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00年前的4月,毛泽东、蔡和森等21位优秀青年创建了新民学会。他们初心闪亮,奋斗向上,使新民学会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举足轻重的革命青年组织,在中华民族百年沧桑巨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新民学会成立100周年之际,《湖南日报》特约刊登夏远生同志的纪念文章,带您回到那如火如荼的激情岁月,重温革命先驱的奋斗与荣光。
民族复兴千年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
弹指一挥间。毛泽东、蔡和森等一代优秀青年创建新民学会,已届百年。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命运发生了沧桑巨变。立志改造中国与世界的新民学会,在其中推波助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抚今忆昔,意往神追,我们向以毛泽东、蔡和森为代表的新民学会先辈致敬!
一 致敬初心闪亮的一代青年
1918年4月14日,星期天。长沙岳麓山下,湘江西岸,春枫翠柏,花红柳绿,草木生辉,到处是生命的律动,充满了勃勃生机。蔡和森的家刘家台子,掩映在绿树草丛之中。
在蔡家的庭院和堂屋中,十四位青春焕发、风华正茂的青年相聚在这里,他们是: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萧子升、李维汉、陈绍休、萧三、邹蕴真、张昆弟、陈书农、邹彝鼎、周名弟、叶兆桢、罗章龙。和当天未到会的陈昌、周世钊、罗学瓒、熊光楚、曾以鲁、傅昌钰、彭道良一起,总共21名志同道合的三湘青年,发起组成了著名的青年进步团体——新民学会。
这样,“长沙城的先进知识分子和进步青年第一次在一个团体里组织起来”,汇合了一批青年精英,后来发展到70多名会员,都是值得一数的风流人物。或许,当时新民学会会员们并没有意识到创会的深远意义,而为他们的聚会忙着烧菜做饭倒茶的蔡和森的家人葛健豪、蔡畅、刘昂等人可能更不知就里,但是中国百年来翻天覆地的历史,充分证明了新民学会改天换地的力量和价值。
新民学会成立大会在上午11时开始。首先,通过了毛泽东为主起草的会章。会章采“大学之道在新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之意,定名为新民学会。求新求变,新风扑面。学会的宗旨是“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新人新志,新锐新潮。规定会员必须遵守五条会规:一、不虚伪;二、不懒惰;三、不浪费;四、不赌博;五、不狎妓。标新立异,除旧布新。毛泽东的《新民学会会务报告》分析新民学会肇建时说:“诸人大都系杨怀中先生的学生,与闻杨怀中先生的绪论,作成一种奋斗和向上的人生观,新民学会乃从此产生了。”可以说,这些铸成了新民学会先驱者的美好初心。
新民学会自成立起,就是一个认真、严肃、奋斗、向上的先进青年团体,它的会章和会务无不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充溢着求知欲和发展、创造、开放精神;而且会员素质良好,头脑清新,没有陈腐气,富有奋斗精神、牺牲精神,勇于改革生活,积极进取发展。他们在中国新旧时代交替、社会激烈碰撞之际,怀着一腔热血豪气,无所畏惧地去上下求索、创造新的生活。这是新民学会能够在五四时期青年社团风起云涌的情况下,迅速崛起,成为举足轻重的革命青年组织的重要原因。
新民学会团结凝聚了一批有血性、有志气、有抱负、有担当的优秀爱国青年。他们朝气蓬勃,目光远大,“真心求学,实意做事”,树立了奋斗和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破旧立新,与日俱新,想为改造国家、改造社会、改造自身作一番事业。正如毛泽东同会友周世钊的谈话所说:“我决心要为全中国痛苦的人,全世界痛苦的人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1920年10月,以新民学会会员为骨干的工学世界社,在法国蒙达尼公学召开社员大会,赴法勤工俭学骨干蔡和森、李富春、李维汉、张昆弟、贺果、李林、颜昌颐等30多人参加会议。多数社员赞成“信仰马克思主义,实行俄国式的社会革命”的宗旨。1921年1月初,大雪满城,景象簇新。毛泽东在长沙主持新民学会新年会议,讨论决定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学会共同目的,选择“激烈方法的共产主义”,把新民学会的大多数会员引上了选择马克思主义理想的道路,为中国社会的改造和建设而努力奋斗。
改造中国与世界,走十月革命的道路,是以毛泽东、蔡和森为代表的新民学会先进青年的人生追求和社会理想。为此,他们积极参加了中国近现代史上一系列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致力于改造中国与世界,改变民国建立后中国仍然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重压迫的悲惨命运,探寻中国人民的出路与前程。
“信仰马克思主义,实行俄国式的社会革命”“改造中国与世界”“激烈方法的共产主义”,就是新民学会一代青年确立的初心和理想。美国学者特里尔评价说,毛泽东创建了一个完全意义上的政治组织,称作“新民学会”,这是湖南的天空中第一盏红色的信号灯。
初心点亮方向。新民学会会友,在毛泽东、蔡和森的引导下,走上了人生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
二 致敬开放进取的人才集团
信仰为魂,主义为根。新民学会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传播,培养了一大批树立革命信仰的早期共产主义者,为中国革命、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为中华民族解放复兴,储备了雄厚的思想基础和人才基础。
新民学会的成立和活动,为志同道合的青年“扎堆”“抱团”打下了组织基础,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他们还得四处寻找毕业后的人生出路。
在民国初年、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下,湖南青年向何处去?成为毛泽东、蔡和森等一班青年领袖所思考的首要问题。
毛泽东在阅读西方伦理学、研究“开放时代之特征”的时候,总结出“道德哲学在开放之时代尤要”,在求索奋斗中率先表现出开放开拓、敢做敢为的时代精神,成为湖南青年向国内国外开放、发展、进取的倡导者和组织者。
新民学会初建,就作了向省外、国外开拓发展的决策。“年少峥嵘屈贾才,山川奇气曾钟此。君行吾为发浩歌,鲲鹏击浪从兹始。”他们希望青年人胸怀求学济世的远大抱负和壮阔情怀,担当起拯救天下、整顿乾坤的历史责任,创造国家和个人的美好未来。
毛泽东认为新民学会会员应该大力向外发展,指出:人才最要讲究经济,不然,便重迭了,堆积了,废置了。我们同志,应该散于世界各处去考察,天涯海角都要去人,不应该堆积在一处。最好是一个人或几个人担任去开辟一个方面。各方面的“阵”,都要打开。各方面都应该有打先锋的人。
新民学会确定了“国外发展”和“国内研究”并重的开放战略后,实行“中外研究法”和大开放的发展方式。一方面,毛泽东、蔡和森等组织湖南赴法勤工俭学运动,一部分会员到南洋群岛从事华侨教育事业,向国外开发进取,先后有346个湖南青年放洋欧洲、求学法国;另一方面,毛泽东等又坚持留在中国这片热土上,向省内外发展探索,研究和解决湖南和中国的问题,“从事实际的改造”。新民学会在国内外的两支劲旅,并驾齐驱,相互激励支持,共同努力奋斗,最后殊途同归,集合于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之下,谱写了湖南青年开放奋斗的光辉篇章。
罗章龙当时写诗曰:“济济新民会,风云一代英。”毛泽东评价说:“这个学会对中国的事情和命运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们人数不多,但都是思想上很认真的人。”“学会有七八十名会员,其中许多人后来都成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史上的有名人物。”
新民学会中,不但涌现了以毛泽东、蔡和森为代表的一批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还有一批学有所成的专业人才,在实业救国、科学救国、教育救国、文化救国中同样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如师从居里夫人、攻读放射性物理学的劳君展,著名教育家张怀、周世钊,享誉南洋的华侨教育家张国基,旅美医学家李振翩,中法文化交流先锋人物萧子升,知名教授魏璧、陶毅、周敦祥、杨润余、任培道、吴家瑛、陈书农,成就斐然的美术家曾以鲁,文史馆员邹蕴真、李思安,巴金称为“一位有理想、有干劲、为国为民的教育家”的匡互生,新闻工作者黄醒、唐耀章,毛泽东称赞为“哲嗣政教长才”的罗宗翰……他们为近现代中国科教文化事业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特别值得指出的是,78个会员中,只有两三个人后来堕落为反动分子,其他70多人皆是引领时代进步潮流的仁人志士,说明新民学会确实是一个独领风骚的人才集团。
三 致敬上下求索的创新精神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的不朽生命,在毛泽东、蔡和森为代表的新民学会群体中得到了延续和再生。
1919年的五四运动,不但在政治上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狂飙,而且在思想上、精神上打破枷锁、清除蒙昧,在组织上、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五四运动,对毛泽东他们来说也是人生道路和革命历程中的关键环节。
湖南先进青年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痛打章宗祥,火烧赵家楼”的闯将就有湖南罗章龙、匡互生、罗汉、钟巍。5月7日长沙学生就上街举行爱国示威游行,三湘四水都掀起反帝爱国斗争热潮。陈独秀曾称赞毛泽东、邓中夏等人是“一班可爱可敬的青年”,撰文《欢迎湖南人底精神》。毛泽东、彭璜、何叔衡、李维汉、柳直荀在长沙,蒋先云、夏明翰、贺恕在衡阳,邓中夏、蔡和森、罗章龙、朱务善、黄松龄在北京,黄爱、谌小岑在天津,廖焕星在武汉,田汉在日本,积极参加反帝爱国斗争,为国家争主权,为平民争人格。
7月14日,毛泽东主编出版了《湘江评论》创刊号,“以宣传最新思潮为主旨”。创刊宣言大声呼唤:“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湘江评论》成为五四时期最重要的革命刊物之一。“洞庭湖的闸门动了,且开了!浩浩荡荡的新思潮业已奔腾澎湃于湘江两岸了!”五四大潮席卷下的湖南大地,涌现出大批青年精英,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诞生准备了一定的条件。
毛泽东撰写发表了长篇战斗檄文《民众的大联合》和30多篇国内外大事述评、时事杂感,阐述了他对马克思学说和俄国十月革命初步研究的收获,宣传他对世界局势和中国社会革命的认识和主张。
毛泽东提出,民众的大联合,人民群众的发动,是改造国家、改造社会的根本方法。这种联合,在改革或反抗的时候尤为重要。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十月革命都是如此。因为一国的民众,总比一国的贵族资本家及其他强权者要多,所以民众的大联合会有强大的力量。文章充分体现了觉醒的湖南青年对民族、民众的力量和精神的无比信赖和自豪。
许多青年就是从阅读《湘江评论》受到教育而走上革命人生道路的。萧劲光和任弼时,就是在它的“巨大的革命影响下”,“开始了革命的觉悟”。郭亮是从反动派查抄的“禁书”中偷看了《湘江评论》后,被它吸引而投身青年运动的。夏明翰在衡阳读到《湘江评论》上毛泽东写的痛快淋漓的革命文章后,在何叔衡的指点下,同自己的封建家庭决裂,逃到长沙去,跟随毛泽东参加共产党和青年团的工作。
《湘江评论》令反动派恨之入骨,很快被湖南军阀张敬尧查封。毛泽东又接手办起了《新湖南》,确定该刊宗旨是:一、批评社会;二、改造思想;三、介绍学术;四、讨论问题。言明“什么都可以牺牲,唯宗旨绝对不能牺牲!”《新湖南》宣传社会主义,抨击反动军阀,又被张敬尧查封。
五四运动在湖南的深入发展,使广大知识青年、工农青年和各阶层人民开始觉悟,奋起斗争。他们不能再容忍军阀张敬尧的黑暗统治,掀起了声势浩大的“驱张运动”。主张坚决赶走张敬尧,以拯救水深火热之中的全省三千万同胞,“张毒不除,湖南无望”。
为了推动“驱张运动”,争取全国各地的援助和支持,毛泽东第二次来到北京。一个文弱书生、小学教师,为实现社会改造理想,不惜同手握重兵、荼毒湘人的军阀进行生死相搏的政治较量。张国基回忆毛泽东:“他要在昏暗的漫漫长夜中,开辟一条光明大道。他立定革命意志,高举革命大旗,天不怕、地不怕地领导一群革命青年,向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及旧世界一切反动的东西猛烈开火。”毛泽东后来回忆说:“我又代表新民学会前往北京,并在那里组织反军阀的运动。新民学会把反对张敬尧的斗争扩大成为普遍反对军阀的宣传运动。为了推动这个工作我担任了一个通讯社社长的职务。”
毛泽东第二次上北京,是从上海回湖南的。在北京时,他见了李大钊;到上海后,又见了陈独秀。号称“南陈北李”的两位学者,最早把马克思主义介绍到了中国。在和他们的接触中,毛泽东实现了人生观世界观的转变。他第一次读到了《共产党宣言》。这一马克思主义文献,可以说是毛泽东和早期共产党人奠定初心的启蒙读物。
1920年6月,“驱张运动”的胜利,使毛泽东看到群众的力量和社会的趋势,但是他也清醒认识到,“驱张运动”只是达到根本改造的一种手段。他把根本改造社会的大目标与反抗强权统治者的近期目标有机地统一起来,既不放弃大方向,也不丢舍小努力,不断地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践探索。这是他能够在理论与实践、理想与现实的问题上作出超乎常人的正确选择、能够成为一位有思想有作为的青年领袖的重要潜质。
四 致敬建党先声的“毛蔡二子”
毛泽东后来高度评价道:“新民学会起过联共党小组的作用,它是湖南——不限于湖南——共产党的前身,因而是很值得纪念的。”
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史上,“南陈北李”相约建党辉映中华,“毛蔡二子”协力建党功不可没。毛泽东、蔡和森历经曲折的探索之后,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们以其优秀的品质、出众的才华和杰出的组织能力,成为一代先进青年的核心,为树立共产党人的初心,创建中国共产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蔡和森到法国勤工俭学,不到半年时间,用“霸蛮”的精神,“猛看猛译”《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共产主义“左派”幼稚病》《国家与革命》等一批马列著作的重要章节,为中国革命寻找经验、求索真理。他及时向国内的毛泽东等会友宣传介绍,并相互讨论分析。他通过大量的阅读、比较,而“极端主张:唯物史观,阶级战争,无产阶级专政”。赴法的新民学会会员有19人。在与国内外会员之间宣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10多封信件中,蔡和森与毛泽东的多封长信,是系统地宣传介绍马列学说的重要文献。其他会员向警予、李维汉、罗学瓒、萧三、张昆弟、刘清扬、蔡畅等,在赴法勤工俭学中,都积极学习和向国内传播马克思主义,努力转变自己的世界观。
在国内的会员毛泽东、何叔衡、彭璜、李启汉、罗章龙等人,潜心致力于研究俄国十月革命、传播马克思主义。毛泽东两次到北京时,如饥似渴地阅读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著作,并得到李大钊、陈独秀的直接帮助,迅速转变为一个自觉的马克思主义者,并成为在湖南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织者和领导者。他们筹办文化书社,从事工人、平民教育,努力使刚刚学到的马克思主义原理,与工人运动、与青年学生运动相结合,让真理的光辉照耀有志于改变中国现状、追求美好理想的中国人的心房。
与此同时,新民学会中的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努力使学会核心层发挥出“联共党小组”那样的战斗作用和先锋作用,开始在国内和国外同时进行创建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活动和理论探索。
蔡和森最早提出“中国共产党”的全称,阐述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的理论,比国内上海党的发起组制定的《中国共产党宣言》约早5个月。毛泽东支持蔡和森提出的建立一个“主义明确、方法得当、和俄一致的党”的主张,认为“见地极当,我没有一个字不赞成”。毛泽东更强调思想建党的重要性——“唯物史观是吾党哲学的根据”,并向旅法会员通报了国内建党情况。何叔衡、彭璜、李启汉、陈子博、熊瑾玎、陈书农等会员也都认为“有组党之必要”。
1920年10月,毛泽东建立长沙社会主义青年团同期,秘密建立长沙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使湖南有了党的地方组织和活动。毛泽东、何叔衡、彭璜、陈子博等会员是长沙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主要成员。罗章龙、李启汉、刘清扬等会员成为北京、上海、旅欧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员。积极从事建党活动并作出历史贡献的新民学会群体阵容之强,是其他青年进步团体所不及的。中国共产党正式建党之前的50多名早期党员中,就有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李启汉、彭璜、陈子博、易礼容、罗章龙、刘清扬等10名新民学会会员,他们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创建中国共产党,建树了不朽的功绩。
2017年10月底,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参观中共一大纪念馆,驻足于革命先辈谢觉哉的日记本前,把这件展品认真看了一遍:1921年6月29日,该日记写道:“午后六时叔衡往上海,偕行者润之,赴全国〇〇〇〇〇之招。”为避免反动势力搜查所画的五个圆圈,意为“共产主义者”。
毛泽东对蔡和森、向警予等人旅法勤工俭学的革命斗争和建党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明确指出:“当时在法国,许多勤工俭学的人也组织了中国共产党,几乎是与国内的组织同时建立起来的。那里的党的创始人之中有周恩来、李立三和向警予。向警予是蔡和森的妻子,唯一的一个女创始人。李维汉和蔡和森也是法国支部的创始人。”
从下列名单,后人可见新民学会的人才辈出和建党贡献。
毛泽东——中共中央主席
蔡和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革命烈士
李维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向警予——中共中央局委员、革命烈士
罗章龙——中共中央局委员
郭 亮——中共中央委员、革命烈士
夏 曦——中共中央委员、革命烈士
蔡 畅——中共中央委员
谢觉哉--中共中央委员
易礼容--中共中央委员
何叔衡——中共一大代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革命烈士
刘清扬——旅法中共早期党员、周恩来入党介绍人之一
萧 三——《国际歌》中文译者、中国作协书记
罗学瓒——浙江省委书记、革命烈士
张昆弟——候补中央审查委员、革命烈士
李启汉——中央职工委员会委员、革命烈士
熊瑾玎——新华日报社总经理
张国基——全国侨联主席
周世钊——湖南省副省长
刘明俨——中央宣传部秘书长
…… ……
“毛蔡寄庐流芳千载,新民学会建党先声。”这是新民学会老会员蔡畅1988年的亲笔题词。新民学会的78名会员,先后加入共产党的有37人。赴法勤工俭学的工学世界社,实际是新民学会的海外分支,其中还产生了如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立三、李富春、中央军委委员颜昌颐、欧阳钦、湖南省委书记林蔚烈士、四川省委书记傅烈烈士、山东省委书记李慰农烈士、彭杨军事政治学校副校长李林烈士、江西省委书记汪泽楷、开国少将唐铎等知名共产党人。著名英烈杨开慧、柳直荀等实际上也是新民学会积极分子。
这些年轻的革命者和共产主义者,在民族危亡和救国救民中确立初心、不改初衷,“一旦确立了这个信仰,他们就义无反顾,坚贞不渝”。不管是加入共产党的人,还是从事社会工作的人,他们都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终身,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动地泣鬼神的人生壮歌和革命史诗。
习近平同志多次引述毛主席诗词,教育青年一代,说:年轻的毛泽东同志,“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既有“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仰天长问,又有“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浩然壮气。
致敬!“百年恰是风华正茂”的新民学会!
(作者系湖南省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会长、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