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次出巡,8年基层调研,奔忙中的毛主席离人民最近!
在曾经的非毛化潮流中,精英们总爱利用自己的话语权,把毛泽东塑造成一个专制、不听意见、身居红墙之内的封建帝王,于是,犯错误就是情理之中的必然了。
与此相对应的是,精英们把自己都塑造成“一线工作者”,自诩掌握了真实的情况,形成了对时事的正确判断,但却被错误打倒,受了委屈,制造出伤痕文学大肆宣扬,以此在八十年代博取了群众的大量同情。
然而,不幸的是,不管精英们的话语权发挥了多么大的影响,都抵不过几十年如一日的现实生活对于老百姓的教育作用!
随着老百姓对精英的感情,由同情变为憎恨、麻木、无感,彼此之间割裂、远离成为两个永不相交的阶层,老百姓开始重新认识和相信毛泽东才是工农利益的代言人!
这个时候,澄清历史真相,拂去泼在毛主席身上的污水,就具有了现实的意义。
毛主席真的听不进意见,整日躲在红墙之内自己看书,但凭一己之见发号施令吗?
非也!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一主张是毛泽东首先提倡的,也是他终身践行的。
在学习毛主席传记的时候,很多人常常有这样的疑惑,毛主席一会儿在武汉、一会儿在杭州,一会儿又到了浙江农村,毛主席到底在干啥?
是的,你没有猜错,毛主席始终与基层保持了密切联系。
毛主席不愿把自己禁锢在高墙内,他奔走在各地,和地方领导、工人、农民、工商界人士、知识分子交谈、讨论、探索,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寻找建设和革命的办法,这是他一生的常态。
据统计,从1949年到1976年27年间,毛主席在外地的时间共有2943天,按一年365天计算,也就是说,他有8年多的时间在外地考察。所以,说毛主席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基层,绝非虚言!
然而,毛泽东的行踪,在当时是党和国家的核心机密,知道的人极少,记录也不多。现在又经过了几十年,想要弄清楚更是不易。
袁小荣,1950年生,从小在军营中长大。曾上山下乡当知青,又经过6年部队生活锻炼,复员后在工厂当工人。1978年底到河南省新闻出版局工作,直到退休。20世纪90年代,非毛化风潮正盛,他在《党建》杂志发表《是慈父也是严师》的文章,介绍毛泽东教育子女的故事。也是从90年代中期开始,他就开始了毛泽东基层调研事迹的整理与研究。
经过三十多年的不懈收集和整理,他拿到了几百万字有关毛泽东新中国成立后出巡活动的资料。然后开始按年、按月、按日查证,整理、不断修改、补充,数易其稿。经与铁道部、空均有关专列、专机资料核实,整理出毛泽东新中国成立后共58次出巡,以及详细的时间、途经线路,形成了目前最完整的毛主席出巡资料。
这份材料,涵盖了最全面的毛主席出巡与调研事迹,真实可查。其时间的误差,不超过二十四小时,因为毛泽东常年坚持夜晚工作,记录时间往往有误。
每一次出巡调研是什么时候,什么原因,线路如何,有哪些事迹,得到了什么结果,达到了什么样的目的,全部都记载其中。
《东方红》曾被广为传唱,那就是人民对他为人民谋幸福的肯定。做人民公仆,这是毛泽东一身自觉的追求和政治信条。他不谋私权,把自己与百姓融为一体。他痛恨欺压百姓,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
除了公开场合,他衣服和鞋袜上的补丁不比普通人少,他吃的不比一般人好。甚至他不让孩子在食堂吃中灶,只能和一般工作人员一起吃大灶。“十年”中,李讷曾一度担任北京市的领导职务,毛泽东知道后,立即让她到江西农村锻炼。
毛泽东对自己对孩子的这种要求,是自觉的,没有任何规定、约束、监督,完全是出于一个共产党人的坚定信条:不脱离群众,不脱离人民。
纵横几万里,上下几千年,毛泽东绝对算得上中华民族精英中的精英。然而,他想的不是多分一杯羹,多报一点儿政绩、多要一些福利和特权,他深信历史前进的伟力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为此,他坚决打击精英特权的发展势头,即使摔得粉身碎骨,身败名裂也在所不惜。
毛泽东手书的“为人民服务”的金字牌匾就竖立在中南海的门前,但所有共产党人还能像毛泽东那样真心实践它吗?
历史在发展,社会在前进,精英越是只为自己谋福利,老百姓就越是怀念毛泽东!因为,精英不是人民的利益代言人,而毛泽东是!
私者一时,公者千古。建国后老人家早已经领袖全中国,但他从不靠想象来制定政策、发号施令,58次出巡,累计长达8个年头的基层调研,奔忙于中国这一片社会主义的热土上,怎么能不令人动容呢!
重读老旧书 ∣好书都在这!
更多精彩好书,
添加新客服(17791526186)就能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