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的海湾战争是机械化战争和信息化战争的分水岭,美军压倒性优势震惊了世界。科索沃战争中空军独立赢得了战争的胜利。2022年爆发的乌克兰战争是二战后欧洲爆发的最大规模的战争,乌克兰得到了美国和欧洲北约国家的大力支持,因而俄军没有获得明显的信息优势,战争狂日持久。2025年5月7日爆发的印巴战争,巴基斯坦空军6:0优势击败印度空军,粉碎了莫迪的狂妄企图,迫使印度同意停战。这是信息体系下第一次规模化超视距空战,凸显了信息优势的压倒性实战效果,这是海湾战争后军事上的再次震惊。信息化战争优势的获得是观念和理论不断变革、技术和武器装备不断发展、低成本规模化共同作用的结果。持久更新的优势观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人类历史上科学研究点燃照亮未知领域之光,光芒扩大开辟人类活动的新领域,新领域融入并变革人类活动体系,从而改变战争的面貌。从科学发现到最终用于战争,改变战争方式是一个需要持续投入资源的过程,效益如何关系战争的胜败和国家的命运。在演变进程中,长期战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华为发展壮大和能经受中美贸易战的冲击,是成功的战略指导的结果。新兴领域的发展是战争需求牵引和科技推动的结果。而科技推动和战争需求牵引结合的实现受优势观的制约。建军和作战都受优势理论的制约,本质上就是追求优势(至少摆脱劣势)及应用优势实现使命。作战是在优势理论指导下获得优势、应用优势战胜敌人实现使命的过程。优势越大,获胜越有把握。科技的快速发展,多个领域迎来革命性的变化,获得什么样的优势需要深入的研究,才能更好地建设世界一流军队。虽然抽象的优势程度好认识也好表达,但不同领域的优势具体形态及分析需要与时俱进,才能真正统筹规划切实在国防建设实践中获得需要的优势。
一、从技术到作战运用的序列优势
从科学发现到一个领域在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涉及到多个层面的优势观念和思想。
(一)空军发展的历史启示
陆军海军是活动在陆地、海洋上的古老军种,空军是一个相对年轻的军种。莱特兄弟1903年发明飞机后,1911年在意土战争中投入实战,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多国空军广泛参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英国、前苏联、意大利、法国、德国等先后建立了独立空军,空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海湾战争空军起了决定性作用,直到1999年科索沃战争,空军历史上第一次独立赢得战争。在空军自身来看,它是沿着追求几个维度优势发展:机动,飞得更快、更高、更远,螺旋桨时代到喷气时代;火力,杀伤力更大、更远、更准,从航炮到导弹时代以及激光和粒子束;信息,看得更多,更远,同时让对手看得更近,从目视到雷达和隐身;指挥,快速,高效,从人工决策到计算机辅助到智能化。美国空军为2035的发展提出了先锋项目的五项能力:全球持久感知,可靠的信息共享,快速有效的决策生成,破坏力和杀伤力的速度与范围,复杂性、不可预测性和规模。这实际上从5个不同的维度追求优势。
(二)作战优势牵引
不同的领域在战争中的作用最终取决于杀伤力和破坏力的类型和效率。在海洋、太空、生物和极地等物质领域,追求优势的维度:杀伤和破坏,大威力或精确需要的威力,准确的威力;投送,快、远、高、深、大等;信息,需求范围内有效感知;指挥控制,可靠的信息共享,快速有效的决策生成,持续有效的控制。投送、信息和指挥控制都是为有效杀伤和破坏服务的。网络领域产生最终效果的形式不同于上面的四个物质领域,具体形式有:一是对信息系统控制的物理系统的破坏,如震网病毒对伊朗离心机的破坏;二是对信息系统的破坏;三是断开网络连接;四是阻塞不能正常干事,如DDOS攻击;五是信息截取,为我所有;六是操纵系统为我所用。追求优势的维度:破坏,大范围,高价值目标;投送,不存在空间意义上距离障碍,对防护系统的穿透力,如利用后门、漏洞等;信息,需求范围内有效感知;指挥控制,可靠的信息共享,快速有效的决策生成,持续有效的控制。西班牙的大停电使社会陷于瘫痪,还没有找出停电的真正原因,欧盟是排除了网络攻击,理论网络攻击是可能达到这样效果的。明确了需要的作战优势,才能有谋求优势的方向。
(三)科技生产优势推动
科技生产优势是形成作战能力优势的基础。基础性重大科学发现,往往需要随后的重大技术突破,才能制造产品或武器。原子裂变原理发现后,只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迫于战争的需要,德国和美国才研制原子弹。美国在“曼哈顿”工程支持下,抢先研制成功,并在日本用于实战,从而开启了核武器时代。英国和德国差不多同时开启了飞机的喷气时代。英国弗兰克˙怀特1929年提出喷气飞机构想,而德国的汉斯˙冯˙奥亨1934年开始研究同样的问题。德国的He178飞机在1939年8月27日成功进行了试飞,而英国的E28/39到1941年5月15日才成功进行试飞。由于德国空军高层认识和决策上的错误,一直到1943年底都没有进行大规模生产;准备大规模生产之时,德国最高统帅又命令转成生产轰炸机,而不是战斗机,浪费了宝贵时间,使德国空军在战场上陷于被动。在信息时代,芯片是信息设施的基础,没有科技生产优势,就陷于被动。总之,技术优势、生产优势和质量基础上的数量优势才能形成新兴领域作战优势的坚实基础。
二、从单个领域到跨域协同体系优势
5月7日巴基斯坦空战的胜利是作战体系制胜。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使各领域力量集成为一个功能紧密协调的体系,联合作战成为基本作战样式。复杂体系的建设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协调规划发展。
(一)单个领域要素完备优势
一支部队的作战效能由物质力、环境适应力、战斗意志力、指挥控制力、使用武器和战术应用力、人员协同力和持续保障力等构成。作战时就是要因敌因势造成优势,利用优势充分发挥杀伤效果,达成作战目的,是有什么武器打什么仗。平时的军事训练和战备建设就是提高各种要素能力,为战时达成优势创造条件。一个新兴领域真正能在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除了本领域的武器装备外,一是要素完备,二是军事训练和战备建设追求要素优势和整体优势。由于一个新兴领域从技术突破到形成战斗力再到投入实战,往往周期很长,决策控制部门众多,实践中往往容易出现问题,难于达成要素完备的优势。在《网络作战战略构想》中指出“改造并使网络中心作战概念成熟将涉及许多非技术领域的工作,跨越了条令、组织、培训、物资、领导、教育、人员和设施多个方面”。这种全要素统筹发展的思想还是有普遍意义的。“重视尖端技术并不意味着军队编制体制方面的发展今后不再重要。战争的本质不会只由工具决定,而扔将由士兵与武器之间的互动来决定”。网络空间作战力量不同于传统作战力量,组织方式应有自己的特点。
(二)跨域协同优势
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造成了无网不成军、无战不经网的局面,跨域协同优势具有重要作用。跨域协同其一是网络和其它域的协同。网络杀伤渗透到陆海空天电各个领域,网络连接到哪里,理论上杀伤就延伸到哪里。网络空间不仅与其它四维空间重合,而且处于四维空间之中。通过跨域网络攻击可以对其它作战空间的武器、传感器、指控系统及设施进行摧毁、破坏、控制和利用。在“2050年美日太空网空大战”中,日本人通过间谍卫星上的微波武器,用微波传输的方式,激活了美国太空堡垒上的由日本人生产的电子元器件中的后门程序。结果堡垒上的电脑系统只会把日本发射的月岩导弹判断为距离很近,但却是毫无杀伤力的陨石。结果,月岩导弹准确摧毁了美国的太空堡垒。这是典型的网空太空跨域协同,获得优势,从而获得作战的胜利。其二是物理域的协同。物理杀伤的远程化(主要是各种远程导弹具有了克服物理实体上的距离障碍),如陆军发射岸基巡航导弹参与夺取制海权,发射反卫星导弹或使用激光武器等参与夺取制天权,等等。
实践上如何达成这种优势?一是关注单位协调,实现广泛理解,达成基本共识,以及彼此之间的密切协作。需要认识和明确不同领域在具体行动中的使命任务。二是明确计划、风险评估和不同领域各方的角色。需要不断优化计划方案的制订过程,明确的行动方法和程序,共同设计和制定跨域作战准则。三是通过训练提高能力。对作战的思想,原则,手段等在行动中能协调一致的应用。
三、从资源投入到产出的持久优势
一个国家总是处在战争与和平的交替状态中,有些国家是处在很长的和平状态。在和平时期,面对可能受到的各种威胁,进行必要的战争准备。从历史上看,一部分战争是参与国直接准备再发起进攻,或直接准备到抗击敌人进攻;还有一部分是形势的突然变化,仓促应战的;也有的是经过充分准备,敌人放弃了进攻企图,或者没有获得足够的优势导致长期处于准备状态中。对于直接的战争准备,如是短期的战争,新领域的发展总的看难于在战争中起决定性作用;如是长期战争或长期战争准备,新领域能发挥重大作用。发展过程中既要力求获得抢先优势,也要处理好优势的维持及替换。
(一)长期战争准备中优势替换
技术的突破和武器装备的发展既是不断进步的,又是阶段性的。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过渡,实质是优势具体形态的转换。当前 “网空发展的现阶段,类似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过渡时期。当时,空中力量作为一种重大和强大的军事工具已然崛起,但同时受到挑战。把当前的网空比照当时的天空,正相适宜”。太空也是如此。
准确判断优势的具体形态是前提。在资源受限情况下,维持优势及优势形态转换需要保持平衡,处理不好就会限于困境。这又牵涉到需求和供给的多个方面。F-22是首款四代机,独步天下,对对手有足够的优势;而维持低速生产代价高昂,因此国防部长盖茨下令封存F-22生产线。形势需要恢复生产,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及熟练技术工人。对需要很长的产业链才能完成的优势转换而言,更需要综合全面规划。2018年初,美国国防战略转向“大国竞争”,美国海军随后发布《舰队结构评估报告》与《30年造舰计划》,提出了355舰规划。一方面是争夺和保持对中俄的海上优势,另一方面是优势的维持。《30年造舰计划》明确指出,美国海军“扩军”的首要任务是“维持国内工业基础以实现海军建设目标所需的基本采购要求”。养活维持优势的产业链需要军民融合和维持技术优势前提下的适度军品外售。俄罗斯防空导弹能发展得好的一个原因是S-300导弹大量外销,有了较充足的资金,从而更新换代,获得新的优势。
(二)长期战争中抢先突破优势
从战争实践看,战争中的技术突破只有原子弹获得了具有决定性影响的优势,其它的总体看都没有获得决定性优势。陆上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发明坦克,在突破德军的阵地防御中发挥了作用,但不是那么决定性。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的虎式坦克虽然先进,也没有抵挡住苏联红军的数量优势。空中德军喷气战斗机投入战场同样没有获得决定性优势。德军V1、V2导弹由于弹的杀伤力不够,虽然对英国造成了重大损失,也没有起到决定性作用。
陆海空天电等物理域从技术突破到武器装备投入实战,周期都比较长,短期战争中战时难于取得决定性突破。网络空间作战的性质不一样,进攻能成功的基础是现有网络系统有缺陷,从而成功发现和利用这些缺陷和漏洞。至少在理论上是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就可能获得决定性优势的。美军从越南战争后期开始使用精确制导导弹,研制隐身飞机,F-117飞机1989年在巴拿马战争中第一次投入使用,到海湾战争率先进入信息化战争,获得对伊拉克的决定性优势。这些是美军在多场战争实践中不断变革,长期累积的结果。5月7日巴基斯坦空战的胜利是中国空军装备体系、作战理论和演习训练几十年的累积结果。
四、从单一使命到多种使命的兼顾优势
军队是为打仗而存在的,是国家或政治集团实现政治目标的工具。由于战略环境的复杂性,国家运用军事力量实现政策目标面临多种选择,需要不同的有针对性的优势。军事力量运用的强弱顺序是塑造态势,控制危机,遏制战争到打赢战争。从对国家生存发展影响程度看,强弱顺序是小规模的破坏、中大规模破坏,局部领土领海争夺,国家的存亡等不同强度的冲突和战争。
要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履行多种使命,需要明确的战略,确定具体的优势,兼顾多种需求优势的平衡。优势的具体形态应从两个方面来把握。其一是由在一定阶段技术上的领域力量的数量和空间分布,如北斗导航系统从局部、亚太到全球覆盖,提供导航服务。其二是不同战略行动途径对优势的不同要求,如在太空领域,是采用进攻性行动还是采用威慑性行动维持存在,对力量体系的要求是明显不同的。从网络舆论战、反恐作战等低强度行动,到核威慑甚至核战争等高强度战争,新兴领域都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在有限资源情况下,需要兼顾多种需求,建立起满足需求的平衡优势。至于实践中平衡的优势(或者能够容忍的劣势)是什么状态,不是那么容易能确定。需要合适的分析或推演工具来确定。1983年6月,美国防部进行了为期两周的“骄傲先知83”兵棋推演。推演发现当前欧洲防御力量和战略存在缺陷,后来美国国防部长对美国的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包括禁止在五角大楼的战争计划中采用以下策略:基于预警的发射、常规水平升级、早用核武器以及针锋相对的核交战。新兴领域的发展,需要发展相应的分析工具和手段,为制定战略提供有效的支持。
【文/吴先翔,作者原创投稿,授权188金宝搏体育官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