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知丧失了实事求是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最近,笔者在网上看到一个网友这样说:
现在很多人都忘了,四十年前买东西要粮票,三十年前还有很多人吃不饱,好像今天的一切都是自己的本事,但真是这样吗?其实你们要的民主,文明,自由并不远,就是我们晚一年建国的邻居,中国印度同一起跑线,先天条件甚至比我们好,但你希望中国像印度一样吗?如果你真的可以公正的看世界,就知道今天的中国,走到今天的这一步有多难,换其它政府真的可以做得更好吗?国家现在是有许多的问题,但我相信会越来越好。但如果有人试图用搞乱国家来牟利,一定不会有好下场。
笔者认为,这段话本来是反驳那些认为“外国月亮比中国圆"的汉奸公知,动机是好的。可是他偏要对建国前三十年踩上一脚。好象是不说前三十年的坏便不会说话,或者说的不那么理直气壮。
笔者这样回复他:
相信你不是最坏的人,相信你也希望国家好,社会好,但是你否定了前三十年,就决定了你的思维是混乱的,就象你评论中所表现出的那种状况,前后矛盾。
有许多公知都是从否定前三十年开始的。
他回复说:
我从不否定某个时代,而且我也没经历过,只评价过去自己看到的。现在社会的问题也在于,很多人看到的经历的不去相信,而是相信自己想象的。
说到这里,问题就暴露出来了。什么问题呢?
我再次回复他:
你说话又不严谨了。你刚说自己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你是怎么看到那个年代使用票证的?这不是自打嘴巴吗?
不错,中国实行票证不假,但实行票证的原因,措施与结果你具体搞清了吗?
这时有一个人帮我给他解释了这个问题:
40年前要粮票,正是为了你不会让你花50万马克卖一个面包的下场!
这里就暴露了某些人思维的缺陷。正如那人回复我的问题:“很多人看到的经历的不去相信,而是相信自己想象的"。
笔者要问某些公知:
你自己看到的就一定是真相?难道不会是表面现象?或者别人刻意给你制造的假相?有些问题难道就不需要自已实事求是的调查研究,认真分析一下,去伪存真,由表及里,通过现象看本质?
就比如说,在物资馈乏的年代,难道不是通过发行票证,统筹控制市场,保证市场供应的公平合理,保障普通民众都有机会享受有限物资供应,而应象一战后的德国一样,放任市场自由交易,使得一块面包卖到50万马克,惹得德国民众民怨沸腾才甘心吗?
这种情形不仅表现在一战后,在如今的美国洛杉矶大火中,也有出色的表现。当众多民众因消防救援不及时,家产被大火吞没损失惨重时,那个掌握水源的财团却可以雇佣更多的消防人员前来保护自己的家产,用水灭火,一枝独秀。
这前后对比,如何不激起美国公众的愤怒呢?
笔者今天单独把这件事拎出来,是相告诉各位,有许多公知都是从否定毛泽东时代开始的。他们常常标榜“实事求是",但是他们的“实事求是"是指“看见即所是",而不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客观事实中寻找规律性的东西。诚如有位网友所说,票证经济避免了一块面包卖五十万马克的灾难上演,从而保证市场供应相对公平,而是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的表面现象,反问别人:看到的经历的不去相信?更何况,有人还真没经历过那个时代,就根据别人的描述,机械地重复:毛泽东是个挨饿受冻的时代。
通过以上事实证明,公知们普遍丧失了实事求是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面对躺平的年轻人与整个社会的焦虑,公知们普遍选择了无视与回避
公知们否定毛泽东时代,往往是从毛泽东时代“挨饿受冻"开始的。就象文章开头那位网友所说的那样,通过嘲讽票证经济来挖苦毛泽东时代的物资短缺。
许多人的争论也停留在毛泽东时代的贫穷落后层面上。
笔者认为,无论任何时候,社会上都会出现穷人与富人两个群体,在国家层面也是如此,以贫富论会出现“富国与穷国"的区分。
在毛泽东时代,中国人与英美欧国家相比,普遍贫穷。在新中国刚建国那一会,全国都处于一穷二白的状况。
有些人说难道不是毛泽东时代的罪过?笔者认为这是由历史造成的,毛泽东继承的是一个积贫积弱,又被战火摧残了几十年的国家。他的功绩就在于领导全国人民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勒紧裤腰带搞建设,用短短二十八年,就克服了各种困难,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既无内债,又无外债,工业门类齐全的社会主义工业国。
有人说,这叫“越穷越有理"。笔者认为,贫富出身自己不能定,就比如说你出身于当时中国这个穷国而没有出生于美国富国一样,这是你的命。而出生于贫穷的环境中能遇上贵人带领你克服各种困难,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由穷变富,时来运转,就是你的运。毛泽东时代那批人,包括大寨的陈永贵,修红旗渠的林县人民,他们赶上了那个时代。那个精神是可歌可泣的。
对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农业大翻身,粮食产量增长,农民一下子吃饱穿暖了。对于这个了不起的历史功绩,许多公知跑出来说,这是土地承包的功劳,一包就灵,农民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而另一些人反驳说,这是毛泽东时代农业科技发展的结果,土地改良、水利建设、农机运用、化肥农药、良种推广综合作用促使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现在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你还真没办法区分。
问题来了,现在社会上有相当一部分青年由于就业困难,收入有限,生活成本高而感到压力山大,他们对于生活普遍感到失望,前途渺茫选择了躺平,他们不婚不育,以至使中国人口呈直线下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因市场内卷,销售困难,资金链断裂而面临破产倒闭的境地。整个社会面临经济危机的阴影。这和当年毛泽东建国时面临的情况有点相似。
有部分公知一直在吃饱穿暖上争功。现在毛泽东时代己经远去,全国完全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请你用“一包就灵"“敢闯敢试"的改革精神,帮助这些贫困户走出困境,改善生活,让青年人看到希望,支楞起来,不再躺平,让民营企业家们重新获得订单,增加销售,改善财务,重获信心,让整个国家社会经济生活重新焕发青春。这样行不行?你们有这个信心,这个勇气,这个智慧吗?
笔者认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人家那时代怎么样,他们的表现有目共睹。你现在这个时代怎么样,能不能有那个时代人的表现,会不会也给历史交上一份完美的答卷?
笔者还发现,对于应对当代人面临的难题,公知们普遍选择了回避与无视,更不要说有什么智慧与勇气。他们的思维就定格在上世纪“吃饱穿暖”的争功阶段上,对于现在青年人,企业家以及普通民众面临的焦虑问题,没有一个人敢于正确面对。更何况,他们长时间聚焦于吃饱穿暖问题,无形中也滋长了普通民众的享受意识,淡化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与克服困难的智慧与勇气。使大家在直面困难时表现为惊荒失措,信心低落,消极躺平。这无疑是非常危险的。
不知公知们是否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当一个穷人深陷困境焦虑万分时,你除帮不了他什么忙,反而大谈前人的过错,你想人家会对你什么反应?杀人的心都有。
三、公知们从赞成土地承包开始,到思想投降帝国主义结束
笔者翻了许多公知的个人主页,特别是一些体制内公知的个人主页,发现他们的思想变化有这么一个发展脉络:赞成土地承包,赞成能人经济,主张自由竞争,反对集权主义,反对“极左"思潮,倡导“自由民主”,崇尚西方文化,宣传人性自私,向往西方世界。其实,他们心中只有浓浓的个人自由主义思想倾向。
简单总结一下,那就是:公知们从赞成土地承包开始,到思想投降帝国主义结束,“个人自由主义"贯穿其中。
笔者认为,这一切的思想变化,都是从土地承包开始的。源于1978年的安徽小岗村的土地承包,是中国社会的一大社会变革。本来这只是十八个农民试图脱离集体束缚,重回个人单干生产方式的历史回潮。但引起了一些远离农村的知识分子重视,他们赋予这些农民许多历史光环,什么“解放生产力",什么敢想敢干,什么“调动积极性",等等,种种溢美之词都用在这次不起眼的历史事件上。
这其中内在的因素就是在小岗村的土地承包事件唤醒了他们思想中沉睡的“个人主义"思想意识,并根据整个八十年代的“个人单干”改革进程赋予了无限的暇想。“能人经济”是就是那个时代的一大思潮。
有人是这样评价能人经济的:
说来说去,现在是能人经济。要解决经济发展问题,首先是解决人的问题。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因素,也是决定性因素。人的认知能力品德才华机遇机运是很不一样的。给德才者以机会,是社会最低发展成本。人若有问题,任何好政策好想法落实不了,都是白搭。开放搞活,在既定框架下,把能人推出来,是最快最有效的办法。纵观周围,搞得好的地方,让能人革命,能人推能人,越干越好;搞得差的地方,革能人的命,越能越先倒,越干越差。经济就是水,水的最大特性就是流动,画地为牢,固步自封,各行其是,水不流动了,经济怎么搞活?经济不活,就业,税收,公共支出,社会稳定,都会出问题。
这种“能人主义”的思想主义意识与部分知识分子的精英意识是相吻合的。因为有相当一部分精英知识分子,是通过升学教育,高等考试产生的。他们人生的第一课就是学校中的升学竞争。虽然学校教育也倡导集体主义,但是由于分数定乾坤,谁也不想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于是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同班同学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能考上大学的同学自然会成为知识精英,他们的信心膨胀,自认为自己能力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潜力无限,成为社会精英。与此同时,他们看不起名落孙山的落后生,曾经的同学。从思想意识上,鄙视他们。不信的话,你看看他们是如何评价“左棍"的,第一句话是什么?“他们没有文化,缺少教育,没有素质”,那熟悉的语言,曾经的味道,太熟悉了。
正因为相同的经历,使他们对社会上的经济能人给予了无限的好感,在思想上碰出了智慧的火花。他们同样认为“开放搞活,在既定框架下,把能人推出来,是最快最有效的办法”。小岗村的改革就是这样的“开放搞活",他们给予无限的支持。
一些人远走他乡,到北美硅谷去发展,也是知识精英们所说的“给德才者机会”的一种表现,他们认为这样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没有什么值得厚非的。于是安徽那位被同学们轰下台的教授就发表了“考得好世界女人任你挑"的惊世骇俗宏论。
就是那个不起眼的小岗村土地承包改革,导致中国原本统一的思想意识分裂成了“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两大政治意识形态。
在这批精致的个人利己主义者思想中,只有个人利益,个人奋斗,个人前程,个人财富与个人荣耀什么的,从来没有什么集体意识、国家利益,他人利益什么的。你想想,这批人进入社会,从事经济活动,执掌国家政权,他们会给社会帶来什么?
小岗村的土地承包改革,一个最主要的后果就是破坏了“带头人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劳动集体组织。
当年,毛泽东领导革命,最主要的方法就是“有思想觉悟的带头人与迫切希望改变自己命运的人民群众相结合",组成一个团结一致的集体组织,爆发出强大的战斗力,共同改变自已的命运。在毛泽东时代,大寨的陈永贵,河南林县的杨贵书记,还有河北周家庄雷金河书记都是靠着这种组织创造了经济奇迹。现在有句话叫“永远跟党走"就是这样来的,党就是帮助我们改变命运的贵人。
小岗村改革的后果就是把“带头人与群众"相结合的这种组合直接解体了。带头人不再带动群众共同前进,而是自己玩,于是“带头人"变成了脱离群众的精英阶层,集体经济悦变成能人经济。人民群众也不再依靠集体生活,演变成各顾各的个人奋斗,集体意识迅速淡化,个人主义不断滋长,不再有爱国主义、团队精神与集体合作。这也能解释,为什么改开之后,先富不再带后富,因为“精英与人民"的联盟解体了。
我们看到了,他们推崇的小岗村改革,“一夜跨过温饱钱,三十年未进致富门",如果不是上级派了一个第一书记加以维持,不是国家拔款装点门面,小岗村人说不定早就第二次重操旧业,背着花鼓走四方了。
再后来,我们看到了一种新情况,作为先富起来的一些经济能人,积累了巨大财富,他们直接违背了先富带后富的教导,又害怕那些后富们起来造他们的反,于是纷纷收拾细软,卷款潜逃,在大洋彼岸安家乐户。中国反倒成了他们的经济殖民地。这也是某些中国公知从文化思想上投降帝国主义的社会经济基础。
令人大跌眼镜的问题是,这批逃离中国的富与精英,在中国害怕别人瓜分他的财富,逃到美西方也逃脱不了被瓜分的宿命。包括特朗普等人在内的美国权贵,认为这批逃离自己祖国的中国精英们不地道,他们中有部分人可能是他国的罪犯,他们把美国当成了可以容纳任何不良分子的垃圾桶,因此对这些人包含了深深的敌意。在某些美国人的推动下,美国国会通过了《亚裔细分法》,将逃美华人打入另册。象硅谷银行破产的事件中,中国公知精英们又被列成了储备资产被优先破产清零的照顾对象。命运和这些人开了个玩笑,不为中国社会作贡献,就得为美国政府作贡献。
2024年5月份,笔者专门写了篇文章《从“东亚病夫"到“亚裔细分法",美国华人苦难的历史并未走远 》,专门分析了美藉华人的待遇问题。有些中国富人,比如香港某首富,曾移民到英国,结果受到西方惊吓,又跑了回来。
相反,被中国公知否定了的毛泽东,从未走远,他被美西方政要崇拜有加,每当情况紧急,都会把他请出来,“指导”他们工作。毛主席的红宝书(毛主席语录)曾被政要们多次引用。这与被打入另册的中国富人精英公知待遇截然不同。
还是在《从“东亚病夫"到“亚裔细分法",美国华人苦难的历史并未走远 》一文中,笔者这样说过,强大的祖国是海外游子的坚强后盾,美国人从《排华法案》的废除到《亚裔细分法》的立法,就是因为某些公知否定毛泽东,自毁长城所致。他们不仅否定了毛泽东,而且否定了站在毛泽东后面的千千万万人民群众,以及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人民组织。否定了这些之后,还剩下什么呢?也就是一盘散沙而己。
https://m.toutiao.com/is/on4an-QWF0Q/ - 丢掉了毛泽东的“斗争精神",你只能变成“奴隶"
最近,邻国伊朗面对美以的极限打击不敢出手反击,委曲求全,被世人嘲笑。为什么?就是因为伊朗国内的公知太多,内奸太多,总是对美国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这与中国境内的某些公知心态何其相似呢?
【文/市场经济思考者,本文为作者投稿188金宝搏体育官网的原创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