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雷军拼命投诉账号封口
2025年10月13日凌晨,成都天府大道。一辆车撞了,起火了,人没救出来。
本该是一场令人痛心的交通事故,结果呢?最出圈的不是事故本身,而是小米公司,把拍视频的好心人给投诉了。
![]()
你没听错。人刚烧死,尸骨未寒,救援视频还在网上热传,小米法务部的手速比消防车还快:一纸投诉,直接下架。
理由冠冕堂皇:“损害企业商誉”。好家伙,命都丢了,连个视频都不能发?这是维权,还是“维稳”?
我们先不急着骂。来捋一捋时间线:
凌晨三点,事故车高速追尾、翻滚、燃烧,车门纹丝不动。路人拳砸脚踹,灭火器抡圆了砸窗,愣是破不开。最后靠消防员用电锯切开车门,可人已经没了。
![]()
全程有行车记录仪拍得明明白白,连司机最后挣扎的影子都清清楚楚。这不是造谣,这是证据。
结果呢?视频一上传,小米立马“启动法律程序”。仿佛在说:你可以死,但不能让我难看。
这操作,是不是有点眼熟?
今年3月安徽高速那起事故,三名女大学生葬身火海,家属控诉沟通无门、信息封锁、话题消失。
![]()
如今成都又来一遍,还是车门打不开,还是火势迅猛,还是人没救出来。怎么?小米的汽车安全课,是打算用一条条人命来补考吗?
更讽刺的是,就在一个月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刚点名小米,宣布召回近11.7万辆SU7标准版。
原因是什么?L2级辅助驾驶在极端场景下可能失效,存在碰撞风险。
而且明确指出:这不是主动升级,是被调查后被迫召回。编号带“S”(安全缺陷)、“I”(受调查影响),性质清清楚楚,就是“你家车有问题,不得不修”。
![]()
结果呢?召回归召回,出了事,第一反应不是道歉、不是自查、不是安抚家属,而是先删视频、压舆情。这哪是一家有担当的科技公司,简直是“专制主义大本营”。
消费者买车,是要去秋名山飙车,还是要平平安安回家?你当人家都是赛车手?
话说回来,这次事故里,司机有没有超速?很可能有。网约车突然变道,是不是诱因?也说得通。但这些,都应该由交警和调查组来认定。
![]()
公众质疑车门打不开、救援困难,完全是合理监督。你小米作为车企,这时候该干嘛?该第一时间表态配合调查,该开放数据协助还原,该对用户说明安全机制。
结果你倒好,不查自家车,先查谁发了视频。合着在你眼里,商誉比人命还重?
一家公司,产品出问题不可怕,怕的是出了问题还捂嘴。
最后,给那位拍视频、传真相的普通人点个赞。你不是“损害商誉”,你是戳破了某些企业精心维护的泡沫。你说的不是坏话,你说的是真话。
真话有时候难听,但比虚假的完美,更有价值。
希望下次,当悲剧发生时,车企的第一反应不是“投诉我”,而是“谢谢您记录,我们会彻查”。
毕竟,车是用来载人的,不是用来封口的。
【深度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