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进行思想改造的法宝:批评与自我批评
本文作者:张颖,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张秋兵,淮安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副研究馆员,本文原载《党的文献》2018年第1期,《周恩来:“思想改造首先是自我批评”》。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一大优良作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批评和自我批评作为防身治病的有力武器,通过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不断洗涤每个党员、干部的思想和灵魂。”
作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周总理在这一作风的形成和发扬过程中,率先垂范,起到了表率和榜样作用。李先念曾经说:周总理“注意自我批评的好作风,在我们党内是很知名的,受到许多同志的赞扬,认为是值得学习的榜样”。
自我批评,周总理一生中做过很多次,甚至贯穿了周总理的政治生涯。这里仅举几个有代表性的例子。
一篇光辉的文献
1943年初,延安整风运动已经在全党开展起来。作为中共中央南方局机关的领导人之一,周恩来同志也积极参与其中。3月18日,他在重庆红岩整风学习时写下了《我的修养要则》。
在这篇材料里,周恩来同志给自己定下7条规矩,其中三次提到要进行自我批评——“要注意检讨和整理。”“要与自己的他人的一切不正确的思想意识作原则上坚决的斗争。”“适当的发扬自己的长处,具体的纠正自己的短处。”
周恩来同志希望通过这次整风,严格剖析自己,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在这天的学习会上,周恩来同志说,自己参加革命已经20年了,但“理论修养不够,有些事务主义作风”。这样的自我批评,起到了以身作则带动大家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用。
周恩来同志还公开表示: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政党,“如果不愿做反省功夫而自满自傲,不承认自己有任何错误和缺点,或者不善于看出自己力量之所在而害怕批评和自我批评,不敢正视错误和改正错误”,都将归于失败。在周恩来同志看来,是否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个关乎政党存亡的大问题。
在党的领导人的反复倡导和率先垂范下,经过整风运动,批评和自我批评同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一起,成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
一次令人难忘的报告
1951年9月29日,即将迎来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三个年头。这一天,周总理来到北京、天津高等学校教师学习会,作了题为《关于知识分子的改造问题》的报告。报告共 7个部分,在报告的最后一部分,周总理专门列题强调自我批评的重要性。他说,党内要搞好民主生活会,一个重要的武器就是批评和自我批评。
那么如何使用这个武器呢?周总理说出他的体会:最重要的是以身作则,从自我批评开始。他解释说,人们一般容易看到自己的长处,看到人家的短处。如果反过来,多看自己的短处,多看人家的长处,自己才能进步,也能帮助别人进步。自己做好自我批评,别人也就会跟着做自我批评了。
周总理在倡导大家做自我批评的同时还带头开展自我批评。在这次会议上,周总理谈到了他是如何进行自我改造的:“讲到改造问题,我想还是先从自己讲起。……我尽管参加了革命,也在某些时候和某些部门做了一些负责的工作,但也犯过很多错误,栽过筋斗,碰过钉子。”
周总理指出,不要把犯错误当包袱,要主动认识到错误的根源,进而改正错误;这样也可以使以后少犯以至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把自己犯的错误公之于众即做自我批评,不仅可以教育自己,同时也能帮助别人少犯这样的错误。这样旗帜鲜明的自我批评是与会教师们闻所未闻的,听后思想震动很大。
对于这次报告,许多当事人记忆深刻。比如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马寅初后来评说:周总理用自我批评的工作方法,“坦白地说出自己的社会关系”,这让所有听众为之一振,“听者莫不感动”。马寅初称赞:“以这样的办法来领导知识分子改造思想,在我看来是最有效的。”
一份让尼克松感慨的坦诚
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中方安排尼克松夫妇登长城。这一天,天气格外寒冷,却有很多身着彩衣的小朋友三三两两或打羽毛球、或跳绳、或听收音机,尼克松随行记者对此做了报道,称中国人“演了一场戏来给我们看”。周总理知道后,向尼克松坦诚表示:“我们有些做法比较虚假,是形式主义。”
对于周总理的自我批评,尼克松印象深刻,多年后他在回忆录中这样评说:“周总理的精细的自我批评”,是他“成熟的自信心的明证”。尼克松认为,表面上的大吹大擂只是为了掩盖内心的自卑心理,而真正自信的人敢于直面自己的缺点。周总理做自我批评正是他个人魅力的体现。
尼克松回忆说,与他交往的中国领导人“愿作批判性的自我反省,对自己的缺点并不讳言”。在一次会谈时,周总理看到双方代表团成员的平均年龄相差很大,就坦诚表示:我方领导人中间上年纪的太多,在这一点上我们应该向你们学习。周总理的这种不断表明自己需要了解和克服的不足之处的坦诚着实令尼克松感慨。
三条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过程中,周总理总结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是将自己摆进去。1957年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40周年。人们没有想到的是,周总理在纪念会上发表讲话时开场白就是做自我批评。在这次会议的讲话中,周总理多次将自己摆进去。
他回顾自己参加革命30多年的历程,反思到“是不是资产阶级思想残余已经完全没有了呢?”对此,他坦诚恳切地表示,自己也没有完全改造好,封建思想残余“有时候脑子里还蹦一点出来”,就是在这次会议上,他说出了那句著名的话——“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他还特别强调,“我自己也是这样做的”。对于党外朋友这么说,面对党内同志,他还是这么说。
在解释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时,他告诉大家,毛泽东领导全党确立的这一方针,挽救了许多犯了错误的同志,“我就是其中的一个”,他反问大家,“难道还不足以相信吗?”面对错误,他经常表示:“拿我来说”,“我站在中央工作岗位上也觉得自己有失察之咎。”
对青年人,他曾坦诚地说:自己虽然党龄不短,“还不是犯过许多错误,每次谈起来,总觉得自己对革命有所欠缺,总觉得工作做得不很好,不能满意”。周总理认为,把自己的切身经验跟大家分享,会比较亲切,同时也更具有示范效应。
二是首先从领导做起。1963年5月,周总理在一次报告中一口气列举了官僚主义的20种表现,其中的一种是“不听人言,蛮横专断”。“一个人站在领导地位,不虚心,不平易近人,自以为了不起、什么都懂”。对于这种不敢、不会、不能做自我批评的人,周总理把他们当作反面典型。
他告诫领导干部:“领导者要有自我批评精神,不是层层对下批评。”领导干部做自我批评,就是要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自己多承担责任,因为“问题总是同上面有关系的”。
他认为,把自己当成领导,当成能改造别人的人,“其实自己首先需要改造”。他甚至大声疾呼:“请你自己先改造!”“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说的就是领导者以身作则的重要意义,所以领导干部要善于率先垂范。
三是强调自我批评,同时绝不以自我批评来拒绝批评。周总理认为,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思想改造的最好方式。在二者的关系上,“首先是自我批评,第二是互相批评”,不能仅仅进行自我批评,不进行互相批评。思想改造的律己性,除了首先“批评自己”,还要“接受批评”。
周总理要求党员要勇于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如果脸红脖子粗,不接受批评,就是没有修养”。对批评要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
周总理指出:“应该欢迎同志们开刀治病,不应该仇恨医生。真正的共产党员不能见病不治,更不能讳疾忌医。”“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勇于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才能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成就自我。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强身治病、保持肌体健康的锐利武器,也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作为全党学习的榜样,周总理始终将自我批评作为保持共产党员谦虚谨慎作风的重要法宝。他开展自我批评的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