财富。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学家在批判继承的同时,与黑格尔哲学结合起来,阐述人以自然界为物质身体和思维对象,这就是二元化。没有自然,人类就无法保持身体的存继,没有自然界,人类就没有思维意识对象。马克思:“首先,劳动这种生命活动,这种生产生活本身对人来说不过是满足一种需要即维持肉体生活的需要的一种手段。而生产生活本身就是类生活。这是产生生命的活动。一个种的整体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生活本身却仅仅成为生活的手段。
······
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即改造无机界,人证明自己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就是说是这样一种存在物,它把类看作自己的本质,或者说把自身看作类存在物。诚然,动物也生产。它也为自己营造巢穴或住所,如蜜蜂、海狸、蚂蚁等。但是动物只生产它自己或它的幼仔所直接需要的东西;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而人的生产是全面的;动物只是在直接的肉体需要的支配下进行生产,而人甚至不受肉体需要的支配也进行生产,并且只有不受这种需要的支配时才进行真正的生产;动物只生产自身,而人再生产整个自然界;动物的产品直接同它的肉体相联系,而人则自由地对待自己的产品。动物只是按造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
因此,正是在改造对象世界中,人才真正地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这种生产是人的能动的类生活。通过这种生产,自然界才表现为他的作品和他的现实。因此,劳动的对象是人的类生活的对象化:人不仅像在意识中那样在精神上使自己二重化,而且能动地;现实地使自己二重化身。”
马克思考察工人劳动,就已经解析出人与动物的不同,就在于能够生产创造自己的生活物质。这与《形态》叙述一致,只不过后者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来论述。从上面的马克思思维可以看出,物质劳动过程同时也是思维意识运用过程。这就是马克思人本质二元化的由来,这个二元化不是我杜撰的,而且在《形态》中延续。异化即雇佣劳动过程,禁锢了劳动者思维,禁锢了劳动者的思维自由。我在刘光晨哲学文稿评价中,从简到繁的论述了马克思的解析过程。马克思的原话毫无意义的表面了劳动过程—劳动对象的二元化,从生活物质到思维意识。
马克思《费尔巴哈提纲》第八条:“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马克思把现实感性的物质生活做为‘理性’分析对象,把劳动、生产、创造的物质对象和人的现实生活做为理性分析对象,他从不抽象的追究世界的本质,世界的原初问题。比如《1844年手稿》【共产主义】结尾段,论述人之初问题,他就批判了这种抽象追究原点的观念。《费尔巴哈提纲》第八条,恰当的总结了马克思哲学的特征,以现实生活及历,史作为自己的哲学对象,斯大林总结说: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这个特征。而《形态》中关于实践唯物主义的定义: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革命就是马克思哲学的本质。
以上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哲学的特征和本质。
既然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哲学以现实生活为对象,实践唯物主义是革命的专有名词,再泛谈‘实践唯物主义’有何深刻意义吗?在我看来,完全不必要,多此一举。其弊端就是用实践掩盖马克思哲学指导实践意义,贬低哲学对现实的反思意旨。主义不论你给什么限定词,它只能是理论、理性推演的结果而不是物质行动。千万不要把思维与物质行动混淆颠倒,否则就走向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
文明社会人们劳动生产力增强,近代社会生产力日新月异,这都是思维意识的功劳,理性对现实的反思,减少了盲目的实践,推演出跟接近自然物质力的规律。物质实践、物质行动不能代替理性思维的功能,不能像人类祖先猿人那样事事从头实践。人类劳动及其衍生的实践历史多达几百万年,够长也够丰富,今日缺乏的是反思,缺乏的理性透彻分析。盲目的社会实践对劳动者解放造成了危害,积重难返。
三、马克思哲学与辩证唯物主义是否一致等问题?
这个问题敏感,与主流观点截然相反。过去四年,我发过无数次相关论文,都石沉大海,这次斗胆在此发一遍。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或者叫辩证唯物主义是对马克思劳动本体论的补充,是对人与自然方面研究的继续。前提必须是人,本体活动必须是人的劳动而不是自然运动。把自然辩证法或辩证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哲学主体,是把片面局部当成了主体。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在社会的推广,是本末倒置的结论,与劳动本体论对立,自然也与马克思人化自然观对立。更为致命的是抹杀自然发展历史与人类发展历史的差异,人的物质劳动特质与思维就没了。当代资产阶级以他们占有的优势,连他们的崛起、夺取政权历史都进行了粉刷,认为是人类自然发展的历史、自然合理的选择。其实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就改变人类的自然进程,变成人类自然与自觉的混合过程,存在人类发展明确的目的性,异化于人全面发展的矛盾性。唯物论的自然观附和了资产阶级的论调,不能成为无产劳动阶级解放的思想武器。无产阶级要解放自己必须解放全人类,这就必然涉及到人本质分析,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唯物论自然发展历史观解决不了关键问题。这就是哲学上必须回到人的本质、本体活动的利害关键部分。马克思的劳动本体论才是利器,抓住了人本质形成的关键,人类正义和价值观合理处,使得共产主义思想占上风,唤醒劳动者。当代哲学的主要问题不是思维与存在,而是劳动创造还是资本运动?是什么活动才是人类存在发展的本质问题?
自然辩证法和由此而来的辩证唯物主义,主体是物质,本体是物质运动,呈现出古典哲学一元化特征。如果通读一下恩格斯哲学文稿,他从没把人做主体,没有把人的劳动创造活动作为本体运动。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本该表达出与马克思共著的《形态》一致的观点,劳动创造扩展了思维。但他没有,只谈了劳动对人形体的变化作用,劳动和语言一起创造了人类历史,没有说语言文字是物质生产和交往的需要。所以我认为自然辩证法和辩证唯物主义只能作为马克思哲学的补充,而不能代替马克思哲学,局部不能代替整体。
辩证唯物主义是在物质自然和人之间变换,马克思辩证法是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主客之间,人这个主体改造自然、社会的能力。如果能通读马恩的哲学和经济学著作,运用主体学本体学,大约能分辨出差异。而习惯上,人们用恩格斯的世界观和哲学代替马克思哲学,这是个巨大的缺憾。
小结:
哲学是对思想的总称。西方思想在近代走在了前面,中国进口了哲学,以西方标准反思中国思想历史。黑格尔以思辨哲学著称,以人为主体,把理性思辨发展到顶峰,也抵达了最大边界。他把思辨理性作为人的主体活动,思辨理性成为人的唯一特征和本质。他从孔儒方面理解中国思想历史,随后下了结论,中国无哲学。
中国从春秋战国开始,百家争鸣推陈出新,思想活跃。那么有思想必定存在哲学,说中国无哲学只能说明黑格尔对中国思想历史的无知。以黑格尔哲学理性标准判断孔儒,说其思想不是哲学,这话有道理。自汉武以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禁止了其它思想,搞成了孔儒学的唯一,不容置疑,连儒家内部荀子对人本质的探讨都被禁止了。儒学变成呆板的儒教,抽调了理性折辩的本质,更无法与自然联系,成为主体唯心学的自言自语和梦呓。
一个哲学体系发展到如此地步,只有被抛弃,超越。思想历史从来没有绝对正确和唯一,只有相对正确,他们是相互继承基础上的前进。对于人类发展历史,思想及其哲学定位没有绝对错误和绝对正确。先进的哲学都是继承了前代思想正确的部分,剔除错误而发展成为相对的真理。
自然崇拜是人类早期思想的产物,是人类开始思想的特征。这里又分动物崇拜和自然崇拜。随着人类劳动对自然的发展,生产力提高,产生了人类英雄崇拜,比如中国对三皇五帝的尊崇,然后上升到神。神是人的化身,集合了人的全部能力和特质。这方面人类产生了一致的思想过程,而西方古代生产力不如中国,所以他们的神出现很多人的脑袋与动物身体的组合,看看希腊神话就知道了。埃及狮身人面像算作一个标志,而中国主要是女娲与伏羲。神话故事侧面验证了生产力发展历史和思想历史。
宗教哲学是人对自身的思考,超越了自然崇拜和人和动物的混乱神体系。一神教是对多神教的超越。对中国而言,由于古代生产力发达,人们対神没那么崇拜,反而敬佩自己祖先的能力。中国最早出现了唯心主义和朴素唯物主义,超越了宗教崇拜阶段。而西欧宗教也就是基督教哲学的独霸,使得西欧1000多年各方面发展缓慢,连恩格斯都承认这段是黑暗历史。直到14-15世纪,在外来传播文化影响下,向往中国黄金之地,带动了航海以及思想的发展。
由于西欧是宗教对世俗各国的统治,宗教思想与世俗力量不能像中国一样合一,各种思想在国与国和宗教矛盾的夹缝中生存,思想理性和折辩性得以保留。这种折辩理性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持续加速器,资产阶级向封建阶级和宗教统治进攻的武器。唯物主义是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下发展起来的,是打击衰败势力的利器。主观唯心主义,是从宗教哲学内部迂回的思想,从神转向人,而客观唯心主义把人与自然连接【尽管连接的不正确,但比主观唯心主义前进了半步】。德国封建势力看不清黑格尔哲学革命的内涵,赞同其客观唯心主义。或者说,德国封建势力向往英法资本主义,自觉和不自觉的支持这种和缓的思维。
述说思想历史,阐明思想的落后与先进是现代和当代的看法。而其发生时都有其自然性,合理性和必然性。思想历史上从来就没有绝对的真理性,真理是相对的,从落后的基础上发展到先进。以继承为基础,以批判为开拓。相对的真理继承了发展了前代合理的思维,剔除了落后呆滞荒谬的部分。人类思想历史是个连续、螺旋循环上升的过程,从来没有脱离这个过程的飞跃,另行建立一个无前代思想联系的绝对正确真理只能是臆想和梦呓。
唯物主义是资产阶级的思想武器,客观唯心主义是他们辅助的思想工具。这二者的思想对立,就像费尔巴哈在二者之间的徘徊,资产阶级在取得政权后,不但对此二者调和而且对宗教思想妥协,利用其迷惑被压迫的劳动者阶级。
把唯物主义看成是马克思哲学,这是错位的认知。马克思以人为思想的主体,继承了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合理的部分,以劳动为人与自然的活动本质,继承了古典经济学和费尔巴哈唯物论的合理部分,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而人们说的实践如果不结合劳动本体论,说不清人的思维是如何产生的,人劳动本质的重大意义,与资产阶级的唯物论和他们占有上风的自然发展论同流。主流思想界一度吹捧唯物论的奥地利学派代表人物哈耶克,鼓吹市场经济的自由,正是这种同流合污的表现。马克思主义斗争哲学的正义从何而来,价值观的合理性从何而来?因为资产阶级也在进行他们的实践,比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长了300年历史。以实践和现实结果而言无法分辨正义和价值观的合理性。实践论如果脱离劳动创造本体论,必然与资产阶级思想同流合污。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论述自然是人的客体,人不能脱离自然而存在,而没有人的自然历史,对人没有任何意义,对人是‘无’。人对自然的起点与动物类同,是社会群体的行为,而劳动创造形成了与动物行为不同的特质,形成了人的思维与物质劳动的双重本质。1850年后,马克思沿着其哲学基础对人类社会进行了分析,再也没有时间回到哲学基础研究。
【文/士心,本文为作者投稿188金宝搏体育官网的原创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