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现代化探索》连载:中医现代化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
导读:吕嘉戈老师授权本公众号连载其最新著作《中医现代化探索》一书,欢迎读者朋友们订阅。今天的内容是本书的第一章第一节:实现中医现代化是中医复兴的前提的后半部分(因为章节内容较长,故这一节将分两次连载)。
中医的现代化又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本来没有那么多人关注,因为,并没有影响到其它行业,其中也是中医为改变濒于灭亡的境地,实现复兴大业的举措。在中国医学界,因为存在有中医、西医两个医学体系,出于对医学发展的预见,在中国医学界还有中西医结合第三种医学,竞争是正常的,而没有竞争才是不正常的,但是现今三种医学完全是在西医的领导下运作的,中医没有独立行政权,平等竞争是不可能的,甚至有被消灭的趋向。因而卫生部在1980年3月召开了中医、中西医结合工作会议,总结了三十年来的经验教训,明确提出了“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都要大力发展,长期并存的方针”,这个方针中央给予了肯定。
三支力量平等发展的方针动了西医垄断的蛋糕,争议也就发生了。但是由于中医一直没有独立行政权,遭到西医掌控的卫生行政部门的压制,中央肯定的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支力量并存的方针在卫生部并没有实行,卫生部也未被追究责任。并且在卫生部中医管理局大事记中未记载有关三支力量方针和提出时间。这是对中医的独立行政权的剥夺,致使今天中医到了濒于灭亡的境地,这种现象的背后,其实是怕三支力量方针如果被实行,中医自然就有了独立行政权,对中医必然能带来大发展,如果中医现代化再发展起来,将影响国际医药财团在华的巨大利益和国内利益集团的利益,好不容易将中国人忽悠的自己去实施消灭中医了,你中医要以三支力量去夺独立行政权,又要实现现代化不是又想冒头吗?这怎么行!所以中医要想实现现代化就有了争议。然而,几十年来,把中医管理成如此衰落的状态,总要掩盖一下吧,中医现代化就这样也被卫生行政部门利用和提出,明人一眼就可看出这种现代化是个幌子,是在混淆视听,旨在将中医现代化引向西医化的路线上来。这是广大中医界人士不愿看到的,而中医界的愿景是中医原汁原味的得以继承和发展,与时俱进,这才是实现中医现代化的初衷。
真正提出中医要实现现代化的却是中医战略家、被誉为新中国中医事业奠基人的吕炳奎先生。他说:“要大力发展中医药研究工作,目前不宜独立建立中医药研究所,应该以中医学院为中心,把医疗、教学、科研三位一体地发展起来。在学院内建立中医临床研究所、文献研究所、和情报资料研究所,把中医学院建成医疗、教学、科研完整的体系。要体现出中医的整体性、系统性、实践第一性,发挥中医的特点和优势,并逐步地和现代科学结合,向长远的目标——中医现代化发展,向生命科学发展。”(摘自《新中国中医事业奠基人一吕炳奎从医60周年文集》,第127页“中医工作的基本情况和几点意见”1981年11月11日)中医现代化是中医首先提出,并一直在追求的一项事业,也是中医复兴的内容。但是,由于中医局只是卫生部的一个具体职能部门,没有独立行政权,而且部级与局级是上下级关系,本来就不是平等的,宪法中的中西医并重无法呈现。为了打压中医,中医现代化被卫生行政部门改头换面,一直以西医化为中医现代化的模式,并且不能单独提中医,只要提到中医必须是中西医结合代替中医,这在中医药法中,在此次新冠疫情中都是如此,就是不让中医单独出现在媒体上!这个观念流毒甚广,就连有些中医也没弄懂个中奥妙,这就是用中西医结合来代替中医,并谓之中医现代化。这为消灭中医留下了伏笔。中国工程院院士俞梦孙对中医现代化如此说:“正像钱学森先生说过的那样,医学的未来是中医的现代化,没有别的路了,西医也要走到中医的这条路上来。当然钱老说的中医现代化绝不是现在中医医院的样子。现在相当部分中医院的‘现代化’其实在毁中医。中医只有和钱老所提的系统学原理为代表的第五次产业革命的思想和技术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钱老所说的称之谓‘新时代中医现代化系统工程’”。
实现现代化是新中国为了赶超西方发达国家提出的伟大目标。其源头要追溯到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64年),在大会政治报告中曾提出“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到了第四届全国人大会时(1975年),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实现工业、农业、科技、教育四个现代化,将国防改为了教育,这是中国为赶超西方发达国家工农业科技教育而提出的奋斗目标。
从此,实现四个现代化成为20世纪中国人民赶超西方发达国家的奋斗目标。但四个现代化中没有医学,作为国家中医领域的带头人,原卫生部中医局吕炳奎先生从文革结束后,就一直在思考着中医现代化的问题,为了能了解当时西方科技的状态,并了解科技发展的未来吕炳奎不顾战争留下的残疾,一瘸一拐步行两公里去电影院观看美国科幻片“未来世界”,并且居然这样步行去看了七遍,体悟科技发展的将来与中医的关系,中医、气功与特异功能三者的关系与科幻的将来联系上了。中医要赶超世界医学即现代医学的目标,不是说说就可以达到的,而是要学习借鉴,通过实际研究,真正地去实践获得第一手数据才能达到。
因为,中医一直被西方学界认为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经验医学,没有理论。并且这在中国的西医界和科技界、文化界大多人士也同样如此认为,解决中医的现代化问题,不但要把中医的所以然说清楚,还要把中医理论在国人中普及,尤其是中国哲学方法对中国文化创立的指导作用,必须要让国人明白,在中国自古以来就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中国哲学方法,这是与西方逻辑方法完全不同的哲学方法,由于中国哲学方法的“失而复得”:2003年《中国哲学方法》经过近三十年磨练终于问世,因为中国哲学方法自古以来没有一本完整论述的著作,但又在古人著作中被应用,而今人却对此完全无知,故谓之失落;又因其是从大量古籍中和《易经》、《黄帝内经》中拔萃而出,故称失而复得。为此,中国人需要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重新认识中医学,学会用中国哲学方法把握事物研究事物。
中医现代化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现实问题!几千年来,中医一直在维护着中华民族的健康和繁衍生息,对各种疾病都是有极高的疗效的,是与中华民族及中国文化共生的而不可分离的,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脊梁!从有文字记载以来,中国历史上共发生瘟疫321次之多,都是因为有了中医,中国历代才没有像西方遇到瘟疫那样尸横遍野,人口骤减。中医对付疫情是有几千年的经验和理论指导的,从2020年新冠疫情看,中医对付它是轻车熟路,可以说是药到病除,说明中医的伟大!到了20世纪初,西方科学技术的大发展已经开始影响到了中国,中国在满清封建殖民(1644~1911年)和西方资本半殖民(1840~1949年)的近三百年来的双重统治下,给中国人民带来了贫穷愚昧和自卑,中国文化遭到了空前的灭绝性毁灭!西方文化在此期间被夸大,国人普遍认为中国落后是由于自身文化落后,加上对中国文化中的许多内涵只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一时间否定阴阳五行、否定汉字、否定中医的思潮甚嚣尘上,甚至中华民族的生存习惯、民俗传统也遭到取消,如燃放鞭炮防疫除邪的习惯、端午节喝雄黄酒祛湿、挂艾草防虫的习惯等等都被说成是迷信落后,不被人们重视了。好在这些年来民族文化复兴已悄然升温,国家把传统节日铁定为公共假日,这对中华民族传统的恢复有着推动作用。新中国初期一穷二白的社会经济状况和过去被殖民过的惨痛经历,在中国人头脑中挥之不去,就是新中国成立后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也没有彻底去除掉被殖民后产生的自卑感。西化成为压制中国文化的法宝,中医更是遭到了“科学”的蔑视和歧视。在新中国刚成立后的四年中,中医依然受到不公正待遇,卫生部在1950年第一次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邀请1929年提出《废止中医案》的余云岫参加,同意并接受了余云岫限制与消灭中医的提案(详见《挽救中医一中医遭遇的制度陷阱和资本阴谋》)。并按照提案直接对中医进行了西医改造,强迫中医们去接受西医的培训,不合格者不得执业,使得社会上中医一片萧条,老百姓找不到中医看病了,没有中医开药方,中药房几近关闭。直到1953年,时任中央文委副书记钱俊瑞发现此问题并向毛主席报告,毛主席得知卫生部党组书记、副部长贺诚、副部长王斌反对中医,并做了大量旨在灭绝中医的政策和措施,对此毛主席召开政治局会议将他们二人撤职,并号召各省第一把手要亲自抓中医发展,中医在此后才得到一个短期的大发展时期。然中医要真正得到创新发展,不突破几千年来保守的束缚也是难以实现的!中医如何发展、怎样发展已经提到日程上来,此时中医亟待休养生息,在这种对中医发展有利的形势下,江苏省首当其冲,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柯庆施根据中央政治局有关发展中医的精神,慧眼识人,将本是中医出身、时任省政协秘书长、省统战部副部长、曾是新四军浙东根据地创始人、华东海防纵队(海军前身)政委、被誉为“中医司令”的吕炳奎调任省卫生厅厅长兼党组书记,中医在吕炳奎的具体领导下,有了实实在在的发展。首先吕炳奎将卫生部强迫中医学习西医的中医进修学校改名为江苏省中医师资学校,建立了新中国第一所中医医院一一江苏省中医医院,任命也是中医出身的八路军军医由昆为省中医师资学校校长,从全省招收学徒出身、已有多年临床经验、有一定学术水平的、正值青壮年的中医师为学生,采取师生互教、相互讨论的形式教学,不仅培养出大量有真才实学的中医师资,在由昆先生具体主持下,同时还编写出27门课程的教科书,为今后中医高等教育打下了基础。这些学生在日后均成为中医界的翘楚,此是后话。江苏对中医复兴的经验,通过新华社播报,很快在全国推广,中医在新中国真正站起来了,由此,1956年昌炳奎被副总理谭震林推荐给毛主席,被调到中央卫生部任中医司司长。新中国中医的发展由此展开,尽管矛盾与困难重重,但在中央的支持下,原本设想要先设立四所中医学院,由于南京中医师资学校的贡献,由北京、成都、上海、广州四所中医学院,増加了南京中医学院,成为中医第一批高等教育基地。在中医学院刚成立时如北京中医学院,什么都不具备,没有师资,没有教材,学生们坐着马扎上课,根本不像个大学。中医司不管教育,吕炳奎就向教育司建议要不把学院迁到南京,南京校舍住房师资教材均完备,经上报周总理,周总理说堂堂北京还办不了中医学院?!遂同意先把原先批给北影的地盘划给中医学院建校,同时从南京调师资,才使学院教学走向正轨。后又陆续成立了11所中医学院,最终成立了23所,随着社会的发展,基本每个省都有一所中医学院。正是由于对中医教育发展的贡献,昌炳奎被誉为“新中国中医事业的奠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