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流感盛行期,身边总有人突然嗓子疼、流黄鼻涕,还伴随着低烧 —— 这十有八九是风热感冒来报到了!和风寒感冒不同,风热感冒更像体内「冒火」:发热比怕冷明显,嘴里觉得干渴,稍微出点汗但体温不退,鼻涕痰液都是黄黄的,嗓子红肿得像冒火,连舌头都红红的、舌苔微黄。
中医里有句话叫「善治者治皮毛」,意思是病邪在表部的时候要尽快的把它消灭,而古代医家祛表部邪气最好的方法就是「发汗」,通过发汗把体表的风热邪气赶出去。但风热感冒的「汗法」可不能像风寒感冒那样喝姜汤、捂被子,而是要用 **「辛凉解表」的方法 **,让身体微微出汗却不损伤津液。今天就教大家一道简单到不行的「药食同源」食疗方 ——薄荷豆豉粥,不用熬中药,厨房就能搞定!
食材组成:
薄荷6克,淡豆豉15克,粳米(或大米)60克。
制法用法:
1、先将淡豆豉洗净浸泡半个小时
2、锅中加水放入淡豆豉,大火烧开后小火煎煮10分钟
3、将薄荷加入锅中稍煎(1分钟左右)
4、去渣取汁,备用
5、粳米煮粥,米烂时兑入药汁,同煮为粥。每日1剂,每日两次。
6、温温热热喝下去,盖上薄被子静卧半小时,出点小汗就好,别捂到大汗淋漓(风热感冒出汗太多会伤津液)
喝这碗粥,身体会发生什么?
退热不反复
:淡豆豉和薄荷搭配,就像给体内「风热之火」浇了盆温水,不是突然降温,而是让热度随着微微的汗慢慢退下去,不容易反弹。
嗓子舒服了
:薄荷的清凉能直接缓解咽喉红肿,喝下去喉咙像含了一片无糖薄荷糖,肿痛感减轻不少。
补津液不受伤
:粳米粥本身就是「天然补液汤」,发汗后喝能及时补充水分,避免像西药退烧药那样让身体脱水。
哪些情况喝最合适!对照看看你是不是「风热感冒」
✅ 发热为主,怕冷不明显(比如体温 37.5-38℃,穿薄衣服也不觉得冷)
✅ 口干想喝水,但不想喝冰的
✅ 鼻涕、痰液发黄,嗓子红肿疼痛
✅ 舌头偏红,舌苔薄薄一层黄色
✅ 身上有点汗,但汗出不畅快
方解:
方中淡豆豉味辛、性寒有解表清热、透疹解毒之功,适用于风寒、风热感冒;薄荷味辛,性凉,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解表透疹之功,适用于风热感冒;粳米甘平,善助药力,配合薄荷以清热,煮成粥后稠稠的,能让药性慢慢发挥,还能保护脾胃,避免解表药太「猛」伤了正气。。
使用注意:
如有无汗、恶寒明显、舌苔薄白等无内热症状者不适用此方,喝药粥期间,别吃火锅、烧烤、冰淇淋这些易上火或生冷的食物,以免加重体内的热。
食疗方虽不是「万能药」,但给身体一个「温柔助力」
很多人一感冒就紧张,觉得必须吃抗生素、退烧药才安心。但风热感冒初起时,身体其实正在和病邪「打仗」,这碗粥就像给免疫系统递了把「小扇子」,帮着把风热邪气轻轻「扇」出去,同时用粳米粥给身体补充「粮草」。
试试用这种温和的方式对待感冒吧~毕竟,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有时候比我们想象中更强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