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核导弹空中爆炸,有很多乐子可以看
美国空军全球打击司令部1日发布公告称,一枚“民兵3”洲际导弹当天在飞行过程中出现异常,被迫在太平洋上空启动自毁程序。外界注意到,这已经不是“民兵3”洲际导弹第一次在试射时出事,美国引以为傲的核武库到底怎么了?
老司机发现,这个问题深究下去,就有很多乐子可以看了。
美国《星条旗报》1日称,美国空军于当地时间凌晨从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一枚“民兵3”洲际导弹,但它在飞行过程中出现异常,在飞越太平洋时被“安全终止”。报道称,所谓“安全终止”实际是指启动了导弹自毁程序,该导弹没有携带核弹头。
对于这次事故的原因,美国空军全球打击司令部在声明中表示:“导弹异常是指测试期间发生的任何意外事件。由于这种异常可能与操作平台本身或测试设备等许多因素有关,需要仔细分析以确定原因。目前正在成立一个专门小组来调查原因。”
社交媒体流传的这张照片显示“民兵3”洲际导弹发射后的飞行轨迹不正常
尽管没有官方结论,但社交媒体上广为流传的一张照片显示,该导弹在起飞后不久飞行轨迹就出现异常。俄罗斯《观点报》2日报道,俄罗斯军事专家尤里·克努托夫称,美国发射的这枚“民兵3”洲际导弹可能偏离了预定路线,导致飞行轨迹变得不可预测。为了降低可能的风险,美军决定令其自毁。“我认为这是由于美国军火库储存不当造成的。”
美国科学家联合会核武器专家汉斯·克里斯滕森称,“民兵3”导弹近年来多次出现发射失败的情况:2011年和2018年,“民兵3”导弹先后两次在飞行过程中出现异常而被迫自毁;2021年,一枚“民兵3”导弹的发射程序出现异常,被迫终止发射。
技术人员在更换“民兵3”导弹上老化的线缆
但为何“民兵3”导弹发射问题频现?很多媒体习惯性地将美国试射“民兵3”当作是对外炫耀武力的象征,但五角大楼却对此很委屈——我这只是预定计划的定期测试而已,你们不要过度解读了……
老司机想说,某种意义上看,五角大楼说得也有一定道理——只是这个道理挑明白了,美军实在是脸上无光。该导弹最早从1970年开始服役,最后一枚也早在1978年就结束生产,尽管几经延寿改进,但这种服役了半世纪的“爷爷”级导弹能不能继续保持高标准战备状态,就连美军自己也没有底儿。那怎么办呢?美军的解决办法就是通过定期抽查,每年都发射几枚以验证其性能。五角大楼的官方八股文是这么说的:“需要定期对该导弹进行测试,以验证其有效性、战备状态和准确性”。
所以美军每年都要试射多枚“民兵3”导弹,很大程度上就是被这种导弹的可靠性问题逼出来的。而且从实际结果上看,近几年“民兵3”导弹的可靠性似乎的确在下降——最近5年出现了3次事故。
讽刺的是,由于陆基导弹的生存力和使用灵活性都不如空基和海基核导弹,因此“民兵3”导弹部队在美军中的地位也日益边缘化。美媒曾给出经典的讽刺段子:“美国士兵操纵着1970年部署的弹道导弹,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建筑的混凝土地堡中待命,以保卫21世纪的美国安全。”
更让人难以相信的是,“民兵3”导弹配套的“战略自动化指挥控制系统”直到2019年仍在使用上世纪70年代生产的IBM Series/1电脑和容量只有64K的8英寸软盘——相信大多数中国人都没有见过这些古董!
直到几年前,“民兵3”导弹的控制系统还在使用8英寸软盘
美国《防务新闻》称,美国空军认为,这些过时的硬件设备在网络时代具备特殊的安全优势。直到2019年6月,8英寸软盘才被更换为“高度安全的固态数字存储解决方案(一种U盘系统)”,但IBM Series/1电脑依然还在使用。报道称,这种过时的电脑发生故障时,由于早已经没有可用的替换零件,因此所有部件都必须进行手动修理——工作人员可能需要连续数小时在显微镜下对电路进行维修。
根据美国空军的计划,安全性已经开始下降的“民兵3”导弹要继续服役到本世纪30年代初,才能由新一代“哨兵”洲际导弹替代。而今年早些时候,美国政府问责局称“哨兵”导弹的部署时间可能会推迟至少一年,主要原因是供应链中断、软件开发延迟和质量控制方面的缺陷。
看来,“民兵3”导弹的苦日子还得持续——未来会不会有更多的导弹在试射中自爆、变成“天空的大礼花”,也不好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