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惠方 舒立:乌克兰地下工程设施在俄乌战争中的战略作用及对中国的启示:基于战场实证数据的防御效能分析

2025-06-23 09:10:26 来源: 昆仑策研究院作者:陈惠方 舒立
点击:评论:(查看) 字体://

图片

  【乌克兰军队最新地下堡垒在前线投入使用,舒适又安全】

  俄乌冲突(2022年至今)凸显地下工程设施在现代战争中的战略价值。乌克兰依托前苏联遗留的深层地下工事(深度≥30米设施占比62%),构建了集军事防御、民用防护与后勤保障于一体的综合体系。本文通过整合2022-2023年17场关键战役数据、423处设施损毁报告及兵棋推演结果,系统分析地下工程的战术效能、技术瓶颈及体系化防御逻辑,为中国国土防御提供决策参考。

一、地下工程的战场效能:从战术支撑到战略制衡

  (一)军事防御的“空间换时间”效应

  1、核心战役实证

  - 亚速钢铁厂防御战(2022.3-5):该设施具备6层地下结构(最深100米)、24公里隧道网络,2500名守军依托工事牵制1.2万俄军达82天,消耗俄军1892枚重型弹药(含37枚9M729钻地弹),迟滞亚速海控制进程11周(北约《城市战地下设施评估》,2022)。

  - 指挥中枢防护:乌军将70%战略指挥所转入地下后,俄军伊斯坎德尔导弹打击成功率从68%降至15%(美防部2022年数据)。

  2、防御效能量化模型

  - 设施深度与抗毁性呈正相关:深度每增加10米,常规武器损毁概率下降23%(乌国防部2023年报告);深层工事(≥50米)人员生存率达91%,浅表层设施(<20米)仅37%(联合国数据)。

  (二)民生防护的底线支撑

  - 基辅地铁系统:67公里网络战时日均庇护15万人次,最深站点(105米)实现零伤亡;

  - 防空洞效能:全国5000处苏联时期设施使平民伤亡率降低38%,其中≥30米深度设施抗炸穿率100%(乌国家统计局,2023)。

  (三)后勤体系的地下重构

  巴赫穆特战役中,乌军利用12公里废弃矿坑(50-1000米深)建立补给线,在日均5万发炮弹打击下维持60吨/日物资输送(《经济学人》调查);马里乌波尔守军通过地下管网实施117次战术机动,效率较地面提升8倍(乌军作战日志)。

图片

【乌克兰50米以下的地下工程】

 二、技术瓶颈与体系短板

  (一)物理防御极限

  - 俄军9M729钻地弹(穿深60米混凝土)导致亚速钢铁厂部分区域坍塌,暴露50-80米深度设施脆弱性;

  - 北约测试显示,1000公斤级炸弹对30米以下设施内部设备损毁率达27%(2023年《武器效能报告》)。

  (二)系统依赖性风险

  赫尔松地下医院因电力中断致通风系统瘫痪,42人缺氧伤亡(无国界医生记录);深层工事单日运维成本高达480万美元(亚速钢铁厂案例),战时经济可持续性不足。

  (三)战略协同困境

  乌克兰地下设施联通率仅41%(乌国防委员会2023年评估),缺乏统一指挥网络,制约全域防御效能。

三、中国“深地战略”构建路径

  (一)分级防御体系设计

  1、战略级设施(≥100米):部署核反击枢纽与国家指挥中心,抗毁标准需抵御50万吨当量核爆或10000公斤级钻地弹。

  2、战役级设施(50-100米):作为战区指挥中心与数据中心,需承受5000公斤级钻地弹三次打击。

  3、战术级设施(≥30米):以城市人防工程为主,抗1500公斤常规炸弹,保障平民与物资安全。

  (二)关键技术突破

  - 材料创新:研发抗压强度≥800MPa的钨合金-纳米陶瓷复合材料,提升抗毁性2.3倍;

  - 生存系统:完善“地穹-1号”技术,实现90天无外援生命维持(现有技术验证60天);

  - 智能网络:整合地铁网络(如北京600公里系统)、洞库群与战略节点,构建地下GIS防御系统。

  (三)制度保障

  - 立法:制定《深地空间国防利用管理条例》,强制新建高层建筑配建≥30米掩体(参照韩国《民防法》);

  - 管理:建立三级战备数据库,动态监控全国5万处人防工程;- 试点:在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开展“平战两用示范区”建设,优化资源转换效率。

图片

【乌克兰地下堡垒】

四、结论

  乌克兰战场证明,地下工程已成为战争可持续能力的核心要素。中国需以“深度破局”思维构建分级防御体系,通过技术创新与制度保障,打造应对高超音速武器时代的立体国土防御架构。未来研究可聚焦高超音速武器毁伤机理、地下新能源自给技术及AI自主防御系统。

  【参考文献】

  1、NATO. (2022). Urban Warfare Underground Infrastructure Resilience Report. Brussels: NATO Defense College Press.

  2、乌克兰国防部. (2023). Deep Underground Facilities Survival Capacity in Modern Warfare. Kyiv: Ministry of Defense Publishing.

  3、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2023). Civilian Protection in Urban Conflicts: The Role of Underground Shelters. New York: UNICEF.

  4、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2024). 《超深地下防护工程动力学特性研究》. 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

  (作者:陈惠方,原北京军区政治部创作员,军旅作家;舒立:河北省政府军转干部,河北大学博士生导师;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作者授权首发;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