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农家园 > 农民关注

农村的00后,未来还会种地吗?

2025-10-17 16:40:29  来源: 人境网   作者:魏春亮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十一假期,回家陪妈妈过中秋,我才发现我们皖北老家的秋收这么艰难。

  以前只在电话里听我妈说,老家总是下雨,回家亲眼见到,才发现雨水那么大。

  村里一直干涸的小沟里,现在灌满了水。

  田间的土路,也变成了真正的水·泥路,泥泞不堪。

  低一点的玉米地,成了水田。

  可之前不是这样的。

  七八月份的时候,庄稼正需要雨水时,我们老家却一直干旱。一直预报有雨,却一直下不下来。玉米叶子都旱得卷在一起,七老八十的农民都得下地浇水抗旱。

  但是,到了中秋节前后,在秋收的节骨眼,正是需要大晴天的时候,却阴雨连绵,下个不停。

  大雨大风,导致玉米大面积倾倒。

  即使没倒,大部分杆子也都又黄又瘦,结不出什么好棒子。

  因为刚下过雨,又连续阴天,地里进不去收割机,来不及掰的、没力气掰的玉米,就这样在地里,发霉,发芽,发臭。

  如今,留在村里的,都是老人小孩。收割机没办法进地,七八十岁的老人,成了掰玉米的主力军。

  刚回到家,我就看到村头的老九大爷一家,在地里掰那块倒地的玉米。他们的儿子也回家帮忙,否则两位80左右、满头白发的老人不知道要累成什么样。

  而长远大叔的地里,更是积了没脚的水,穿胶鞋下地就会陷进泥里,他只能赤脚下地,把玉米掰掉,放进桶里,再挑到路上的车里去。

  其他人家收庄稼,也都大同小异。

  当现代化的机械因为天气的原因,而无法发挥作用时,种庄稼突然就回到了手提肩挑的原始状态。

  可那些曾经和庄稼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农民,早已经在岁月的流逝中弯了腰,漏了风,已不是对手。

  最能吃苦的一代人,还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他们只是在做最后的苦苦挣扎。

  也许是闲着无聊,也许是经年累月的规训,甚至或许是世界本来就没有给过他们别的选择,我故乡的农民,到了暮年,依然放不下土地,放不下庄稼。

  我嫂子的父亲,比共和国的年龄还大一岁,今年还在种地。麦季时搬一袋子麦子,他一不小心就弄骨折了,但因为要继续收麦,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没法做手术,一直到7月底因别的病去世,他都忍受着这份疼痛。

  直到去世时,他种下的玉米还在地里,旱得等待浇灌,没等到收获的季节。

  在家时,嫂子让我给她买回家的火车票,她看到家里母亲下地掰玉米,眼泪直流,要回家帮母亲收玉米。而收完这一季玉米,我嫂子说就不再让母亲种地了,“这么大年纪了,也该享两年的福了”。

  是的,在我们老家,只要不种地,就是“享福”了。那天晚上,我们在村里闲聊,刚挑了一天玉米的长远叔对我说:“你这辈子享福了。”

  我问他我享什么福,他用一种理应如此的语气说:“你不用种地了呀,不用像我这样掰玉米。”

  我沉默无语,只觉得难过,不止为了他。

  虽然累得腰酸背痛,但你要他们不种地,他们又觉得难受。前几年,父亲生病,我们家就把地包出去给别人种了。父亲去世后,我妈看麦子价格高涨,非要继续种地,去年夏天我还回家帮我妈收麦子。

  我妈一个人在家种地,我不放心,就没再让她继续种地,否则,这一季玉米烂在地里,她一个人不知道要怎么办呢。

  可即使累死累活,种地也挣不了几个钱。去年我家的麦子我亲自去卖的,一块两毛多一斤,我家十亩地才卖了一万五。

  今年的玉米,因为发霉发臭,带棒的湿玉米,只能卖两三毛一斤。农民们觉得不值,就都把玉米晾着,等干了之后,看看能不能卖个好价。

  如今回到村里, 看到堆在门口没人管的玉米,我时常会想起小时候,地里的玉米被人掰了,有的人能骂半天街,骂得嘴角起沫。

  可现在,玉米就在地里种着,在门口摆着,也没有人愿意去偷了。

  时间熬走了很多人,也改变了很多事。小时候帮家里割草,地头的草被割完,我总是去坟地碰运气。可如今,荒草,树木,庄稼,失控般疯长,包围住了人烟稀疏的村庄。

  在老家的秋天,我常常感到一种荒凉。那个曾经人声鼎沸的村庄,如今像是变成了荒野中的一座客栈,落满了旧日的灰尘。

  在老家时,跟母亲聊到未来养老的事情。母亲说,家里得有房子,无论什么时候,都得回家。

  我跟母亲说,我哥他们老了可能会回来,我可能就回不来了。我侄女和侄子他们老了,估计也不会回来了。

  是的,我早就意识到了,我正在逐渐失去我的故乡,我的村庄。有母亲等待的村庄,还是我回去的理由。可即使如此,现在村子里不认识的人,也越来越多。村里的年轻人结婚,如果只听母亲说名字,我已经不像小时候那样,知道谁是谁家的儿子和女儿了,何况是新产生的孩子。

  村子里的后辈,更是故乡的过客了。他们从小在父母打工的城市长大,口音里带着普通话的腔调,手机里装着王者荣耀。我和我的同辈人,小时候还种过红薯,收过麦子,掰过玉米,而他们,连镢头都没拿过。

  当然,我并不希望他们拿起镢头,老一辈无止境的辛劳,应该在他们这里终结。可是,展现在他们面前的,似乎也并不是什么新的光明未来。

  村里的大学生寥寥,我家的子侄辈,没有一个考上大学,只能去外地打工。村里没到法定年龄就结婚的,比比皆是,新的孩子出生,年轻的父母就开始为他们未来结婚准备了。像一茬又一茬的轮回,可似乎又不一样。

  每年,都有小一辈的年轻人结婚,带来了新的生命。一两年,村子里也都会有父辈的老人去世,埋在了地里,带走了一部分的昨日。

  我不觉得我故乡的00后和10后,会像他们的爷爷奶奶那样种地,那样的劳作早该成为历史。他们应该拥有更广阔的天地,拥有更自由的选择,他们不应该被困在一个又一个的轮回里。

  可那是怎样的明天,我不知道,那就是他们要面对的新课题了。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