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存在的问题
国企的来历与改革前存在的问题
中国的国有企业是怎么来的?一是没收的官僚资本和国民党的财产形成;二是当时苏联援助中国建设的156项工程;三是大量私有企业公私合营后企业的发展;四是地方大力发展工业的产物。国企的管理开始都是学习苏联的管理模式——一长制。
1960年3月11日,中共鞍山市委向党中央作了《关于工业战线上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开展情况的报告》,毛泽东在3月22日对该报告的批示中,高度评价了鞍钢的经验,提出了管理社会主义企业的原则,即开展技术革命,大搞群众运动,实行两参一改三结合(“两参”即工人参加管理、干部参加劳动,“一改”即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三结合”即干部、工人、技术人员相结合 ),坚持政治挂帅,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并把这些原则称为“鞍钢宪法”,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百度搜索)
应该说这是国企在实践中探索出的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企业管理框架,她应该在实践中逐步细化、完善。一是无论什么事情只有一个框架思维是不够的,要有一套完整的制度;二是干什么事情人都是最主动、活跃的因素,要有对制度深刻理解,主动执行制度的领导班子,否则制度再好也等同没有。这套制度在落实中有什么问题呢?
从领导体制上说,一是对国企的管理层级太多,计划手段落后,企业发展缺乏独立性,决策太慢;二是企业利润全部上交,发展决策没有主动权。从企业自身管理上说,一是还没有找到党委如何领导厂长,领导什么?特别是许多党委书记不懂业务,厂长还存在一长制管理的惯性,如何充分发挥三结合机制的作用,如何实现党委的领导,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制度;二是书记、厂长的人选也基本没有听取群众意见,多数是党委推荐+上级委派。厂长如何负责,负什么责?责任还没能落实到个人,有功,往往是集体功劳,有过,往往是厂长的责任,要吗,就是集团负责,结果是没人负责。
国企改革应该是针对国企面临的问题进行。可是没有。搞什么现代企业制度“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后来,解决体制问题给企业放权,搞什么“拨改贷”,利息最高时达到14.2,许多国企不但无力发展,连发工资都成了问题。于是开始了股份制改造,许多企业私有化了,大喊大叫什么“靓女先嫁”,许多明星企业被外资收购。哈尔滨啤酒被美国收购,徐工集团也差点被卖了,董明珠的格力要不是她极力反对也早就被卖了,中国的名企被卖了多少?没见统计,不知道那些主张把国企、名企卖给外国人的一帮,叫他们卖国贼还是叫汉奸准确。
企业管理改革又恢复了一长制——厂长负责制。之后就有了承包经营,有些企业领导为了实现私有化,动歪心思在账面上做亏损,搞股份制,变成了私有制。完成改制以后恢复原有账面,美其名曰“一股就灵”。
大型国企的改革难度大,但是私有制改革家们总有办法。这几年正稿管理专业化改革。专业化管理与综合管理永远是相对概念,把专业化管理强调到绝对化,就是别有用心。美其名曰:集中精力、资本搞好主业,其本质就是蚕食国企。即使不是坏心眼,在一个全国性的大型国企,在全国范围搞专业化管理有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之一,管理的主要责任是管人,你把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大型国企,各个专业都实行全国性条条管理,你怎么管人?就靠电话会议行吗?不经常见面你怎么能听到群众的反映?你怎么了解他的工作态度、能力、品德……?以石油天然气公司的改革来说,最早是把炼油和油田助剂厂都划归了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化工板块。2000年把采油厂、研究院井下作业、采油研究所变成了上市部分。剩下的行业还有大庆石油管理局管理。再后来勘探、钻井、测井交给了集团公司组建的专业板块。再后来强行要求必须要把物业管理剥离,否则就不拨付大修理基金。大庆要把物业管理物业打包成立一个公司交给市政,可是大庆市不收(这时候政企分开不管用了)。最后是把民用供电交给了东北电网,供热交给了宝石花(私企)只要管网与收费,锅炉房不要因为赔钱,供水交给了北京水务公司,道路清扫交给了大庆市的一个私企,物业管理水平如何?感兴趣的可以来调研。就说道路清扫,居民区附近的非重要道路,改革前基本是雪停了路上的雪也扫完了。现在没有一周时间难见地面。现在原属于管理局的通讯交给了数智公司(专业性公司)生产用的发电、供电、供水、物资采购、技术监督、装备制造要交给上市公司管理(由大庆油田分公司)这又不讲专业化管理了。属于管理局的基本建设集团(油田建设、路桥建设、管道建设等业务),集团公司正筹备收归总公司的专业化管理。这些年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改革,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字——乱,想当然。既不讲科学也不讲道理,既脱离群众也脱离实际,既不能加强管理也不能降低成本,干部、工人既没有了事业心也没有了归属感,有技术的工人越来越少,许多工作都是外包完成,混日子的人越来越多,企业的自主技术能力越来越差。
问题之二,不相信基层干部也不相信群众。一个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推行就实现了一切开支都要集团公司审批。这么大的企业,开门过日子,没有财务主动权,一切开支都要上报,上边不批,就只能躺倒。你埋怨下级不负责、懒惰、不管事,你给了他管事的权力了吗?你要求他房顶扒门,灶火坑打井,他怎么过日子,怎么负责,这工作干的还有啥劲头?
问题之三,增加了管理成本,专业化条条办点事情都要跑北京,上边有点事要跑基层。倒是给航空、铁路创收了。
问题之四,是异地安排干部,不懂专业的人当一把手。用人看的是素质(立场、学识、品德、能力等),重用素质不高又不懂专业的秘书、亲信、亲属、关系……。远道调来对原企业既不了解也没感情,怎么能干好工作,异地安排就能确保廉洁吗?在私有制存在的情况下,异地安排反倒给品德素质不高的人创造了腐败的机会。什么异地安排,高薪养廉,不过是唯心主义的想象,根本脱离实际。这些年几乎所有的能称为领导的干部,几乎都是异地使用,腐败了的是大多数。我强调懂专业并不是一定是专家,在管理岗位的干部(包括政府官员)。专业方面的要求是知识面宽,需要的是样样精通样样稀松,但是,能以身作则,敢于严格要求,善于调动班子成员、技术干部、基本群众的积极性,善于听取各方面意见,并能集中正确意见,做出准确决定的人才。这样的人才一般来说毛泽东思想学习比较好,哲学思维能力比较强,善于分析,善于综合,对民主集中制有深刻的理解。
对于有百多万人的全国性公司根本不适合搞全国性的专业化管理,专业化管理只适用于一个地域性公司内部分工。国有企业的改革只有回归《鞍钢宪法》的原则,搞好制度的细化、完善,培养一批能理解其内涵的管理干部才能逐步完善管理。想当然的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乱改,国企只能被蚕食。既然是社会主义国家,对一个企业的认识就不能只看利润,还要看企业的社会责任(群体管理,社会稳定,道德风尚,人才培养……诸方面的贡献)。对企业只看利润是资本思维,对社会主义建设有害无利。
2025.9.6
【文/老白丁,作者原创投稿,授权188金宝搏体育官网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