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建民:不要像拉磨的毛驴,在资本的圈子里出不来


  现在的理论界,近年来,研究资本的专家、学者很多,在许多人看来,要搞市场经济就是有资本,因而资本就成为一个时髦的口头语。

  在读张维迎《市场经济的最大受益者是芸芸众生》之后,我写了《怎样的市场经济才能使“最大的受益者是芸芸众生》一文。指出,现实社会生产过程中的人不仅有“经济人”,而且也有“劳动人”,以“经济人”出发形成的、由资本主导市场经济,事实上只能产生两极分化;只有从“劳动人”的利益出发,建立以满足“劳动人”消费需要为目的的市场经济,才能真正做到“最大受益者是芸芸众生”。

  在此文之后,有位网友提出了如下问题:

  “请问:什么原因导致资本主导市场?如果不以资本,那以权力或劳动来主导市场?”

  现在我们先来回答第二个问题。

  在新中国建立之后,特别在完成了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之后,我国即形成了社会主义生产力,即生产劳动居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生产力。由于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人格化的资产者已经消灭,人们在资产所有方面也不存在差别。因此,社会生产是以劳动者为主体的、并以满足劳动者消费需要为目的的。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经济活动事实上已经不是由资本主导,而是由工本主导了。当社会生产力的结构表现为活劳动或工作人员居于支配地位而起决定作用的条件下,社会生产就是以劳动者为主体,就必然是以工本为本,因而必然是工本起主导作用了。

  我们以人民公社的生产队为例,在生产队,管理是由社员大会、队委会领导下的队长负责制来体现劳动者利益要求的,在分配上则采用工分分配制度来体现劳动者多劳多得的差别。一个社员,在年终能够分得多少现金和粮食,是由社员一年的工分累计量决定的。如果我们把某个社员的工分累计量除以生产队社员工分总量,就得到这个社员的工分比,把这个工分比乘以生产队用于社员个人收入分配的价值量,就得到这个社员的个人收入量。因此,这个工分比事实上就是社员工本的具体体现。

  那在这个过程中,社员的工分比,我它代表着这个社员投入生产队的劳动量,代表着这个社员的劳动投入能力,我们把这种能够形成消费价值的劳动能力(工作能力),称为工本。工本是与资本相对应的社会主义经济范畴。社会生产要能够正常进行,必须是生产劳动与生产资料的结合,两者缺一不可。譬如某某人创业,他开始并没有本钱,但却成功创建了企业,人们把这种从无到有的创业过程称为“白手起家”。这里的“白手起家”,只是说创业开始时没有本钱或本钱很少,但他却有另外一本,那就是工本。事实上,一个人即使有较多的本钱,但是如果你缺乏足够的经营能力的话,那你的本钱还是成不了资本的。也就是说,工本是先于本钱的存在,而且是决定你的本钱能否转变为资本的关键所在。

  如果我们熟悉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知道剩余价值产生的根源,那么,就很容易理解在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条件下,在实现按劳分配条件下,在劳动者作为生产主体的条件下,其社会生产的实质就是劳动者利用公有的生产资料(在保值的前提下),通过劳动来满足自己的消费需要。在这个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就是劳动者本身的劳动能力,即能够投入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能力或工作能力。简单地说,就是能够形成劳动收入的劳动能力或工作能力。它只能称为工本,而不是什么资本。

  从人民公社成立到取消,生产队模式存在和发展了二十多年。这生产队的二十多年的发展,使我国农业在主要是依靠体力和畜力的低生产力水平上满足了世界上第一的人口大国的人民群众对粮食消费的需求,并使我国的人口增长了50%以上;满足了我国工业生产对粮食的需要,满足了我国快速实现工业化对资金积累的需求。那这二十多年的生产队的运行和发展是由什么主导的呢?这就是工本。我国人民公社的经济发展就是由工本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

  现在我们再来回答第一个问题:什么原因导致资本主导市场的?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要从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源头说起。

  了解英国在15世纪到18世纪的圈地运动,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有帮助的。早在14世纪,随着羊毛出口增长和养羊业的发展,就出现了圈地现象,到15世纪未和16世纪,随着市场的扩大,弗兰德尔和英国的毛织业发展,羊毛价格上涨,圈地运动加剧。圈地运动从非法到合法,经历了几个世纪,这一运动是消灭小农经济,形成资本主义所有制一一一方面是雇佣工人的形成过程;另一方面是资本家或资产阶级的原始积累过程。这一运动使资本的生产方式不断扩大,最终形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统治地位,从而形成了资本主导的市场经济模式。

  资产或货币要能够转化为资本,需要有一无所有的无产者的存在为前提。而圈地运动实质就是剥夺小农,把大量农民变为无产阶级的过程。从而也为资本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大量剥夺农民的生产条件,于贵族或资本家来说,也是原始积累不断进行的过程。圈地运动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和发展,从而使英国更快地走向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资本的生产方式是一种两极分化的生产方式,一方面财富向少数人手中聚集,另一方面使大部分人走向贫困。因此,普遍的资本生产方式的结果就是造成有效需求不足,从而导致经济危机周期性的发生。这也是马克思断定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原因所在。

  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由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向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并存、并逐步向社会主义生产方式过渡进程中。随着社会主义国家的产生,随着这些社会主义国家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便产生了新的生产模式:一种是以苏联模式为代表的产权制度与公有制相结合的产权公有制经济模式,这是社会主义国家从暴力革命胜利到建立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之间的过渡阶段的经济模式。产权制度,顾名思义,是以资产者为主体的、全面体现资产所有权的制度;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消灭资产者、消除人们在资产所有方面的差别、从而体现劳动所有者主体地位、体现劳动者对劳动所有权的所有制形式。因此,苏联模式本身是一种相互矛盾的生产模式。但是它对于苏俄、中国这样的落后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快速积累资金、实现工业化,对于这些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需要应对灾难和战争而言,这种产权公有制经济模式是非常适用的,实践证明它是完全适用于社会主义国家过渡阶段的。

  在十月革命之后的社会主义国家中,还产生了另一种公有制经济模式,即劳权制度与公有制相结合的生产模式,我国人民公社的生产队模式,就是这种模式。按照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的论述,这种模式正是社会主义生产模式,因为这种模式,“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只是扩大、丰富和满足工人生活的一种手段”,即消费价值生产方式。而生产队模式,也就是工本的生产方式。

  进入本世纪初,由于科技的发展,产生了知识经济的新形态,产生了“人人为主体、以业绩付酬”的新的生产模式。有人把它叫做知本经济。华为的任正非认为,在高科技企业,知识的重要性已经超过了资本,在这些企业不再是资本雇佣劳动,而是知识雇佣资本(应该是资产),曾经提出了“知本主义”的思想。

  无论我们愿不愿意、承认不承认,随着十月革命胜利的开始,世界已经进入一个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到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过渡时期。虽然这种过渡时期因为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灭亡而出现了挫折,但作为一种趋势,它必然会发生而且在继续发展的。事实上现实已经发生了由资本主导的经济形式向由工本主导的经济形式的转化。而且这种转化不只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条件下会出现,而且即使是在西方国家,在那些生产劳动已经居于支配地位的高科技企业也同时出现了。因此,作为一种新兴的生产方式,其发展趋势是不可阻挡的。

  自知识经济产生以来,许多人形成了知识就是资本的观念。其实这是局限于资本观念束缚的一种表现。用劳动价值论的观念来看,知识是生产力渗透性的因素,它必然要通过劳动者的生产性行为形成价值。因此,把这种在知识经济中起决定作用的知识和能力叫做知识资本,是不恰当的。当一个企业实行“人人为主体、按业绩付酬”的经营方式时,此时的资本按照其涵义来说已经消失。在“人人为主体”的条件下,因为是按业绩付酬,这里起决定作用的是工作能力,是工本,即能够带来价值增加的工作能力,或者说是劳动价值化能力。

  如果说资本主义就是资本雇佣劳动;那么社会主义就是工本雇佣资产。这种转变从十月革命之后已经开始了:只是采用了两个途径:一个是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建立劳权制度,形成消费价值生产方式;另一个就是随着高科技企业的发展,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已经占有了决定性的地位,于是这些企业也不得不采用“人人为主体、按业绩付酬”的劳权经营模式。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说起来很容易,但做起来很难。特别要从传统的主体观念、权利观念、制度观念和经营观念中解放出来,的确很难!

  这使我想起了抖音上(民谣)上的一首民歌,其中有两句词是这样的:

  “毛驴儿拉磨哟它走不出那个圈儿,井里蛤蟆就能看见巴掌大的一块天儿”!

  附注:

  1,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一书中事实上提出了“劳动人”的观念。

  2,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第39页,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74年7月出版。

  3,韦尔宗《任正非 商业的秘密》第285页。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7年4月出版)

【文/钟建民,本文为作者投稿,作者公众号:钟建民的理论思考】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