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说明的什么叫“负增长”和“人口负增长”。
几十年来,唱得最响亮的所谓“负增长”与“GDP”等应该是某些说教精英从域外引进的统计学术语。
提起人口负增长,百度上大概意思说,年度死亡人口虽然比年度新出生人口要多,但是新出生人口始终没有停止,这继续新增的人口与死亡人口两相对比,就形成了出生人口为负数,这个负数就叫所谓的人口负增长。
市场化后为什么会造成人口负增长?
在过去,一般受战争、自然灾害、环境条件恶化的影响会造成人口负增长。
在和平环境的当下本不应该出现人口负增长,然而我国近几年确实出现了人口负增长。对此,国家权威部门和权威人士认为是人口老龄化的结果。
而社会各界则普遍认为是由于贫富差距太大,经济萎缩,就业难,挣钱难,结婚、生子、养育、住房、教育、医疗等成本太高,加上生活快节奏和许多年轻人对上流社会生活的向往,或者是受西方丁克思维的影响,于是,有些年轻人他们看不到人生未来,就作出了不愿婚配和繁衍后代的很不明智的选择吧?
以上这些分析和看法,的确是实实在在存在,也基本概括了人口负增长的比较直白或间接的因素。
其实引起人口负增长最核心的因素应该是就业难和分配不公(政治、经济、资原、权利的分配)。
可以想见,一个人连就业都解决不好,何谈立家、立业、立志、立德和奋斗一生。许多青年男女(有权有钱有势和家景特别殷实的除外),他们在经受如医疗、教育、住房、高消费、快节奏等巨大压力下有什么资源去谈婚论嫁、结婚生子、养育后人?又怎能去设计人生的美好前途和命运?在当下,即使再能干、学识再渊博,一旦找不到如意的工作,或者,即使找到了工作,其专业多不对口、所学非所用,薪酬多不遂愿,如此一生,能发挥多大能力?能有多大建树?何谈报效国家和社会?何谈感恩祖上和家人?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要找到就业难的起因?
所谓就业,应该是两种社会体制(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有着各不相同的就业方式。
一种是社会主义体制下的就业方式。
她体现的是人民当家做主人,每个人的就业权和就业后能受到终身保障,决不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对就业者随意打压、人格侮辱、克扣工资、开除公职等等。如国家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街道企业、民办企业等等工作人员,无论职位高低,他(她)们都是单位的主人,有权参与单位各项管理,有权监督领导,有权罢免不合格领导。遇事群策群力,不搞一言堂。工作人员有各种人权保障、工作保障、福利保障、分配保障,有享受一视同仁的各种服务和福利待遇。没有长期、短期、临合工一说。从参加工作那一天起就是法定的正式职工,这叫终身有保障的就业,也叫真正的就业。
在我国,自某个时段引进外域市场“先进”经验,对国有、公有、集体所有进行全方位大刀阔斧“改制”,除国家政权机关,部分事业单位,为数不多的大中型国有企业外,绝大部分工矿企业和集体企业转型为民营或个体企业,承包给私人。
靠这些私企真正能解决就业的系数十分弱小,即使在就业政策的高压下,所谓的就业也是受老板们心情好坏、企业效益多寡,予以不定性且随时可进可出的“就业”,劳动待遇、劳保福利毫无可靠保障,完全成为不稳定的名义上的就业,事实上的虚假就业,或者叫零就业,也叫假就业。
在过去,就业者是主人公,现在被大小老板颠倒为雇佣关系。于是,就有了如西方资本体制和旧中国资本体制的大小、长短合同工,临时合同工、谁需谁雇的短工。
在此转型中,即使原有的大量的老中青员工也被强迫下岗,未下岗者被转型为长期合同、短期合同、临时合同工(领导、老板除外),其权利、待遇、岗位保障全由领导(老板)说了算。
可惜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大小领导、权威部门、权威人士追溯、分析、统计改制前全国所有的国有、全民所有、集体所有、个体所有企事业及行政机关有多少个就业岗位?每年能就业多少人?
另外,农村人民公社未被强迫解体前的县乡镇企业、事业,生产大队,生产小队的企事业,诸如乡镇供销社、信用社、食品站、粮站、煤站、各类加工房,医院、学校(包括民办高、初中、小学),农机站,蚕桑,养殖、果园、农付产品加工、农业技术推广站等等;大队村村有幼儿园、小学、卫生站、科研小组,各类农产品加工房;大的条件较好的生产队也办有队办企业等。这又是多少个能就业的单位和岗位?著名专家温铁军教授经调查得出结论,农村这一块至少有1.2亿个就业岗位。
农业大包干后,人民公社退出了历舞台,随着公有制的被改制和转型,那些就业岗位从此土崩瓦解。
在农业大包干后的短暂春风下,农村部分剩余劳动力也跨入“八仙过海”大潮,一部分人弃农经商,一部分人半工半农或弃农从工,逐渐以先驱带动后续劳动力拥进城市、矿山、工厂,给改制后的境内外大小企业主奉献了廉价、吃苦耐劳、低福利、低索求的劳动成果,同时带动了城镇化和房地产业的兴起。
而在此间,广大农村人却在不知不觉中,离农村越来越远,对农村的感情也越来越生疏。于是,农村原有的机械化程度被抛弃,留下的妇女、老弱病残劳动力不得不再一次回到原始的农耕时代。随之便出现了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和农业发展后继无人等三农问题!就出现了城市与农村两大块严重失衡状态。
在此大潮中,各路资本势力紧紧抓住这一良好机遇,用房地产,市场运营,水电气,物业环保,交通运营,医疗、教育、养老产业化等手段将人们套牢,然后通过官方拟定政策,制定法规,又将各种资源全部集中到城市、揽入他们手中,以此牢牢捆绑住城市居民和一批批进城务工的农民。
几十年来,在别人精心设计好的城市化之怪圈剧作中,已有60%以上的农村人口放弃世代赖以生存的土地进入城镇,义无反顾地把自己的生存权交给了市场,交给了水电气,交给了高房价,交给了任由宰割的医疗、教育、物业、交通运营等。
为提高农工商的“政治”待遇,他们巧施心计,将普天之下农工商学兵人员统改为居民,以体现政策性公平征收税费及受处罚一律平等,唯有待遇拉开了距离。
60%以上的农民进城确实带动了城市的繁荣,遗憾的是多少良田无人耕种或被开发它用,如建房、建农家乐、建旅游景点,致使农村生态遭遇到历史未有的严重破坏。
………
当故事演绎到经济大萧条,腐败纵生,国库干瘪,寅吃卯粮,产业链断裂,农村经济被掏空,大量耕地被抛荒,在岗人员朝不保夕,千百万竞岗者单靠公务员行列、事业单位、少量大中型国有企业、宗族式私人企业、变換不定的小商小贩挤出的那几个岗位,本是杯水车薪,要几十、几百,甚至上千人竞争一个岗位,可见就业的难度已是难于上青天?
即使在无数竞岗者中脱影而出,拼得一岗半职,入职后还得经受各项“三六九等”的磨炼。此时的年轻人经过几年或多年的竞岗准备、考试,己由20多岁的青年学子磨成了接近而立之士。
初上岗者绝大部分人收入不会尽如人意,想急切安家立业、耍朋友、谈恋爱的必备经济条件、物资条件基本没有成熟,有的连普通消费条件都满足不了,更无法在成婚论嫁上突破民间世俗三大件,“有车、有房、有钱”的枷锁。他们在万般无奈的条件下,不得不婚姻躺平或崇上外域传来的“丁克”道路?
而竞岗不成功的另一部分人他(她)们想不想成家?想,想不想结婚生子?想,面对高消费,快节奏,没有工作,没有经济来源,连自身生存都存问题,又怎能有条件谈婚论嫁及繁衍后代,养育儿女呢?
鉴于大批乡下人拖儿带女进城为城镇化作贡献,他们基本牺牲了千百年来,世代赖以生存的农耕基础和农耕文化。致使原有的完整的农村架构不复存在,致使大部分农村资源已被掏空,许多耕地已被荒废或占为它用,许多农付产品种仔已被中外资本势力袭断。
如今,那些进城居家的农民己厉几代,对种值技术日渐生疏,吃苦耐劳的老农民己快断代。这让他们再也回不到农村去了。
时代注定他们只能在城市化、市场化的怪圈中周旋,生活质量好坏,繁衍后代的能力和多少与全体国民一样,只能取决于农村振兴与秃废,只能取决于城镇化、市场化的繁荣与败北。
综上,才是人口负增长的根本原因。
2023.11.7
【文/人鬼鉴,本文为作者投稿188金宝搏体育官网的原创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