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思潮到马列主义(1)

2025-04-06 09:29:31 来源: 八角楼上公众号作者:小庄
点击:评论:(查看) 字体://

  1921年1月2日这天,毛泽东与新民学会的十余名成员,在长沙潮宗街文化书社里,激烈的讨论着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到底哪一套理论和方案才是挽救民族危亡和改造中国社会的良方。

  为什么会有这个激烈的讨论呢?这就不得不提一下当时的社会背景。

  辛亥革命以后,军阀和官僚代替原来的满清皇室和贵族,成为全国最大的地主和买办群体。这些军阀在不同的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相互间进行着频繁的争夺和战争,巨额的战争开支全部加诸在中国人民身上。经济上的掠夺,政治上的黑暗,加上战争造成的各种破坏,严重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

  这个时候我们迫切需要一套真正适合中国的社会改革方案。

  而以陈独秀、胡适、李大钊等人为旗帜的新文化运动,在批判中国两千多年来以纲常为核心的封建思想文化的同时,也为各种新潮流、新思想、新理论、新主张打开了思想涌入的闸门。

  1919年,巴黎和会上的屈辱和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这一运动加速了中国人民,尤其是知识青年寻找改造中国社会方案的步伐。

  他们有的撰写文章,有的创办刊物,有的成立社团,用来宣传、研究和探索国外的各种新思潮。这些新思潮的各种主张和内容十分庞杂,有什么无政府主义、工团主义、新村主义、合作主义、泛劳动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伯恩斯坦主义、布尔什维克主义等等。

  这些青年们对于这些纷繁复杂,又十分新鲜的各种理论主张,很多也处于“隔着纱窗看晓雾”的朦胧状态,并不十分清晰。他们还在分析、比较、探索和选择。

  而新民学会,就是这样的背景下由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等人成立的其中一个社会团体。他们在1918年4月份成立新民学会,到1921年的1月,已经过去了两年零9个月的时间,经过这两年多时间的比较、判断和思考,不同的学会成员也大多都有了自己比较清晰的主张。

  因此,也就有了1月2号这天,十余民新民学会成员在长沙潮宗街文化书社里的这次激烈的讨论。

  他们面前一共摆着5套关于如何改造中国的方案,这5套方案代表着五种主义,或者说5种主张,而这5种主张也基本概括了当时中国最主流,最具影响力,最有社会基础的5种主张。

  我们分别来看看这5种主张到底都是啥?

  第一种:

  社会改良主义。

  这种主张认为,只要每个人尽力做好每一件事,从一个个具体的问题着手解决,从一个个具体的政策着手改革,最终就能实现根本问题的解决。

  具体怎么办呢?

  比如,通过教育塑造一批优良学子,等这批学子进入到社会领域的各行各业,发挥他们的才智、在每个不同的行业里面发光发热,就能逐渐实现对社会各个领域的改造。因此他们大力倡导勤工俭学、半工半读、兴办教育、出国留学等等,以求尽快培养一批这样的人才学子。在政府方面,他们认为应该推荐和选举一批德才兼备的“好人”进入政府核心领域,由他们来主导社会政策的变革,并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来打造一个公开透明的政府。

  所以他们也常说,要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这一派最鲜明的特点,其实是反对根本的改革,也就是革命。尤其反对马列主义式的暴力革命。胡适就曾讽刺,“空谈好听的主义,是极容易的事,是阿猫阿狗都能做的事”。他虽然说的是反对空谈各种主义,但实际上只不过是借这种说法反对谈论马克思主义。他后来自己就说,当时是不希望大家被马克思、列宁牵着鼻子走。

  第二种:

  社会民主主义

  这种主张认为社会的根本问题在制度,这里所提的制度主要指的是如西方的选举制、议会制等民主制度。他们希望能够通过较为民主的办法,来制定一套符合社会方方面面运行的制度,包括宪法、法律、程序、规则等等。

  他们认为社会最大的阻碍在于不公平,特权阶级总是压迫普通人民。要消灭特权阶级,就要制定一个人人都遵守的法律、制度,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不应该享有法律之外的任何特权。

  这一套思想大抵上继承了西方资产阶级民权思想,它也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就是它所说的制度,并不触及最基础的经济问题,也就是不促及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他们说的“制度”其实主要指的是上层建筑领域里的政治、法律层面的制度。

  第三种:

  温和的共产主义

  也称经济主义,它与第二种方案,即社会民主主义在出发点上完全不同,它把自己的出发点放在了经济问题上,从这点看好像有点马克思主义的味道。

  因为从经济基础着手分析社会问题,因此他们看到了剥削的实质,看到了资本主义的根本危机,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赞同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看法,甚至也赞同将来的社会应该要实现共产主义。

  但是,他们认为一定要首先让资本主义先得到最为充分的发展,才能设想社会主义的实现。

  什么意思呢?

  他们认为,中国唯一的病根是太穷了,生产力极度不发达,小农生产占据极大的比例。因此,核心是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而不是革命,不是阶级斗争。所谓的发展经济,发展生产力,就是先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因此,在他们看来,大量涌入的帝国资本,非但不是坏事,反而是有利于中国发展经济的好事,非但不应该反对帝国主义,反而应该积极拥抱帝国资本。

  有了资本主义的大力发展,就有了经济的发展,有了经济的发展,就有钱办教育,有钱培养劳动人民,提升他们的知识文化水平。这样,在将来才能实现由劳动阶级建立的社会主义社会。

  他们认为,在当时的条件下,中国人民大多目不识丁,粗鄙不堪,如果在那样的条件下建立一个工农专政的社会,简直是中国的灾难,是不可设想的。

  这就是由英国哲学家罗素来中国演讲和传播的温和共产主义,把这种主张说简单点就是:赞同共产主义,但是认为实现共产主义最根本的办法是先好好的、充分的发展资本主义,发展教育文化事业。只有当生产力足够发达,资本主义足够充分的发展,人民受教育程度足够高,才能设想实现劳动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社会。至于当时已经充分暴露的劳资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国人民的矛盾,他们则宣称应该采取劳资调和的解决办法,而不是革命的办法。

  这些观点听上去好像很熟悉的样子。

  孙东荪、梁启超等人对罗素的观点大加赞赏,积极传播。

  虽然这一派也把自己打扮成社会主义的样子,但其实质是比前面的改良主义和民主主义更激烈反对马克思主义,尤其反对阶级斗争、反对革命的一种主张。

  第四种:

  无政府主义

  这一派的主张和观点,在新文化运动的初期颇受欢迎。毛泽东刚接触无政府主义的时候,就很受它的影响,赞同它的很多主张。

  它的主张首先源于他们对社会的认识,他们认为劳动人民之所以极端的贫困和落后,皆是来源于阶级压迫,而阶级压迫最深刻、最剧烈的形式和后盾恰恰就是国家机器的暴力压制。

  因此,他们反对一切强权,认为历史就是一个强权打倒另一个强权,得到的又是一个新的强权,然后这个新的强权又反过来剥削人民。

  因此,他们否认一切国家政权,否认一切形式的专政,不但否认资产阶级专政,同样地也否认无产阶级专政。

  他们看到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因此赞同生产资料公有制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主张,他们看到了暴力机器的本质,因此反对一切强权。尤其在中国,他们还看到了封建制度对人的摧残,因此反对一切压迫和吃人的制度,崇尚人的绝对自由。

  从他们对问题根源的认识上看,显然比什么民主主义,经济主义要深刻得多,但是无政府主义开出的药方问题就很大了。

  他们既认为一切强权都不应该存在,那么自然也就不可能赞成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方式。

  注意,他们不是不赞成革命,而是认为革命的目的不是为了建立新的政府,新的国家机器,而是在于消灭一切的强权和暴力机器。

  这样一来,问题就来了,那么怎么才能消除剥削,打倒强权,建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强权的社会呢?自己既然不能建立政权,那么革命的方法就只剩下罢工、游行、示威等呼吁性质的革命。

  我们也可以把它叫做不流血的呼吁革命。

  无政府主义的观点,在当时之所以非常受欢迎,有很多原因,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几千年来,中国人民饱受封建专制的统治,本身对强权,尤其是衙门、军队、律令有很深的厌恶和反感。民国建立以后,军阀当权,军阀政府的压迫丝毫没有较之清政府而有所减轻,这种情况下,无政府主义自然很受欢迎。

  另一方面,对于当时刚接触无政府主义观点的知识青年来说,他们对于这种既不通过暴力,又能实现革命目的的方案,自然是非常欢迎。

  为此,他们不但组织宣传无政府主义的观点,而且还做了大量在经济领域方面的试验。

  当时非常流行的互助主义,新村主义等,实际上都是无政府主义的一种尝试,他们希望通过建立这种没有剥削的小团体,互助组,新村等示范区,来逐渐达到建立没有剥削的社会。

  同时,又不断地通过各种学生联合会组织游行示威、呼吁社会、宣传新思想等方式,来尝试达到革命的目的。

  第五种:

  激烈的共产主义(即马列主义)

  与前四种主张最为根本的区别在于:马列主义主张暴力革命来实现改造社会的目的。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进行阶级斗争的最终结果,必然是要建立起无产阶级专政,才能实现自己的目的。而绝不能是无政府主义,更不是寄希望于劳资调和,寄希望于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而自动地过渡到社会主义。

  用后来毛主席的一句话来说:“凡是反动的东西,你不打,他就不倒。这也和扫地一样,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

  其实上述五种方案并不完全都是各自孤立的,他们在某些方面的主张常常有重合的地方,但是又都有原则性的分歧,甚至同一派的主张里面也有很多不同的观点。尤其是在如何看待阶级斗争,如何看待暴力革命的问题上分歧极大。

  此刻,新民学会的成员们正在就这5种主义,5套方案之间进行着激烈的讨论,而此时的毛泽东会支持其中哪一种呢?

  这不单纯是一个思辨问题,也不是哪一种主义就具有天然的正义性,说到底,这些理论如果不能与实践结合起来,是没有意义的。因此,选择哪一种,就与当时毛泽东本人的亲身实践是分不开的。

  于是,我们不得不把时间线拉回到两年半前的1918年6月。

  (未完待续)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