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不管是冷兵器时代,还是热兵器时代,但凡行军打仗,都离不开武器。尤其是将帅,一般还都喜欢佩带多种兵器。
只有一人例外。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在危急关头,我党于8月7日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毛主席明确指出:“秋收暴动非军事不可,此次会议应重视此问题,新政治局的常委更要注意此问题。湖南这次失败,可以说完全是由于书生主观的错误,以后必须注重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从此成为毛泽东思想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可是,最早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毛主席,会用枪却从不佩枪。
1927年9月19日,毛主席带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湖南浏阳文家市,召开营级以上干部会议,讨论部队下一步行军方向。
起义军师长余洒度坚持要夺取浏阳,进攻长沙,遭到了毛主席的坚决反对。毛主席认为,部队应该前往敌人守备力量比较薄弱的罗霄山脉,也就是井冈山。
起义军总指挥卢德铭以及大多数干部都支持毛主席的建议,于是部队前往井冈山。
可是,驻扎在井冈山上的地方武装力量袁文才对起义部队的到来怀有戒备心理,派人下山给毛主席送来一封信:
"毛委员:敝地民贫山瘠,犹汪池难容巨鲸,片林不栖大鹏,贵军驰骋革命,应另择坦途。敬礼,袁文才叩首。"
袁文才的意思很明显:不想让秋收起义队伍上山。
毛主席并不生气,耐心地给来送信的三个人讲道理,说起义队伍上山不但不会威胁他们的安全,而且两支队伍合并的话,还能增加革命的武装力量。为显示诚意,在三人离开时,毛主席给他们每人送了一支枪。
随后,毛主席只身带着一名警卫员上山去见袁文才,跟他分析当前的革命形势,讲解武装斗争的道理。离开时,毛主席表示要送袁文才100条枪。
袁文才被毛主席的革命情怀深深打动,当即表示欢迎起义部队上山。
就这样,毛主席用103条枪,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
1928年4月28日,毛主席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和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和南昌起义部分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
当时,毛主席是师长,朱德是军长。没有枪有失礼节,毛主席顺手向警卫员借了一把驳壳枪:“背上驳壳枪,师长见军长。"
这是毛主席一生当中,唯一一次佩枪。
自1930年10月开始,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先后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发起了五次“围剿"。
在反"围剿"斗争中,红一军团第三十四师参谋处长陈士榘在一次战斗时缴获了一支银质袖珍手枪,上交给了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林彪对这支小巧玲珑的手枪爱不释手,但他想着毛主席还没有手枪防身,便决定把它送给毛主席。
可毛主席接过枪看也没看后便扔在了地上:”到我用得着枪的时候,咱们红军就输掉了!”
毛主席何出此言?
因为他有比任何兵器更厉害的"秘密武器"。
毛主席一生当中经历过无数次战役,且绝大多数都是以少战多、以弱战强的战役,他用一支笔指挥千军万马,无往不利,无往不胜。
1947年11月12日,石家庄解放,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连在了一起,成为华北解放区。
丢了石家庄这个极其重要的战略要地,蒋介石寝食难安,又是派飞机轰炸石家庄,又是派赵俊义偷袭石家庄,结果都无功而返。
此时的战局正在发生历史性的扭转,解放军夺取全国胜利指日可待:9月24日济南解放;10月15日锦州解放;平津、淮海战役拉开了序幕;太原、归绥等大城市也被解放军重兵包围。
大势已去,蒋介石仍不甘心。站在作战图前,从不利的战局中,他看到了一线战机:解放军的华北野战军主力在包头、大同、张家口附近进行局部作战,冀中只有少数地方武装,在西柏坡保卫共党总部的只有警卫部队,石家庄无异于一座空城。
蒋介石暗自窃喜,马上从南京飞到北平,对傅作义面授机宜:目前共党总部兵力空虚,可组成一支快速部队奇袭石家庄和西柏坡,一举捣毁共党总部,一举扭转不利战局。就算达不到预期目的,至少也可以缓解解放军对太原和归绥的攻势。
傅作义犹豫不决,他深知毛主席足智多谋、善于出奇制胜,担心偷袭会不会偷鸡不成蚀把米。
可军令如山倒,傅作义答应也得答应,不答应也得答应。
于是,蒋介石与傅作义密谋了偷袭部队的调配以及作战部署。商议完毕,蒋介石着重强调:偷袭讲究出其不意,一定要越快越好,一定要绝对保密。
10月23日上午,傅作义在华北“剿总”司令部召开高级秘密军事会议,遵照蒋介石的面谕,下达了偷袭石家庄的作战命令:
任命九十四军军长郑挺锋为前敌总指挥,骑四师师长刘春芳、新二军三十二师师长刘化南为副总指挥,率3个军、10个师、1个旅,共10万兵力实施偷袭;10月26日各部在保定集结,28日拂晓分头南下,向西柏坡和石家庄发起突然进攻,重点攻击目标——西柏坡。
傅作义于23日上午召开的军事会议,24日下午和晚上,在西柏坡的中央军委就接连收到了三封密电,内容都是蒋介石和傅作义偷袭西柏坡和石家庄的军事部署。
三份情报的来源当然是国统区的地下党。
作为最高统帅,毛主席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身边不留太多警卫部队,将主力用在前线作战上。
此时,华北军区留守在西柏坡的兵力只有一个团,也就1000来人。
北平距石家庄不过300公里,国民党军队可以走铁路到保定,而保定离石家庄只有100多公里。傅作义的袭击军队不是骑兵就是机械化部队,最多两天就能到达石家庄。而我军主力即使日夜兼程,至少也需要四天时间才能赶到。
石家庄和西柏坡危在旦夕。
警卫员建议毛主席马上转移,周恩来则紧急拟电调动部队,毛主席却一点也不着急,还自言自语道:“得给傅作义一点厉害看看。”
众人大惑不解:“我们身处险境,还要给别人厉害看?”
只见毛主席拿起笔来,不慌不忙地写了一篇新闻稿,在新闻稿中指明参加这次偷袭作战的国民党部队番号及进军路线,然后指示新华社立即播发。
毛泽东写的电讯
等第一篇新闻稿播发出去以后,毛主席又动手写了第二篇新闻稿。
在第二篇新闻稿中,先指明敌军的动向及装备情况,又要求解放区军民切勿惊慌,要充分准备、总结经验,诱敌深入,聚而歼之。
参加偷袭行动的前线总指挥郑挺锋在广播中接连听到中共方面的新闻稿后,顿时忧心忡忡,他致电傅作义:彼方既有所感,必然已有准备,袭击恐难收效。
有蒋介石在身后督阵,傅作义骑虎难下,命令:一切按原计划执行。
10月28日,参加偷袭的各路部队在保定集结完毕,向南直取石家庄。
但毛主席仍然镇定自若,等傅作义部队29日拂晓到达方顺桥时,他才提笔写出第三篇新闻稿。
在这篇新闻稿中,毛主席指明敌军人数、长官姓名及行动路线,同时也宣告,我方军民已经完成作战准备,等待敌军到来,好配合正规军大举歼敌。
中共新华社接二连三的新闻稿,令傅作义部人心惶惶、毫无斗志。前线总指挥郑挺锋又从中共的广播中知悉其堂弟郑挺艾部在辽沈战役中被歼,郑挺艾生死不明,心中悲痛,便以母病为由请求调离。
眼见傅作义部军心动摇,毛主席挥毫写就了第四篇新闻稿。
毛主席在这篇新闻稿中指出:北平的守军现在只有一个师,你傅作义还要不要北平了?你们大概只有几个月就要完蛋了,还在那里做石家庄的美梦。
傅作义彻底傻眼了,中共四篇新闻稿,不但指出了他偷袭作战部队的番号和进军路线,还指明了部队的动向和装备,甚至详细列出了部队的战斗序列,就连大小指挥官的名字都准确无误
他对自己的判断深信不疑:中共既对他的偷袭行动了如指掌,必定已有重兵埋伏。于是,他电告蒋介石,提出放弃偷袭计划。蒋介石也怕10万大军有去无回,遂下令部队火速返回北平。
两天后,当蒋介石获悉解放军第三纵队31日才赶到沙河阻击阵地时,才发现中了毛主席的空城计,不禁捶胸顿足,自己扇了自己一个大耳光。
三国时的诸葛亮用“空城计”,尚且还要老军扫街、城头抚琴,毛主席仅用一支笔就吓退蒋介石的10万大军。
这样的"秘密武器",天下谁能敌?!
特别是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
毛主席在全世界最小的司令部(西柏坡一间土坯垒成的平房),用197封电报,指挥着全世界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而取得全面胜利,成为了千古传奇。
点击上图观看视频
打不开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