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规模性返乡的相关数据指标
就业相关指标
脱贫人口务工规模:监测脱贫人口在本地或外地的务工人数,若务工人数出现大幅下降,可能预示着有规模性返乡滞乡的风险。如全国脱贫人口务工就业规模连续4年保持在3000万人以上,若某地区该数据明显低于平均水平且呈下降趋势,需重点关注。
务工收入水平:务工收入是脱贫人口维持生活和发展的关键,若收入水平持续下降或不稳定,可能导致部分脱贫人口因经济压力返乡滞乡。可关注收入的同比、环比变化,以及收入低于一定阈值的人数占比等。
失业率:特别是脱贫人口的失业率,若失业率上升且持续处于较高水平,会增加规模性返乡滞乡的可能性。需结合当地劳动力市场情况,分析失业人员的构成和原因。
产业发展指标
乡村特色产业规模: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是吸纳脱贫人口就业的重要途径,若特色产业规模萎缩、企业数量减少或经营效益下降,可能导致脱贫人口失去就业机会而返乡滞乡。可监测特色产业的产值、企业数量、带动就业人数等指标。
产业项目实施情况:关注乡村产业项目的实施进度、资金投入和效益产出。若项目进展缓慢、资金不到位或效益不佳,可能影响脱贫人口的就业和收入,进而引发规模性返乡滞乡。
社会保障指标
低保、特困供养等救助覆盖率:对于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导致生活困难的脱贫人口,及时纳入低保、特困供养等救助范围,可缓解其经济压力,减少返乡滞乡的可能性。需监测救助覆盖率和救助标准的落实情况。
医疗保障水平:医疗费用是脱贫人口返贫的重要因素之一,若医疗保障水平不足,脱贫人口因病致贫、返贫的风险增加,可能导致其返乡滞乡。可关注医疗报销比例、大病救助政策落实情况等指标。
监测预警指标
返贫监测对象数量:通过定期排查和动态监测,及时发现返贫监测对象。若返贫监测对象数量持续增加,说明存在规模性返贫的风险,可能与返乡滞乡有关。需关注监测对象的返贫原因和帮扶措施落实情况。
风险预警指标: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对可能导致规模性返乡滞乡的风险因素进行监测和预警。如自然灾害、重大疫情、经济波动等,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降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