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宏:排除美联储干扰,自主供水中国经济
核心提示:本文写于2024年11月,鉴于特朗普关税战,改名为《排除美联储,自主供水中国经济》发表。
两年多来,随着美联储加息紧缩银根,我们的经济渐渐滑入寒冬,表现为:第一、政府不断降息,降准,但钱躺在银行里没有进入实体经济,债务规模激增,推动M2超过300万亿元;第二、房地产市场崩溃,地方政府卖地难,收入减少,个别地方政府面临债务危机;第三、中央政府托底救市未见楼市和股市反转;第四、消费降级,就业滑坡;第五、GDP增速大幅放缓,从21年的8.448%降到23年的5.2%,但贸易顺差增长迅速,从21年的6763.3亿美元到预计今年达到1万亿美元。以上种种表现说明,美联储加息缩减了我国财富一般规模。其中,第五点所说的GDP增速大幅放缓,贸易顺差增长迅速,说明我国的产业素质极高,具备高增长的潜力;前四点说明,政府通过降息降准放松人民币银根,却没有达到放水繁荣经济的效果。
一、美联储加息,限制了中国实体经济的供水
财富一般减少,不仅意味着产权端产权价值相应减少,即实体经济的相应萎缩,也意味着虚拟经济的资产规模缩小,比如股市、房市的崩塌,还意味着消费和就业的断崖式降低。这在中国都发生了。
为什么美联储加息能降低我国的财富一般的规模呢?
产权是财富特别,它指定特定的财富属于某人所有。货币本质上则是价值符号和财富一般。政府首先确定某种货币为价值符号,通过货币的五种职能,在该政府统辖的范围内成为财富一般。我们知道,在一国自主发行货币,而且向本国居民发行基础货币时,一国财富一般的规模应该与财富特别的规模相适应,否则就会通胀或者通缩。但是,我国的财富特别对应的财富一般不是人民币,而是美元等外汇。这样,人民币的价值和价格就取决于人民币能否兑换美元,以及兑换的比率。这样,美元就成了我国财富一般。具体说来,我国的财富一般的规模等于政府手中的外汇+国内居民的外汇+受政府支配的国外外汇。这都是人民币外汇发行和人民币对美元背书造成的,两者使美元得以定价人民币,进而又定价了整个中国资产。后来虽然取消了人民币外汇发行,但仍然是发行债务货币,是旧债务的继续膨胀。所以当美联储收紧银根,也就绕过人民币的财富一般作用,直接消减了中国的财富一般,紧缩了中国的银根,消减了整个中国资产的价值量,进而把中国经济送入寒冬。有人问,为什么我国不能通过放松银根来调节货币流量?我们放松银根就好比开大水龙头,但是自来水公司把压力降低,水流变小,我们开大水龙头就不管事了。
二、化债和托市的无奈
无可奈何,我们的政府入市化债和托市股市和房市。化债只是降低既存债务的利息,减轻还债的压力,不能阻止债务规模的继续扩张。如果股市和房市崩塌,作为抵押品的资产缩水,债务泡沫照样会被刺破,而且托市股市短期内能托得住,而托市房市则不能见效。因此不可能寄希望于政府托市股市和房市。另外,一万亿美元的顺差也是不可持续的。
三、自主供水,稳定和发展中国经济
经济史证明,供需不平衡是市场经济的必然,靠增加劳动收入和完善社保这样的产权端措施,不能有效解决不平衡问题。微观经济中,消费基金必然被利润挤占而“损耗”。这种“损耗”是供需失衡的直接原因。然而,这个问题不可能在微观经济中解决,更不可能用基于产权的措施解决,只能在宏观经济中,通过货币手段解决。
微观经济中,利润挤压工资,挤压消费基金,导致商品价格高于有效需求,商品卖不出去,资本支付了工人工资,形成工人的消费基金,却拿不到利润。资本拿不到利润,就只能减少雇佣人数和工资,从而减少消费基金。商品相对过剩和资本减少雇佣,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微观经济中消费基金和资本利得双减。这在微观经济中无解,只能从宏观经济上,用发行货币弥补消费基金的减少额,而且仅仅弥补资本已经挤占的工资额是不够的,还必须弥补未来挤占的工资额。另外,这两笔钱不能发给资本,只能发给国民和工人。所以,全民分红发行人民币,应该按社会消费基金的增值部分发放,金额是本年度和上一年度微观经济消费基金的损耗之和。
经济增长需要对应增发货币,经济增长的成果是全民所有财产的收益,需要通过全民分红来分配。所以,上年度经济增长成果的一部分需要通过发行货币的形式,全民分红。
既然货币是财富一般,央行手里未发行的货币是谁的?政府的?资本的?都不是,属于全民所有。既然是全民所有,而且货币的公示方式是持有,持有即所有,是人民最容易丢失的财产,所以,增发货币就具有给本国财富一般确权的性质。又由于是全民平等公有,增发方式是以全民平均分红发行人民币为基础,以市场发行为补充。
自主供水,才能稳定和发展中国经济。全民分红发行人民币是唯一科学而且正当的自主供水方式。试一试吧!
【文/李东宏,作者原创投稿,授权188金宝搏体育官网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