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创作的心理机制(致瑞安吾兄)

2021-07-03
作者:颂明 来源: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瑞安吾兄:

  昨天和你谈了关于小说创作、鉴赏和评论的一般理论问题。还有一个问题没谈,就是小说创作的心理机制。

  对于写作教学,我始终是自信的。我敢夸下海口,《老宋小说讲习所》不仅仅是一部以小说论小说的文论集,还是一部实实在在的小说写作教程。我相信只要认真读了,对写小说就不会有畏难情绪了。起码可以算是入门了。《老宋小说讲习所》属于“示范教学”,容易为人接受,但依然不是小说创作的真谛。

  小说创作的心理机制主要是指小说创作能力的心理基础的奠定。通俗地讲就是怎样才能够写出一篇好小说来。

  一谈到这个问题有人立马就会抬出“天才论”。认为文学的创作能力源于“天赋之才”。对此我是不屑一顾的。我并不是盲目地否定天才,对此我也是经过认真研究和思考的。我觉得“天才”实际上与家庭“荫德”有关。这个问题放后面说。

  小说创作的最直接心理机制是由“个人生活积累”和“后天学习经历”决定的。个人生活积累包括亲身体验经历生活(直接经历)和个人见闻(间接经历)两部分。任何作家的创作都无法脱离自己的生活印迹,这是毋庸置疑的。后天学习经历并不是指一般的泛在学习,而是指阅读经典小说的模仿学习和写作能力系统训练。写作模仿如同书法临帖,是入门的必经之路。但仅仅有模仿并不能决定你就能够写出好小说来。要写出好小说还需要一种特殊的能力——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文学创作的一种基本能力。缺乏形象思维能力就一定写不出小说来。

  那究竟什么是“形象思维”呢?这种能力该如何培养呢?

  其实形象思维是儿童时期的基本思维能力。我不在这个问题上深入讨论,那样就扯远了。我单讲最直接的小说创作的形象思维能力的训练。

对于小说创作来说,“形象思维能力”就是把形象(客观世界的情景)转换成文字的能力,以及把文字在大脑中转换为形象的能力。(本文要划的重点就是这一句话。)

  有一种疾病叫作“阅读障碍症”,其实就是大脑中的这种“转换机制”出故障了。

  让儿童把观察到的情景用语言或文字描述出来,让儿童把书本上文字描述的情景画出来,就是训练“形象思维”两种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我早跟你说过,我是受过这种系统训练的。家严对我说:“你把看过的电影戏剧再用文字写出来(还原成剧本或故事)。将来就会写小说了。”

  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大约半年左右吧),我只要读书就会在脑海出现画面,看到什么场景立马就能用文字表达出来。你知道我现在写作的速度非常之快,而且写作题材也比较广,相声、诗歌、小说、剧本都能写,就完全得益于这种训练。

  我所说的“小说创作的心理机制”就是这些。天才肯定是有的,这是人类知识与能力“基因传递”的一种特殊方式。属于“能力苗芽”,如果后天的学习与训练没有跟上,这株“苗芽”很快就会枯死。如果学习与训练跟上了,又会强化为基因信息再传递给下一代。这就是老话“门里出身,自会三分”的道理。后天扎实的学习与训练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就我这两把刷子也不是随随便便获得的,既有“门里”的成分,又确实是经过“系统训练”的。

  因此,我完全不相信那些单讲空洞理论的“文学讲习所”,我相信深入生活实践加系统训练的写作教学。任何脱离生活实践的天才鼓吹都是误导。离开生活实践就谈不上文学创作,离开了“形象与文字相互转换”的系统训练也是搞不好写作教学的。

  顺祝

  夏祺

  愚弟:颂明

  2021年7月3日星期六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