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社会问题根本在于思想上的正本清源
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说:“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也。”意思是说追逐财富,趋利避害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不用大肆宣传多方引导他们也会那样去做的。
遗憾的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在称为“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的过程中,却有人打出“破公立私”的口号,要为“利己主义”正名,要把鼓励“发家致富”作为解放思想的抓手,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精神动力,在社会舆论上大肆宣传发财、致富、赚钱,轰动一时的极具代表性的就是把天津大邱庄禹作敏“一切向钱看”的口号作为解放思想发展经济的典型,通过各种媒体大力宣传,在整个社会营造出了“一切向钱看”的氛围,最终导致“利己主义”泛滥,金钱至上、拜金主义成了一部分人的主导思想,成了一部分人的价值追求。他们堂而皇之地公开正面地赞美拜金主义,并宣称“只要能赚钱,一切手段都可以利用,一切道德规范都可以打破。”在当今社会,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是利己主义的思潮愈发盛行,个人利益被视为至高无上的价值。这种思潮的传播,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了利己主义者。这是相当危险的,诚如鲁迅先生所言:“要想毁掉一个民族,只需要在这个民族内部培养出一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但让这批利己主义者去祸乱这个民族的道德,一个人人利己的民族将会不攻自破。”
在公有制经济基础建立之后,在人与人关系和思想道德上只能是集体主义的。在几千年私有制基础上形成的私有观念,是社会主义最深刻的障碍,也是对人性的最牢固的束缚。《共产党宣言》说:共产主义革命在“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的过程中,还必须“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如果不对人的自私自利性进行改造、在灵魂深处破私立公,社会主义是不会实现的,更谈不到对人的解放。
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才能知道人生的真谛,摆正个人同社会、他人的关系,富有使命感,能做到淡薄名利,克己奉公,无私无畏勇往直前;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才能使自己的目标设定和行为取向的选择产生科学的价值意识和价值判断,从而也就有了正当的、合理的、高尚的物质动因和精神动因。
毛主席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大力倡导集体主义,强调“破私立公、奉献牺牲”。一贯把提高人们的素质和境界、改造人的传统观念、积极培养社会主义新人作为根本目标,从而推动社会主义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在整个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老三篇”:《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纪念白求恩》等,是全党全民经常学习的重要内容。其中所体现的一些做人原则,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和人民极端热忱”,“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等,成为每个党员、干部和青年自我要求的座右铭、人生的努力目标。要求党员干部以“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改造世界观,克服个人主义。而“斗私批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以及表扬好人好事更是所有的党组织、单位定期开展的活动内容。树立雷锋、焦裕禄、王进喜、王杰等先进人物为学习榜样,宣传“革命事业高于一切”的牺牲精神,推动形成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风尚。
面对当前严重的社会问题,我们必须在思想上正本清源,要充分认识“利己主义”对国家民族的危害,要清除“利己主义”毒素的影响,要颠覆“金钱至上”的价值观,要强化思想引领,要在全社会大力提倡集体主义、奉献精神,要通过文化浸润让“我为人人”成为一种自觉,要通过系统性举措推动全社会形成“奉献为荣、集体为先”的价值风尚,营造出“破私立公”的社会生态,让我们的社会精神风貌重新回到毛主席时代上来。
【文/邓新顺,作者原创投稿,授权188金宝搏体育官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