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建民:在劳动价值论认知下的理论创新与运用?


  今日,在公众号上看到了《贾康:正本清源认识“剥削”问题,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本文系贾康2023年1月在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季度宏观研讨会上的发言;中关村产业升级研究院,2023-8-2,发表于内蒙古)。

  文章开头指出,“从现实民营经济发展的体量上看,中国民营经济早已经不止“五六七八九”了,有数据表明中国的民营企业不仅在一些增长极区域已经是“五个九”的问题,而且从全国来看,过去印象中以中小微企业为主的民营企业里,已经涌现出了一些头部企业、大企业,而在中国最新的500强企业的排名中,民营企业已经占据了300多个席位。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从整个国民经济中1.5亿以上的这些市场主体来看,民营企业如果说在其中占绝大多数,那么从业人员数可能要翻几倍,再加上他们家庭成员,总体人口规模里的份量,那显然是中国大多数社会成员,都是在这个阵营中间。领导人早就强调了,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自己人”,但在现实生活中间的感受,我们不必讳言还远不到位,实际的“区别对待”市场人士心知肚明。”

  文章进一步指出,“我重点讨论另外一个需要从马克思在基础理论层面阐述的原理加以发展、完善、补充的重要问题,即在‘劳动价值论’的认知框架下,‘管理劳动’和‘剩余价值’、和‘剥削’的相互关系的辨析。”

  本人非常赞同贾康先生的建议,在对我国1.5亿以上的市场主体,我们确实要在劳动价值论认知框架的基础之上进行理论创新。

  我国有1.5亿的市场主体,这些市场主体,包括了外资企业,国有企业、私营企业、个体经营企业等多种类型。

  但是,所有这些企业,并不都是资本经营类企业,并不都是剩余价值生产企业。

  我们就以最著名的华为企业来说吧,它是民营企业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你能说它是资本经营的企业吗?

  不能。华为也采用股份制来进行分配,但作为老板和创始人,任正非参与企业生产成果的分配比例仅仅占有1.4%,98%的份额由职工分配。对于这种分配方式,你能说他是剩余价值生产方式?98%的收益都由员工来分配了,这里还有什么剩余价值吗?这还能说是资本经营方式吗?

  也就是说,目前面对我们的市场经济格局和经济结构,已有的资本理论和产权理论,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我国的实际了。

  我的一个基本观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不同的。其中一个主要区别就在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以资本为本,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工本为本;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活动由资本主导,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当以工本为主导。

  当我们谈到市场经济时,实际上有三种不同的形式: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种市场经济的共同点是,都是由价值规律进行商品生产调节的商品生产方式;不同点在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由资本起主导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由工本起主导作用。

  与简单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是市场经济。即以价值规律起主要调节作用。这种市场经济的主体是小私有者。他们生产商品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出售自己的产品取得货币收入,然后再买入自己需要的商品。因此,简单商品生产的目的是为了取得自己需要的使用价值。因此,在简单商品生产条件下的商品生产者,即以自有资产和自我劳动为基础的商品生产者,其生产行为就是生产出别人需要的商品进行出卖,从而换取自己需要的商品,满足自己生活消费的需要。这时的生产者,他需要的是“两本”:本钱和本领。本钱是用来购买满足生产需要的生产资料,本领是把生产资料进行加工制作成新的商品的劳动能力。

  当小生产者的生产资料被剥夺,绝大部分劳动者只占有自己的劳动力;而少数的生产者则成为生产资料所有者。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只能通过出卖自己的劳动来换取自己的消费资料,因此,劳动力成为了商品;而资产所有者则通过购买劳动力及相应的生产资料组织生产。由于劳动力是以商品形式由劳动者转让给资产所有者的。因此,资产者只需要按照约定的价格支付工资,企业生产的结果自然表现为资产者资产价值量的增减变化。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劳动者的劳动创造的价值常常是大于资产者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因此,就产生了剩余价值,从而使资产者的预付资本有了增值。在这里的资产者的生产行为实质就是利用占有的生产资料,采用雇佣劳动方式不断吸取劳动者剩余价值的过程。而这资产者所以能够取得剩余价值,是因为其占有的资产。因此,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以资为本。

  如果小生产者的生产资料通过合作化等途径,把生产资料公有化了,每个生产者都成为了公共的生产资料所有者,而且是在资产所有方面没有差别的所有者。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必须联合起来,在不损害公有资产的前提下利用公有资产,通过劳动来满足自己的消费需要。由于大家在资产所有方面是无差别的,而在劳动所有方面(因为生活消费的个体性)中是有差别的。因此,以公有制为基础的企业需要体现的是劳动者在劳动投入方面的差别。因此,公有制企业的生产过程,实质是劳动者通过劳动投入获取相应的消费价值或消费资料。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获取消费价值的凭借是什么呢?那就是能够形成消费价值的劳动能力或工作能力。我们把这种能够形成消费价值的劳动能力或工作能力,称为工本。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工为本。

  我们可以把股份公司和生产队模式做一个比较,来具体理解资本与工本的概念。

  在股份公司中,是多个股东进行合资经营,因此,企业要根据股东投资企业的资产量进行股利的分配。如果把某个股东的股份除以公司的股份总数,就得到这个股东的占股比。把这个占股比乘以企业用于股利分配的总数,就得到这个股东个人的股利收入。在这里,股东的占股比,就是量化的资本。,是股东作为资产者获取股利的凭借。

  在生产队中,是多个劳动者进行合作劳动。因此,生产队要根据社员投入生产队的劳动量进行消费金的分配。如果把某个社员一年的工分累计量除以生产队一年的工分总量,就得到这个社员的工分比,把这个工分比乘以生产队用于个人收入分配的消费金总额,就得到这个社员的个人劳动收入。在这里,这个工分比就是量化的工本,是社员作为劳动者获取劳动收入的凭借。

  社会生产都是由生产资料和生产劳动两个方面构成的。而具体的生产就是生产资料与生产劳动采用特定的生产方式结合进来形成新的商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我们的生产是在劳动力商品化的条件下,由资产者来组织和主导生产过程,并以满足资产者资产增殖需要为目的,那么这种生产方式就是资本的经营方式,其价值运动的特征表现为剩余价值的形成过程;反过来,如果社会生产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条件下,由劳动者来组织和主导生产过程,并以满足劳动者消费需要为目的,那么这种生产方式就是工本的经营方式,其价值运动的特征表现为消费价值形成过程。

  社会生产由生产资料和生产劳动两个方面构成,因而可以形成两种生产主体:生产资料所有者或资产所有者;生产劳动所有者或劳动所有者。但是具体的生产要正常地进行,必须确立一个主体,并以这个主体的利益要求来主导生产过程。而劳动力商品化过程的作用就是消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而确立资产者的主体地位,使生产过程成为满足资产者利益要求的过程;相反,生产资料公有化是消去资产者主体地位,确立劳动者主体地位,使生产过程成为满足劳动者利益需要的过程。

  工本范畴的产生,源自十月革命以来的社会主义实践所产生的消费价值生产方式。当社会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人格化的资产者已经消灭,而且人们在资产所有方面的差别也已经消除。于是,劳动者作为生产主体出现了。那劳动者凭什么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并参与企业生产成果的分配呢?这里必然地产生了一个与资本相对应的经济学范畴,这就是工本。这一范畴,既适用于以手工操作与畜力为基础的农民劳动者,也适用于高科技产业的智力劳动者。另一方面,二十一世纪前后出现了知识经济,由于知识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有了极大的提高,客观上使生产劳动居于支配地位而起决定作用,这也决定了工本范畴产生的必然性。资金让位于知识,知识成为最宝贵的资源,从而使生产劳动取代生产资料取得了支配地位。于是,与“资本”相对应的“工本”的出现,就成为必然的事情了。随着“人人为主体、按业绩付酬”的经济形式的兴起,工本和工本经营,这种与资本和资本经营对立的方式自然而然地出现了。

  在探讨知识经济时代特点时,人们形成了知识就是资本的观念,因此出现了“知本”的范畴。这对知识经济形态的生产方式是适用的。但是,由于社会主义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生产力客观上出现了生产劳动占支配地位而起决定作用的新的特征,这客观上也需要建立体现与劳动者权利要求相适应的基本范畴。因此,为适应传统企业生产方式的生产力结构变化所形成的生产力发展要求,把“知本”拓展为“工本”是很有必要且是比较合适的。

  在实践中,工本经营方式,早在我国人民公社时期就已经出现,生产队模式就是典型的工本经营方式。在改革的过程中,事实上在集体企业中也出现过实现按劳分配的工商企业,在改革四十多年后的今天,也有类似华为这样的经营模式。只是由于我们的理论界的研究局限于产权观念和资本经营的传统思想的束缚中,理论研究远远跟不上实践的发展。这是许多人觉得工本这个概念感到奇怪的原因所在。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认识劳权经济模式,认识类似工本这种社会主义经济学概念,是需要站在劳动者的立场上,用劳动所有的基本观点来看待问题的。但许多人事实上他们并不能够站正这个立场,从劳动者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和思考问题。因此,许多人是面对劳动者的利益要求,却难以从理论上去体现这种要求。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实际上是三个不同部分组成的:对应于商品生产的是商品经济学,主要理论为劳动价值论,对应于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是资本主义经济学,主要理论是剩余价值理论;对应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是社会主义经济学,主要理论是消费价值理论。在这三个部分中,商品生产是一般,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和社会主义商品生产是商品生产分别在劳动力商品化条件下和生产资料公有化条件下的特殊存在形式;同样道理,作为剩余价值理论也是劳动价值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特殊表现形式,作为消费价值理论则是劳动价值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特殊表现形式。

  与上面的原理相适应,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相对应,货币是起主导作用的范畴;资本主导的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对应;工本主导的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对应。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下,个别或少数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了在经济上与世界接轨,当然要在一定范围、一定时期,保持一定比例的资本经济,但是,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结构的主体或起主导作用的还应该是工本经济。这也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既要坚持“两个不动摇”,又要坚持“两个主体(公有制为主体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基本原因。

【文/钟建民,本文为作者投稿】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