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已经试用过几年,效果不明显,因它不能独立于需求侧。
消费刺激政策陆续出台,但反应非常迟钝,群众正在切身感受并争论着的全局性问题变得越来越厚重,如果不及时解决这些内置式矛盾,跑得越快,风险也越大。
当前,中国的所有矛盾,归根结底是非平衡量累积畸形的矛盾。
解决中国各类矛盾的理论应该转换到依赖“动态平衡量设计理论”
自从2018年我首次提出这一理论以来,已多次通过相关渠道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希望他们能用更符合自然要求的相对平衡观解决现实的社会问题。
“两会”临近,我想再次呼吁有献言献策机会的精英阶层能考虑到平衡量的重新设计。
什么是动态平衡量设计理论?
1.必须承认当前的国情已表现为严重失衡并继续在扩大非平衡面积。各行业间,各行业内部,地区间,地区内部,人与人之间,要素失衡均在呈扩大化趋势,刺激政策的敏感点呈“两端效应”,消费能力早就饱和的一端,刺激反应弱,不刺激也能正常消费,消费能力弱的一端,未能刺激出消费欲望,仍然保持消费麻木。
2.平衡量设计理论不是平均量设计理论。相对平衡不只是社会主义国家的要求,资本主义国家早就考虑到并已经做到相对平衡量的设计,部分资本主义国家更有社会主义特征,原因就在于它的相对平衡设计较为成功。平衡是动态的,是相对的,是积极的;平均是静态的,绝对的,是消极的。平均主义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相对平衡更有利于激发全要素潜力。
3.平衡量设计必须是动态的而不是死板的。各行业、各地区、各类人群发展的同步性并非表现一致,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来的相对平衡很可能又变得极不平衡,所以需要动态监测不平衡度,按周期进行指数的动态调整。
4.动态平衡量设计主体必须带有全民性。它应该在公私经济实体之间表现为政策的公平性和一致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来源于所有实体的价值输出,输出量又取决于输入量,这两端的平衡量设计也十分关键。
对中国而言,哪些主要平衡量有重新设计的紧迫要求?
地区平衡量设计;产业平衡量设计;;公私平衡量设计;教育平衡量设计;医疗平衡量设计;收入平衡量设计;资产平衡量设计;权利平衡量设计;人口平衡量设计;养老平衡量设计。
(鉴于诸多原因,详细内容省略)
上面所列的十条平衡量设计是部分宏观上的设计,具体到每一项事业,还有非常多的细化动态平衡量设计,只要涉及到人的事业,它就包含相对平衡,它就需要保持动态。相对平衡,能让社会保持和谐,不致于将人性自私的一面极端化。动态变化,可激发人的追求与创造力,不致形成抑勤养懒的消极局面。
动态平衡量宏观政策设计的最重要指标是“非平衡因子”的设定,凡可以用数据表征的指标,不管它是宏观还是微观,都可以设定科学的非平衡因子,用这个因子来动态校核“平均主义”和“极端分化”两种趋势,最终促成各因类要素间的动态相对平衡。
如果允许对未来中国道路发表自己的看法,这就是本人对新时代发展道路的一种声音,或者说对未来实现共同富裕的一种粗略设想,更具体的微观政策设计并不在考虑之中。
“非平衡量设计理论”是过去几十年所有先富宏观设计的支配性理论依据。
“动态平衡量设计”应成为未来相当长时期内所有宏观设计的支配性宏观依据。
相对平衡,既是自然规律,也是社会规律。
附言:
1.特朗普和泽连斯基在白宫谈得不顺利,协议并未轻易达成。评:我在前不久的两篇文章中早已经对特朗普的执政做了评价,一切事情都不可能那么容易,只是主动权还在美国手上。
我对泽连斯基这个人不感冒,但对他敢跟特朗普本人和特朗普班子吵架表示认可,道理对错先搁一边,他有那个胆子就不错了,这比大多政客要强。
然而,无论他多大胆,都必须面对一个现实:乌克兰和演员已经是欧美之间的玩物和把手,还得继续被玩下去。
我曾经写过十篇《透明外交》连载,无数事实表明,这个世界不需要再装神弄鬼,普通人对世界的认知力会与日俱增。
2.河南驻马店的强奸未遂且害人死亡案改判了,改为死刑立即执行,只等最高院复核。评:虽然我之前的文章被删了,但结果达到了我的预期,感谢各类媒体和自媒体的跟踪,希望民间正义与法律正义能更多地达到共振,希望不要再出现反复。
3.到目前为止,“特朗普税”已经正式落实的只有对中国征税,加拿大和墨西哥等经济还在周旋中,并且美国还在威胁继续对中国再加征税。评:我在《哪些国家得交“特朗普税”》一文中讲得很清楚,局势就是这么走,税,大家都得给,至于怎么给,给多少,美国的手法会多样化。
4.有朋友问中美两国股市的后期跌幅谁更大?回复:这样比较不科学,美国已经连涨了十六年,它的下跌叫调整,幅度即使达到一半也正常。我们这边就不同,十年前的超级股灾至今都未重新走入上升通道,它下调的伤害性更大。美国如果继续坚持贸易战,伤害性会更进一步扩大。
写于2025年3月1日星期六
【文/孙锡良,188金宝搏体育官网专栏学者,独立时评人。本文原载孙锡良新公众号“孙锡良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