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现代化探索》连载·阴阳五行是中国哲学方法的核心内容

2021-04-28
作者:吕嘉戈 来源:188金宝搏网论坛

导读:吕嘉戈老师授权本公众号连载其最新著作《中医现代化探索》一书,欢迎读者朋友们订阅。今天的内容是本书第三章的第二节。前面的内容请到本公众号话题#《中医现代化探索》连载中阅读。

第三章阴阳五行与中国哲学方法

二、阴阳五行是运用形象化方法的结果

  中国位于北半球温带区域,气候四季分明,是把握阴阳五行的自然依据和来源,古人观天要有标的,在黄道上对廿八宿定位,以便测量天体和时间的测定,并以动物形象给廿八宿命名,当四象分出后,甘八宿除以四等于七,每象分得七宿,根据七宿综合的类似动物形象,故以每象的动物形象命名,四季与四方对应,即春夏秋冬与东南西北相应,将它们简述为四象:根据上述四象动物形象,加上五行中五色,则东方春为青龙(青色),南方夏为朱雀(红色),西方秋为白虎(白色),北方冬为玄武(黑色),还有中方为招摇(黄色)。又将白天黑夜即日夜概括为阴阳。四季变化与阴阳变化发生在地球上,二者与地球好像无法统一,当我们注意到了古人用阴阳五行概括了四季变化与日夜变化,以及四象与地球的关系后,从中可以认定,古人用形象化方法对四象、阴阳与地球进行了中国式的抽象:即二次或多次抽象,这就是形象化方法。下图是出土最早的有关青龙白虎的墓葬。

  【注】龙虎墓葬照片摘自《二十世纪中国首项考古大发现》考古杂志社编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第19页。

  1987年在河南濮阳西水坡出土的距今6000年以上的墓葬,具有左青龙右白虎的贝壳砌成的形象。这是古人运用形象化方法的实物证据。(但在西水坡博物馆却将此照印反了,当今国家博物馆也用了反的照片,非常可惜,应改正过来。此照是考古研究所发。)

  运用形象化方法,终于用木火土金水五行,将四象与地球在概念上得到统一,春夏秋冬被抽象概括为木火金水四行,地球被抽象概括为第五行即土行,中国式抽象是对一次抽象出的概念再进行二次或多次抽象,与逻辑方法的一次抽象有着天壤之别。从此四象、日夜与地球成为一体,地球为土为核心,核心就是中!四象加地球这个“中”成为五行;日夜也就是阴阳与地球也同样有关系,五行与阴阳是不可分的,即地球自转与公转是不可分的,自转就在公转,公转也在自转,因而阴阳中就不必要再加地球的概念了。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形象化方法的应用,阴阳是对地球自转的形象化表述,自转给地球带来日夜变化;五行是对地球公转的形象化表述,公转给地球带来四季变化。这样更容易看到阴阳五行与地球的关系了。就是阴阳,其中也同样有地球的三,哲学界流传的一分为三与此有关,阴阳之中有地球的三,只是阴阳与五行同时共用地球,省略了而已。思维方式中的尚中合和原则,就是明示把握宏观后要再把握核心(中)的重要性。中国哲学方法对阴阳五行的问世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说明它一诞生就已经指导中国人认识事物要从宏观上去把握的重要性,以核心为依据去创新发展。首先就以把握地球万物的宏观阴阳五行为范本,证实了这一方法论的实用性。

  从天文上看,地球与日夜、四季的关系用阴阳五行就可以全部概括了,阴阳五行的概念出自中国哲学方法,证明了中国哲学方法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它的高度的综合概括能力。中国哲学方法有其独特内涵,它的方法论和思维方式与逻辑方法是一个注重宏观一个注重微观。由于它起源于对天文的观测,中国人认为天是地球上最大的事物,中国哲学方法的宏观方法论也由此而来。从中国哲学方法看,方法论决定思维方式,在中国哲学方法中,方法论是最关键最核心的内涵,它研究的不是思维方式,而是研究如何认识事物把握事物的方法,中国有“以不变应万变”的警语,这里的不变是方法论不变,而万物则变化无穷的,即万变。

  另外,还需解释一下有关中国方位与西方方位异同的原因,因为中国方位与西方方位是相反的,有些中国学者在给外国人解释方位时,用中国方位去符合西方方位,结果意思全然无法说通。比如左升右降,是指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按照中国的方位是左东右西才能体现出左升右降,按照西方方位就无法说通了。

  下面先看了下图后就能明白了。

  图中方位是西方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是当今世界公认的地球方位。但是为什么中国的与西方不同呢?这里是中国古代的皇权和古人对方位的认知有关。如把上图平放即由北向后转90°,使之成为平面,在中字处放上一个人,面朝南背朝北即坐北朝南,左东右西就出来了。在《黄帝内经》中有“黄帝坐明堂,始正天纲”。就是指这个中国方位(下图),即上南下北,左东右西。并且这个中国方位应该来源于《易经》。《易经》中有“中五之极,临制四方。”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