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华:学子毛泽东奇友之十 ——张昆弟
【编者按】毛泽东在湖南一师读书期间,不是那种孤独清高、孤芳自赏的迂腐书生,而是一个广交天下奇杰的热血青年。在他看来,人不可能单独一个人取得成就,交结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奋斗,是至关重要的大事。他不但重交友,更为特别的是交友之奇,朋友间不谈金钱,不谈男女之事,不谈家务琐事,只愿意谈论人的天性,人类社会,中国,世界,宇宙!他认为,这样的人不在官府庙堂之上,也不一定在自命不凡的精英圈子中,那些一无所有的贫寒学子,那些被看不起的下层百姓,往往隐匿着一些非常之人,能做非常之事,能创非常之业。一师毕业时,毛泽东周围真地聚集起一批奇友,看起来无特别之处,但却个个胸怀远大,有救苦救难、救国救民之志。这些年轻人虽然人生道路各异,却以改变中国和世界的伟业永载史册。
为庆祝建党百年,我们连载昆仑策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王立华同志著作《一师毛泽东要为天下奇》中“交奇友”部分内容。该系列文章内容精彩、领悟独到,既可从中学习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历史,也可得到刻骨铭心的事业人生启迪。已发第一至九篇(见文后【相关阅读】),此为第十篇。
学子毛泽东奇友之十 ——张昆弟
【张昆弟(1894.3.18-1932.5)】
张昆弟,号芝圃,湖南桃江人,农民家庭。比毛泽东小1岁。
他从小父母早逝,由祖母和叔父抚养大,幼时读私塾5年,后家贫辍学,但仍坚持自学,1913年秋考入一师,不久与毛泽东、蔡和森等结为好友,属于毛泽东最要好的朋友之列。
他们经常互阅日记。张昆弟曾在日记中说:
“勤勉者,天下之代用品也。天下不可靠,勤勉才可靠。世人之有所成就者,无不自刻苦中来。”
把勤勉直接看成是天下万物,甚至比天下更重要更可靠,认识一切人间奇迹都要从刻苦中来。对一个年轻学子来说,树立这样的坚定信念不易,或许这也是他被毛泽东看重的原因之一。他曾如此感叹:
“每读友人日记,令人惭愧交集,何人之日异而月不同,道德学问,蒸蒸有生气向上之势。而吾则不见其进,若或有退焉。振汝筋骨,奋汝雄心,冲决汝一切魔障,向前追进,大呼无畏,大呼猛进,为汝做先锋队焉。”【1】
每当读蔡和森、毛泽东等友人日记时,见别人道德学问日新月异的进步,自感到很惭愧,也找到了差距,看到了表率,决心振奋精神冲破一切魔障,一定要向前追进做先锋队。
【张昆弟日记】
张昆弟与毛泽东、蔡和森等,都是受杨昌济影响很大的学生。他们常在周末去杨昌济家听讲座谈,在老师指导下组织课外哲学学习小组,探讨宇宙人生的大本大源。在生活习惯上,杨昌济废止朝食,行深呼吸,主张静坐,做体操,常年洗冷水浴,甚至冬天也不间断,他们几个也热情地模仿,有一两年不吃早饭,后来发展到每天只吃一顿。有一个暑假,他们3人直接住到岳麓山爱晚亭,每人只带一条面巾、一把雨伞和一点随身衣服,早晚两餐都不吃,只吃一顿新蚕豆,清早在山上打坐,然后下来去洗冷水澡,彼此离得远远的在山坡草地上露宿。他们每天在山上的生活就是:体操、静坐、读书、看报、谈论、思考等。由此,被同学们称为“岳麓三杰”【2】。
【毛泽东与张昆弟等同游过的昭山古寺】
毕业前一年,一师开展人物互选活动,在11个班400多名学生中,毛泽东得票最多排第一,张昆弟得票数位列第四。在好学方面,他属得票最高之列,在自治、敦品方面也得票不少。
越到一师学习后期,他们的共同活动越频繁密切。
张昆弟曾与毛泽东、彭厚则一起,步行一天到昭山寺,在寺内小楼上畅谈理想至深夜。毛泽东说,人不能单以解决衣食住为满足,还应追求更高的理想,自己的理想是世界主义,坚信只要心力与体力合行一事,就没有难成的事情。张昆弟说,自己一直信仰人心能力说,可用谭嗣同的《仁学》炼心力。而彭则厚却不以为然,说自己久有为僧之志,数年后可以邀你们到这里的名山读书。最后,毛泽东和张昆弟竟都受到彭则厚影响,都说自己也想当和尚,而且毛泽东的决心比张昆弟还大。多年后,他们都食言了,没成为释迦牟尼的信徒,却都成了共产主义的忠诚战士。张昆弟和彭则厚在红军时期牺牲,毛泽东最后成为国际共运史上的杰出领袖,人类解放史上难以超越的伟人。
在湘潭昭山寺,为纪念他们这夜聚谈,人们建起了“伟人亭”。
张昆弟与毛泽东到湘江游泳,游完后去蔡和森家,当晚在他家夜谈。毛泽东说,中国需要有大哲学革命家,大伦理革命家,以洗涤国民的旧思想,开发其新思想。张昆弟认为此言甚是,应当以真理为归,只要真理所在就毫不旁顾。次日早起又与毛泽东、蔡和森一起上岳麓山,直到中午11点钟才下山。
一师学友会改选,毛泽东当选为总务兼教育研究部部长。在毛泽东领导下,学友会积极组织各种活动,其中之一是重新开办工人夜学。鉴于夜学过去办的不成功,毛泽东不仅精心安排课程和教员,还专设管理人员,负责学生管理和课堂保障,张昆弟是开学第一天的第一个管理员。
他们还一起创立了新民学会,张昆弟是参加首次会议的12个“圣人”之一。
刚毕业时,他与毛泽东等一起到岳麓山里,吃着蚕豆拌米饭,组建理想中的半工半读新村,不久又一起到北京准备赴法勤工俭学。后来张昆弟与蔡和森等走了,毛泽东留在国内。
【张昆弟在法国蒙达尼与新民学会会员合影,二排左三为张昆弟】
1921年底,张昆弟在法国留学两年后回国,到上海后给家中的叔父修书一封,讲到自己海外奔走,大志未成,南望湖南洞庭的家乡,惟有洒泪表示愧疚,本应当酬报家庭送学之恩,但眼下却做不到。他说:
“处此恶浊社会,倘不严加‘整刷’,则人民永无幸福,侄决心从事改造社会之大业。社会解决,家庭亦随之解决矣!”【3】
不改变这样恶浊的社会,所有人包括自己的家庭都不会有幸福,所以决心投入改造社会的大业,把国家和社会改造好了,家庭和个人问题才能解决。由此可清晰感知,他们为什么会是一代伟人,因为先有了伟大的胸怀!
回国后,张昆弟到北京找到李大钊,由李大钊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分配到北方劳动组合书记部工作,此后一直在北方从事工人运动,参与领导了震惊中外的京汉铁路大罢工。他常说的话是:
“要深入工人中去,关心工人利益。”
【1922年春,张昆弟在北京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以正太铁路密查员的身份,被李大钊派到正太铁路开展工人运动。图为1922年10月8日石家庄正太铁路传习所成立,第一排左起第六人为张昆弟。】
1925年2月,张昆弟被选为全国铁路总工会总干事和党团书记。1926年任中共山东地方委员会书记,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潜到天津恢复北方局领导机构,而毛泽东则发动秋收起义,带领起义军上了井冈山,两人联系从此中断。
1928年6月,张昆弟列席党的六大,当选为中央审查委员会候补委员,后任顺直省委工委书记兼全国铁路总工会党团书记。1931年春,以中央“工运特派员”身份到湘鄂西苏区,任湘鄂西省总工会党团书记,并在那里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张昆弟】
不幸的是,他没能牺牲在对敌斗争中,却惨死在自己同志的枪口下。当毛泽东在中央苏区受排挤时,湘鄂西苏区的张昆弟遭到清洗。同是湖南桃江老乡、同是一师校友、同是新民学会会员、还一道出席过六大的夏曦,到湘鄂西根据地任中央局书记兼任肃反委员会书记,作为王明错误路线的主要骨干,在开展“反改组派”运动中,竟把湘鄂西党政军各级党组织,几乎全打成“假共产党之名的反革命团体”,连同学好友张昆弟也在劫难逃,罪名是“罗章龙右派的首领”。
1932年5月,张昆弟被杀于湖北洪湖翟家湾,时年38岁。
追求理想,也是一个很残酷的过程,甚至一路泥泞与沼泽。
需要且为作用,且为正鹄,才会无往不乐!
注 释:
【1】中共益阳地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办公室:《血染的诗文——益阳地区烈士诗词书信选》,1987年版,第76页。
【2】斯诺等著:《早年毛泽东传记、史料与回忆》,三联书店2011年版,第73-74页。
【3】中共益阳地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办公室:《血染的诗文——益阳地区烈士诗词书信选》,1987年版,第7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