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美国如何成为科技第一大国?

2021-12-18
作者:后沙 来源:后沙月光

  美国对中国的科技打压已到了歇斯底里、不择手段的地步。昨天,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中国军事医学研究院实行制裁,理由之一是该机构在研发“可用于大脑控制的武器”。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但如此搞笑的理由,一些美国人也照样深信不疑。

  从美国的疯狂行为也能看出,它的科技霸权已经开始动摇。

  科技,对美国来说意味着什么?

  美国“国师”之一布热津斯基曾经说过:美国的强权建立在四个维度之上--经济、科技、军事、文化的绝对优势。

  而科技又是重中之重,布热津斯基在自己的五部著作中都强调了这一点(1993年《失控》、1997年《大棋局》、2004年《大抉择》、2007年《第二次机会》、2012年《战略远见》)。

  美国无法想象其失去科技优势的后果,所以,美国会用举国之力围剿华为公司,而且是扩大到世界范围的封杀。

  那么,美国是如何成为全球科技第一大国的?

  美国之路

  开国之初,美国只是个农业国,全国90%以上为农业人口,英国殖民者不仅限制其工业发展,还限制其金融业。

  美国独立后,资本都投在农业种植园、航运业、内地商业与奴隶买卖中。所谓工业只是以小手工业为基础,规模很小,也很脆弱。

  包括杰斐逊在内的一些美国“国父”,都公开反对美国走工业化道路,美国以及美洲国家都应该注重农业。

  但在1791年,汉密尔顿(财政部长)发表了《关于制造品问题的报告》,认定美国的前途在工业和金融发展,但反对力量非常强大。

  1812-1814年英美战争中,白宫被烧,总统跑路,这种耻辱和危机感使得工业派确立了优势地位。

  美国的资本开始投向工业领域,大作坊和工厂不断出现,到了1850年,美国工业产值首次超过农业,这时美国独立已经有70多年。

  美国的工业发展首先是纺织业,但纺织业要提高竞争水平,必须先解决科技问题。而拥有技术优势的英国,先后在1765年和1774年颁布两部法令,禁止熟练工人移民到国外、禁止机器图样出口、禁止纺织机出口。

  美国政府就绞尽脑汁去偷取英国技术,不断地从英国引诱技术工人到美国,并偷运了机器,盗窃了图样,然后再抄袭、复制、改良英国的机器和图样,还偷来了蒸汽机、火车头、农业机械等。

  1861年南北战争爆发前,美国已拥有1700家以蒸汽为动力的纺织厂,工人6万名左右。

  但要进行大规模工业生产,美国还需要解决一个关键问题--融资。

  英国从不允许殖民地发展健全的银行制度,这些发财“秘笈”只能掌握在自己手中。

  汉密尔顿于1791年开办第一个美国银行,当时全国只有3家地方银行,接着,在联邦政府帮助下,美国每一座城市都设有银行。同年,费城还成立了第一家证券交易所。

  到1860年美国已有1601家银行,这些是后来美国庞大金融机构的开端。

  有了初具规模的金融业,美国工业企业也得到了大力发展,当工业不断发展后,美国就需要大量劳动力,不断引进海外移民,美国人口在1790年为392万人左右,到1860年就达到了3140万左右,几乎增加了八倍。

  这一阶段,美国大约走了大约80多年,政府与资本在这过程当中融为一体,政府高官与企业高管角色随时可以互换,到今天也是如此。

  说白了,美国今天指责别人(包括日本)窃取、抄袭、仿制美国的科学技术、指责别国政府补贴企业发展、指责别国利用科技发展军事水平……都是美国自己当年干过的事。

  有了前80年的基础,美国工业科技才有了后来的飞速发展。

  要想富,先修路。铁路发展成为了美国经济规划中心,第一条橫贯美洲的铁路—联合太平洋铁路,于1862年开工,到1869年就完工了。1881年建成亚奇松—托皮卡—圣达菲铁路;1882年建成北太平洋铁路;1893年建成大北方铁路;1910年建成芝加哥—密尔沃基一圣保罗铁路,一个全国铁道网已经形成,铁路总长度达到25万公里,超过了整个欧洲。

  同时,美国政府将1亿6000万英亩的农田、牧场、森林及矿地赠送给了铁路大王们,以鼓励它们继续开拓,这一切根本不允许民众投票。

  1894年,美国成为了第一大工业生产国。

  1900年,美国钢产量突破1000万吨,实现赶英超德,进入了钢铁时代。

  这一时期,美国的石油工业、化学工业、电气工业、汽车工业、橡胶工业、电影工业、输电技术、无线电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航空工业开始发展,而这一切背后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推动。

  政府的作用

  南北战争,不但维护了统一,更重要的是加强了联邦中央集权,很多原本属于各州的权力,被收到联邦中央手中,如税收、金融、军事等,否则,美国也无法拿出这么多土地去奖赏工业资本家。

  1862年,美国通过《莫里尔法案》,由政府拨地在各州建立州立大学,一共建了68所。

  1863年,政府设立国家科学院(咨询机构),接着建立一整套与工业、科技、医药研究有关的机构,中央集权解决了经费和人才保障问题。

  美国垄断企业,如杜邦化学、通用电气、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洛克菲勒的石油帝国,卡内基的钢铁帝国所需要的人才,就是从这些学校和研究机构中源源不断地获得。

  美国赚了钱,就要继续发展科技,将钱投入到新一轮的研发之中,这一阶段美国大型工业实验室增加到了366个,拥有10000多名工程师和科学家。

  基础教育方面,麻省理工大学创立于1861年,1876年霍普金斯大学仿效德国,建立了研究生制度。

  大学的发展,将高等教育从教会和私人手中解放出来,为美国整体劳动力素质提高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战之时,美国已成为一个新兴工业大国,科技发展是它追赶欧洲的命根子。

  1916年,威尔逊总统在国家科学院基础上建立了“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由天文学家哈雷负责。全面协调政府、大学、企业之间科技研究机构问题,军方还有海军顾问委员会,吸收了爱迪生。

  一战到二战,美国科技发展的特点:

一、以国家之力将科研融入到国民经济之中。

二、大规模,有计划的集体合作研究。

  1930年,美国的工业实验室增加到1650所,科研经费渠道来源多元化--政府和企业的投入。

  然而,经济大萧条爆发了,在如此困难局面下(国民生产总值下降三分之一,失业人口1700万)美国的科研经费却削减不多。

  1934年,罗斯福政府连续成立了国家科学委员会、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资源委员会。

  1938年,国资委提交了《科研是国家资源》报告,建议政府不仅要全面领导科研机构,而且要扶持全美科研事业,因为企业更注重市场盈亏。

  这不就是举国体制吗?今天被那些亲美人士痛骂的体制,美国养的狗很会配合主人的意图。

  1940年,美国成立国防委员会,全力推动军事科技发展。如果没有举国体制,美国会有原子弹?会有氢弹?会有人造卫星?这些国之重器,哪个美国企业愿意投入巨资开发?

  二战期间,美国建立了OSRD(科学研究发展局),负责军工生产和组织。

  民用的商业科研, 经费主要由企业负责,这既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对国家的回馈,如通信技术科研经费81%是由贝尔电话公司承担。

  美国到这时,也还没有解决基础理论科学偏弱的问题,它强的是应用科学和生产技术。

  二战前后,爱因斯坦、冯.卡门、费米、弗兰克、维格纳、贝特等一批欧洲顶尖的基础理论科学家纷纷移居美国。

  这样,在集合论、对策论、基本粒子物理、核物理、天体物理、化学、生物、遗传学、神经生理学等基础科学方面,美国变成了领先者。

  在生物技术领域,美国甚至不惜包庇日本的731部队骨干,将他们“引进”到了德特里克堡。

  美国科技称霸世界,只是时间问题。但有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速度却不在美国之下,那就是苏联(另一个话题,不述)。

  而那些亲美人士总是不厌其烦告诉我们,美国国力提升,科技水平腾飞,是基于两个因素:

  一、民主自由(政治体制)

  二、市场竞争(经济体制)

  这种鬼话居然成了金科玉律,纵观美国200多年科技发展史,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一、中央集权(政府功能)

  二、自力更生(突破封锁)

  三、人才培养(教育投入)

  绝大多数国家要做到“民主自由,市场竞争”并不难,索马里,海地也能做到,乌克兰更是典范,结果如何?

  但真正能做到中央集权和自力更生的国家,则是凤毛麟角。

  前者易,后者难!

  中国与美国都处于发展的关键历史时期,美国根据自己走过的发展道路,它认定中国是它最大的潜在对手。

  因为中国从上至下“全国一盘棋”的执行力,还有自力更生的精神,一旦用在科技发展上,对美国来说绝对是“恶梦”。

  更严重的问题是,美国已经达不到当年的能力和水平了,单单是基建投入,国会还在那扯皮。

  今天,中国就算要向美国购买高科技设备,美国也绝不会卖给中国,能卖的也是-N代水平的设备。

  但美国却会哭着喊着给中国送“民主”,白送哦,而且愿意贴钱,为什么这么好?因为它太知道这是为什么了。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共1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