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技术深度嵌入日常生活的今天,网络空间已成为我们精神世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阳光之下必有阴影,一些隐匿于社交平台角落的“约死群”“挑拨离间亲情群”等不良网络群组,如同潜行的暗流,侵蚀着个体的心理健康,破坏着家庭的和睦稳定,对社会风气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必须以坚定坚决的态度予以打击。
日前,多个网站集中报道了网络劝生者徐世海的新闻。徐世海的儿子在17岁的时候从楼顶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整理儿子遗物时,他发现了儿子常去的聊天群经常有人发和“死亡”相关的话题,群里甚至经常有人公开鼓吹“别指望父母、老师能帮你做什么,想改写人生,只有生命重来”等观点,让一些本就心情低落的年轻人更加绝望甚至走向极端,这种聊天群被网友称为“约死群”。

为了避免更多人重蹈儿子的覆辙,徐世海决定“卧底”“约死群”,当一个“劝生者”,尝试着把一个个和儿子一样处于花样年华,心结难解却被“约死群”带偏的孩子从悬崖边上拉回来,前前后后一共劝回来几十个有过轻生念头甚至已经走上轻生之路的年轻人。演员黄志忠在了解到他的故事后,将其改编为《向光花盛开》搬上荧幕,让更多人了解“约死群”,让更多的父母真正去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约死群”并非简单的网络聚集,它是负面情绪在匿名虚拟空间中的恶性发酵与共振。处于心理困境、尤其是抱有轻生念头的个体,在现实中可能感到孤立无援,而这类群组却提供了一个扭曲的“认同空间”。在这里,绝望被放大,轻生念头被怂恿甚至“合理化”,相互传递的并非希望与勇气,而是沉沦与毁灭的信号。这不仅可能将徘徊在生死边缘的脆弱者最终推向深渊,其传递的极端虚无主义价值观,更对广大网民,特别是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构成严重的精神污染。

无论出于何种目的,劝人去死甚至劝世界观尚未完全确立的年轻人去死,这种聊天群被冠以“毒瘤”或者更加龌龊的称呼都不为过,因为他们毁掉的不只是一个个年轻的生命,还有他们背后的家庭。如果任由这种“劝人去死”的聊天群横行网络,只会让越来越多年轻的生命走向歧途。最近一段时间,中央网信办正在搞网络“清朗”行动,不妨借此契机严厉打击此类聊天群,还网络空间以清朗和谐。
我认为,要根除顽疾,绝对不能仅满足于“发现一个,取缔一个”的被动应对模式,必须要将防治的关口大幅前移,让监管跑在风险前面。这就需要平台企业承担起主体责任,投入更多研发力量,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前沿技术,针对“约死”、“厌世”、“家庭仇恨”等关键词及其变异形式、特定语境,以及异常群组创建、密集负面互动等行为模式,进行深度学习和精准画像,构建更为灵敏的内容识别与风险预警模型,一旦发现就自动触发预警,同时优先推送至人工审核通道,实现快速研判与处置,变“事后救火”为“事前监测”。

当然,根除“约死群”绝非只是网信部门和平台企业的责任,家长也同样要负起责任。不可否认的是,有为数不少的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和分数,不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一些父母不拿孩子的痛苦当回事,在孩子试图倾诉时甚至指责他们“矫情”或“不懂事”。久而久之,孩子们关闭了和父母交流的心门,转而寻求网络上倾诉,很容易就被“约死群”趁虚而入。所以,为人父母者,应当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多和孩子平等交流,当个“倾听者”而非“控制者”。
彻底切除“约死群”这颗网络毒瘤,是一场关乎生命尊严与网络文明的保卫战,我们应当把握其生成规律,把重点放在防治上,以技术赋能监管前移,以关怀营造温暖空间,构建起技术+人文的综合防治体系,方能更有效地铲除这类网络毒瘤,更好地守护生命。
最后,我想用徐世海的一句话来作为结尾,请诸君共勉之——人生就像心电图似的,起起伏伏才是活着,一马平川不就废了。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粤公网安备44030002003979号
粤公网安备4403000200397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