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新,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博士毕业,现任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党委副书记,兼任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两次获得山东大学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曾在《自然辩证法研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山东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主持和参与10余项课题,其中主持2项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清瘦的体态流露出清逸的文人风骨,优雅的谈吐表现出深切的学者情怀,和蔼的面庞上洋溢着平易近人的微笑,这是吴文新给我们的初印象。缘起于思政课堂,醉心于马列典籍,致力于思政教育,扎根于一线工作,对于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院长、山东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吴文新而言,马克思主义思想是他的治学启蒙,是他的信仰之力。为政为教,亦师亦友,吴文新将责任谨记于心,将担当扛在肩上,以身作则展现党员鞠躬尽瘁一心为公的赤诚初心,以实际行动诠释山东大学的治学之志和浩然之气……
求学:千淘万漉虽辛苦,觅得信仰始到金
从贫苦乡村的穷娃娃到马克思主义领域的资深学者,年少时困苦的生活条件没有阻滞吴文新的前进脚步,在党“不让一个孩子辍学”的关怀照顾下,他以优秀的成绩考入重点中学——康杰中学。求学经历在他的心里深埋专注文科、热爱政治的种子,吴文新回忆,高中时接触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让他第一次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有了感性体悟。“这些理论在生活中是有迹可循的,我用这些理论看待生活中的现象,对于各类理论有了更加充分的理解。”高三那年,吴文新自行通读的《马克思传记》《恩格斯传记》和《共产党宣言》,更是让他迎来了思想上的转折点。自此,吴文新便始终坚守着马列信仰,这也成为了他此后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并成长为优秀党员的最初源头。怀揣着这一份热情,吴文新在大学修读政治教育专业,与马列主义和教书育人结下千丝万缕的缘分。
若用一个字概括大学时的吴文新,那便是“痴”。痴于阅读,他终日在图书馆与马列著作相伴;痴于课堂,他的笔记周密翔实,精心记录思索点滴;痴于学理,他引经据典写就两万字的优秀论文为本科作结。然而“一心只读圣贤书”并非他唯一的标签。课外,他积极组织读书会,参与各项活动,成长为自信大方、侃侃而谈的演讲者。本科四年带给他从学识到性格的全面蜕变,为他筑起理论与信仰的基石。
如同一股清泉,求学经历成为了他通向马克思主义的砖石,而马克思主义让他看到了生活的另一面,滋养了年少的灵魂。马列的修习开启了他对于哲学理论的探索追寻,为以后的人生道路埋下初心信仰的种子。
研学:丹心未泯创新愿,矢志不渝求是辉
本科毕业后在中学任职的吴文新也从不放松,他的研学之途从未停歇,反而在日积月累中得以凝炼,在教学实践中实现升华。功夫不负有心人,当了7年中学政治老师后,他终于回归学术道路,在硕博阶段继续开展研究,并不断缩小切口,确定了人学及休闲学的研究方向与道路。尽管在马克思主义的休闲学术领域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吴文新仍一再强调自己在这方面的努力远远不够。于他而言,成果得失并非科研路上的重点,能将专一勤谨的科研品质坚持下去是更需要注重的事情。
吴文新坦言,担任学院行政主管使自己难以抽出大块时间潜心科研,但繁忙的行政工作并没有消磨他创新钻研的热情。高强度的工作下,吴文新始终坚持着学术探索:工作繁忙时就利用碎片化时间搜索研究资料、积极思索探寻、做好灵感笔记,工作相对轻松的假期里就尽最大努力做科研、写论文。他将学术研究与行政管理的大工程贯通并落实到现实小事里,以“恒”与“实”的品质取得优良的成绩。
研学之路艰险难行,个中波折起伏,心态浮沉,寥寥几语道不尽,但那“长风破浪会有时”的信心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信念在吴文新的讲述中愈发鲜活。那份对马列主义的执着热爱和坚实信仰,成为他行进的恒久动力,使他研究的脚步扎实有力,让学术之路熠熠生辉。
为师:教学相长乐无穷,耳提面命师者心
缘起于初中毕业时为兄长代课,到博士毕业任教于山东大学威海校区,在数十年的教学生涯和数年的党政工作中,吴文新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他强调思政教育应更多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促进科学三观的培养。“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意在让我们了解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形成新的看待事物的方法和角度,用思辨的视角看待世界的发展和人生的得失。”在吴文新的心中,马克思主义不是高高在上的,它是人类文明的智慧结晶,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真理,是一种着眼宏观、着力大局的生活态度和人生智慧。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生和工作指导,以宏观视野影响代代学子,是他身为教师的责任与追求。
守正创新、不拘流俗,因材施教、教学相长,这是吴文新别具一格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之关注、辨释学生之困惑、引导学生之期待,这是吴文新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他认为,大学生正值三观形成的关键期,老师应该做好其思想的领路人。作为党员,吴文新将立德树人、政治素养培育放在第一位,他组织开展党的十九大及历次全会精神宣讲50余次,积极推出有思想深度、知识广度、情怀厚度的思政讲堂,举办经典读书会点燃学生对经典的热爱。在他的努力下,学院洋溢着崇德尚思的优良学风,吴文新也因此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喜爱和支持,由于热心指导学生实践项目而屡获省级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教学过程中的吴文新大多数时间是温和宽厚的,却也有辞色俱厉的时候。当同学们所犯的错误触及教学底线时,他也会严肃地对其加以指正,这样的批评“类似‘棒喝’一样,让学生有一种警醒感,引导他们去反思自己的问题” ,用他的话来说,老师爱学生,也分很多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是一种温和的爱;而疾风骤雨、鞭策驱动,则是一种激烈的爱”。当代学子的成长离不开适度的挫折教育,而他愿意做那个帮助学生走出温室,在室外的风雨磨练中不断壮筋骨、长才干的人。
党员:大道将行天下公,俯首甘为孺子牛
吴文新今年第二次被评为山东大学优秀党员,谈及党员身份时,吴文新再次提到了他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提到的一个关键字——“公”。干部职责为公不为私,这是中国共产党最崇高的信仰,也是身为党员必须践行的使命与职责。吴文新在采访中多次强调:“要坚定我们是共产党员的自觉,我们是党的人,就要为党分忧,为国分忧!”实践行动中,他始终遵循内心深处的“公”字原则,将之外化于一言一行。自担任教学部主任和学院院长职务以来,吴文新带领班子和全体教师有序推进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各项工作,集中大家智慧出台稳健的发展规划部署,全力投入“双一流”建设事业。在他与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学院的持续发展有了坚实有力的支撑,学科建设也迈上新的台阶。
怀揣着对党的忠诚和对工作的责任,吴文新在工作中发扬脚踏实地精神,拒绝一切“官样文章”,直言不讳、不惧挑战。不论是学院建设,还是学术研究,他都发挥着先锋党员的模范作用,大力推进行政层作风改善,打造务实高效的领导集体;着力筹划和打造优秀学术团队,为入职不久的年轻教师和硕博学生创造研究和发展的机会,使其学术工作得以更加顺利地开展。
从朴素的青年到温厚的师者,从党的资助下求学的少年到独当一面的优秀党员,褪去的是浮世铅华,留存的是青衿之志;逝去的是荏苒时光,不变的是初心信仰。情之所系,心之所向,坚如磐石,韧如蒲苇。吴文新说,未来,自己将继续秉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工作宗旨,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不懈奋斗,坚决完成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