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中心 > 唱读讲传 > 讲故事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访中央警卫局原常务副局长、中央警卫团原团长张耀祠(组图)

2025-10-16 08:28:27  来源: 中红网-中国红色文化旅游网   作者:江山、慈爱民
点击:    评论: (查看) 字体: / /

  1966 年春夏视察大江南北期间,毛泽东与专列随行人员在天津合影。站立者前排右起第一人是张耀祠,第二人是汪东兴。坐者前排右起第一人为张玉凤,右起第二人为吴连登。

  1973 年,张耀祠全家在中南海留影。

  张耀祠,男,汉族,1916 年 2 月出生于江西于都。1931 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 年转为中共党员。历任中央纵队第二师副政委,中央警卫局常务副局长、中央警卫团团长,中央办公厅副主任等职。

  在 21 世纪初的十几年时间里,每逢毛主席诞辰和逝世纪念日,我们都要到毛主席纪念堂去参加纪念活动,在这里先后见到过华国锋、汪东兴等原党和国家领导人,也遇见过刘思齐、李敏、李讷、毛新宇等毛主席亲属。有一次,居然有幸地见到了中央警卫团(代号 8341 部队)原团长张耀祠。那天他在女儿张文雯的陪伴下,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瞻仰领袖遗容,神态是那么深切,表情是那么专注。当时张老已是八十多岁高龄,我们请他回忆在毛主席身边工作的往事,只见他很高兴地点点头,表示等有条件时一定安排接受采访。

  后来,在张老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我们访问了这位曾在毛主席身边工作长达 40 多年,对毛主席十分了解的老将军,听这位革命老人讲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在瑞金,张耀祠为毛主席站过岗

  1916 年 2 月 5 日,张耀祠出生在江西省于都县葛坳乡新安子村。3 岁时父亲逝世,10 岁时大哥也去世了,是母亲把他带大。1929 年,毛泽东、朱德领导工农红军解放了他的家乡,成立了县、区、乡政府,把农民都组织起来、武装起来,打土豪、分田地。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建立了赣南闽西中央革命根据地,粉碎了蒋介石发动的对中央苏区的第一、二、三、四次“围剿”,苏区得到很大的发展。

  1931 年,15 岁的张耀祠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当过儿童团长、少先队大队长、乡共青团支部书记。为保卫苏维埃政权,他们放哨、查路条,防止白军的特务混进苏区,配合游击队打击白军和靖卫团的渗透和破坏。1933 年 5 月,党中央提出扩大铁的红军 100 万人、粉碎国民党军队对中央苏区第五次“围剿”,号召共青团员和青年踊跃参加红军。石灶村由张耀祠带头,有 40 多人参加了红军少共国际师。

  同年 7 月,张耀祠被调往瑞金县(今瑞金市)沙洲坝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警卫连,担负保卫毛主席和中央政府机关的光荣任务。当时,中央政府警卫连刚刚成立,边整训,边执行任务。这天,班长安排张耀祠上哨,这是他当兵后站的第一班哨,没想到这第一班哨就站在了毛主席住所的大门口。他站在那里,手持着枪,感到非常紧张。

  不多一会儿,毛主席拖着疲惫的身体从房间里走出来了,他是到屋外面散步的。只见毛主席细长个子,颧骨突出,身体很弱很瘦,两眼充满了血丝,虽然如此,目光仍然炯炯有神。毛主席没有留意执勤的张耀祠,因为他当时在沉思。

  但张耀祠内心非常激动:“毛主席,他就是毛主席!”

  下哨后,张耀祠十分兴奋地对同班的战友说:“我今天见到毛主席啦!”

  1934 年 4 月,中央决定从中央政府警卫连抽调一部分战士到红八军团,张耀祠被分配到军团保卫局侦查科任科员。同年 5 月,部队由瑞金出发前往江西于都县,到兴国县崇贤前线,同国民党蒋介石的军队进行了几个月的激战。1934 年 10 月上旬,部队从前线撤离,向于都开进。九九重阳节这一天下午,红八军团等部渡过于都河。从此,中央红军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在著名的湘江之战中,张耀祠所在的红八军团几乎被打光了。中央红军打到贵州,占领了黎平县,部队进行了整编,八军团番号被取消了,残部被分散到其他军团,一部分人被调到国家保卫局,张耀祠被分到该局侦查科任科员。

  1935 年 1 月,中央红军占领了贵州北部的重镇遵义。智取遵义城的是红一军团二师六团。毛主席得知红军占领遵义后,非常高兴,因为这是红军长征以来第一次占领比较大的中心城市。

  毛主席幽默地说:“知道吗?附近就是夜郎国,有个夜郎自大的人物就出在这里。到了夜郎国了,我们胜利了,但红军将士可不能夜郎自大啊!”

  为了保卫中央领导同志的安全,国家政治保卫局局长邓发要侦察科、检查科派几个同志先进遵义城,对城内敌特、社会情况进行调查了解,部署好进城时的安全保卫工作。张耀祠等人就是最先被派往城里进行侦查、调查的侦查员。经过广泛的调查了解,张耀祠他们掌握了大量情况,做好了迎接党中央和中央领导同志进入遵义的工作。

  1935 年 1 月 9 日,遵义城喜气洋洋,街道两边摆着烟、茶、糕点、酒等,群众早早列队站在街道两边,远远地等候毛主席、周副主席和中央领导同志从他们身边经过。国家政治保卫局侦察科、检查科的同志身着便服,混在群众中。国家政治保卫局特务队员肩挎驳壳枪,排列在中央领导同志的前排和两侧,部队以三路纵队迈着整齐的步伐沿大街前进。群众看到中央领导同志走过来时,都热烈鼓掌。一时间,锣鼓阵阵,鞭炮齐鸣,整个遵义城沸腾起来了。

  进入遵义新城,过了桥来到老城。毛主席经过府衙门向广场走去。一时间,青年学生和市民转头涌进了广场,到处都挤满了人。毛主席注视着四周的人群,心情格外激动,看来他是要向群众讲话了。

  广场上没有讲台,负责保卫的同志马上搬来了一条长板凳,放在毛主席跟前,他顺脚踏了上去,站在上边向欢呼的人群挥手。当时,张耀祠就站在毛主席的身后。周围都是群众,张耀祠神情紧张,两只眼睛密切观察着会场的情况。

  老百姓从未见到过毛主席,他们不知道站在板凳上的这个人是谁,但从这个人沉着的仪态、非凡的气度可以看出,他是个级别很高的红军领袖。

  只见毛主席站在板凳上,以他那特有的、有强烈感染力的湖南口音向群众大声地讲道:“中国工农红军来到贵州,是要同你们一道,打倒统治压迫剥削劳动人民的军阀王家烈,打倒国民党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毛主席讲话总是循循善诱,他继续说道:我们劳动人民,为什么祖祖辈辈都是穷人呢?富人为什么那样富呢?这是因为以国民党蒋介石为代表的大地主阶级、大资产阶级对工人、农民、城市贫民实行残酷的剥削。国民党、各地军阀、党、政、军、警、宪所有的官员都是一群贪官污吏,是专门敲诈勒索工人、农民、城市贫民的吸血鬼。我们无产阶级长期以来都是受资产阶级、地主阶级、军阀官僚的残酷压迫剥削。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无产阶级没有自己的政权,没有自己的军队,人民没有自由说话的权力。无产阶级有了自己的政权和军队,人民就有自由说话的权利,就有生存的条件。

  毛主席站在板凳上,双脚一动不动,手却在不停地挥动着。他接着说,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是人民的子弟兵。工人、农民和劳动人民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建立人民民主政权。青年人要踊跃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壮大红军的力量,坚决打倒国民党蒋介石,打倒王家烈,打倒帝国主义!

  毛主席慷慨激昂的演讲,激起了遵义市民的一阵阵欢呼。

  1935 年 1 月 12 日,张耀祠从国家政治保卫局侦察科调到国家政治保卫局特务队任班长,执行保卫遵义会议安全的任务。会议从 1 月 15 日至 17 日开了三天。会上对李德、博古的“左”倾军事路线的严重错误进行了严厉批评,并撤销了李德的军事顾问职务。在离开遵义时,上级把李德交给张耀祠班保护。邓发局长指示:一、不要让他自杀了;二、不要让他逃跑了;三、行军(特别是夜间)时和到达宿营地时,对他都要跟得紧,看得严,不能发生任何问题。

  张耀祠响亮地回答:“保证完成任务!”

  1935 年 6 月,中央红军开始过雪山草地。在国家政治保卫局担任侦查员的张耀祠,因工作原因能经常见到毛主席。

  红一方面军当时经过的雪山很多,比较有名的是夹金山。它位于四川、西康(旧省名,包括今四川省西部及西藏自治区东部地区)交界区,海拔 4000 多米,山上终年积雪,有四五尺厚。

  红军于 6 月 7 日到达夹金山下,寒气阵阵向人袭来,大家穿上所有的衣服开始向茫茫雪山攀登,有的人从雪山上摔下去,过一会儿就被大雪埋没了。

  红军战士在山上非常艰难地跋涉。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跟战士们一样,忍受着难以想象的艰难,徒步爬上雪山。山上空气稀薄,严重缺氧,憋得人喘不过气来,浑身无力。历史上很少有人从这里走过。

  红军翻越夹金山是史无前例的壮举。

  过了夹金山,又走了好多天,就到了四川北部懋功县(今小金县)的毛儿盖。红军在那里休息了十几天,准备干粮,寻找羊皮和羊毛,为过草地做准备。毛儿盖地处大草地边缘,八九月份的草地是雨季高峰。红军经过草地时,时而下雨,时而下冰雹,时而又是雨雪交加,狂风怒吼。站在草地上,举目四望,茫茫一片荒凉,没有树木和房屋,没有人烟,没有一片干燥的土地,见不到一点人间的生机与活力,只有那些腐烂了的永远浸泡在污水中的野草,无边无际。

  草地也有繁花锦簇的地方,但这样的地方往往就是陷阱,它的下面都是深不可测的沼泽。只要误入花丛,一分钟就会把你吞掉。红军要想在很短的时间里通过草地,是非常困难的。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境况下,每天仍要走七八十里路,红军在草地整整走了七天,在草地夜间露营六个夜晚。不仅要跟自然环境斗、同蒋介石和地方军阀斗,还要同张国焘的错误路线斗。

  就这样,在毛主席的带领下,红军顶住了莫测的风暴,越过了无底的沼泽,战胜了死亡的威胁,终于走出草地,于 1935 年 10月 19 日,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今吴起街道),同陕北红军与红二十五军组建的红十五军团胜利会师了。

  在吴起镇,毛主席问肖锋等同志:“你们算过没有?我们离开江西中央苏区已经走了多少天啦?”

  见大家没有回答,他沉吟片刻说:“到今天为止,我们一共走了 12 个月零 3 天,算起来,我们休息不超过 60 天,行军约 267 天,我们走过闽、赣、粤、湘、黔、桂、滇、川、康、甘、陕共 11 个省,已经走了二万五千里路程了。”

  大家听毛主席这么一算,都感叹不已。

  张耀祠受命组建 8341 部队

  1953 年 5 月初的一天,中央警卫师政委张廷桢通知张耀祠:“汪东兴同志有事找你,叫你上午去中南海。”

  汪东兴当时是中央办公厅警卫局局长,张耀祠是中央警卫师副政委,他想汪东兴找自己会有什么事呢?

  很快,张耀祠到了中南海汪东兴办公室。汪局长对他说:“中央决定成立中央警卫团,负责保卫党中央领导核心,保卫五大书记,保卫住中南海的政治局委员和住在中南海的党、政、军领导机关及住在玉泉山、新六所的中央领导同志和机关的安全。现在调你来担任公安部九局(中央警卫局)副局长兼中央警卫团团长。”

  张耀祠说:“这项任务很艰巨,责任重大,我怕不能胜任工作,还是另选别的同志吧。”

  汪局长说:“上级已经决定了,不要推了,你快点来吧,把中央警卫团组建好。”

  张耀祠到职后,同中央警卫师一团司令部机关同志一边开始组建工作,一边履行保卫毛主席和中央领导同志安全的职责。1953 年 5 月上旬,以中央警卫师一团机关、部队为基础(一团的前身是延安中央警备团,这个团的干部资历比较老,部队军政素质也好)组建中央警卫团,除本团干部战士外,还从别的部队选调了一部分人补充进来。

  组建完成后,汪东兴、张耀祠向总参谋部作了报告。按编制序列,中央警卫团的代号为“总字 001 部队”。机关对外联系工作,干部、战士写家信,与亲朋、好友通信往来,都用“总字 001 部队”这个代号,以利保密。到 1955 年,改为 3747 部队,1964 年改为8341 部队,后来到了 1971 年前后改为 57001 部队,但不久又改回8341 部队。张耀祠说,这些代号的变化,都是按照部队正常序列代号排出来的,没有什么特定的含义。

  8341 部队的建制是归总参谋部领导,警卫任务归公安部九局领导,时任公安部部长是罗瑞卿。九局局长由中央警卫局局长汪东兴兼任。

  1953 年 6 月 9 日,在中南海团部会议室召开了排以上干部会议,张耀祠在会上宣布了中央警卫团的成立。根据上级决定,由张耀祠兼任中央警卫团团长,杨德中为中央警卫团政委,张宏为副团长兼团司令部参谋长,王化宇为团副政治委员兼团政治部主任,王连龙为团政治部副主任,周广益为团后勤部部长,程会仔为团后勤部副部长。

  部队组建不久,就根据斗争和职责需要,对中央警卫团的各级干部进行了几次轮训。在形势和任务教育中,特别讲了国际国内阶级斗争的复杂性、长期性、残酷性和尖锐性。无论是国际的、国内的反动阶级,还是反革命分子都不甘心自己的失败灭亡,他们仇恨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和高级干部,仇恨工人、农民、劳动群众翻身得解放。他们垂死挣扎,训练特务分子,千方百计寻找机会暗杀革命领袖和高级干部。

  张耀祠还谈到,我们在做好人身安全保卫的同时,也要注重政治保卫、政治影响。中南海有的岗哨有时拦住了中央领导同志的汽车,有时机关工作人员出入门卫也拦住,我们认为这是有关政治影响的问题。因此,教育每个哨兵要熟悉业务,记住首长的汽车牌号、姓名、特征及其他记号,尽力熟悉机关工作人员,便于他们出入营门。加强保密教育。一个革命军人如果丧失了革命警惕性,泄露了党和国家的机密,就等于向敌人缴了械,安全就没有保障,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就要受损失。

  张耀祠说,中央警卫团誓死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安全,做到了“五个忠于”,即忠于党、忠于毛主席、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职守。新中国成立以后,一直没有发生过任何重大政治事故和安全事故。

  张耀祠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毛主席身边。负责内卫的是 8341 部队一中队。是无论毛主席在中南海,还是外出到各省市巡视工作,这个中队始终都紧跟不离。陈长江是副大队长兼一中队中队长、李连庆是一中队指导员,他们带领中队全体同志天天跟随毛主席。他们敬仰毛主席,热爱毛主席,对毛主席有着深厚的感情。

  专列上毛主席同张耀祠的一次深谈

  1962 年 6 月,张耀祠随毛主席出巡南方。专列奔驰在江南的大地上。在杭州至南昌的途中,毛主席把张耀祠叫进了公务车厢,他正躺在床上看一本线装书,见张耀祠到了,便放下书,挥挥手:“坐、坐!”

  张耀祠不知道毛主席要和他谈什么,但他知道主席对调走的战士很关心,是不是要谈这件事情呢?于是张耀祠先作检讨说:“主席,1959 年上级要我们一中队的人减少一点,我当时没有请示您,就把您熟悉的同志调走了。当时应该请示一下主席。”毛主席说:“是呀,应该给我说一声嘛!有些同志天天见面,现在看不见了,很想念他们!”

  毛主席呷了一口茶,然后点上一支烟,又说:“这是小事,调走几个人,我这里的‘墙’也垮不了。过去王明,就把‘墙’推倒过。”

  毛主席第一次给张耀祠讲了他在江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中央领导机关从上海迁移到中央苏区瑞金的情况。他说:“以王明为首的教条主义者统治了我们党长达 4 年之久,打着共产国际的旗号吓唬中国共产党,凡是不赞成的就要打倒,他们的‘左’倾教条主义把中央苏区搞垮了,红军不得不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

  毛主席接着说:“那个时候,中央政治局开会,不让我参加(毛泽东是中央政治局委员),只让我管群众工作,毫无发言权。”

  毛主席又说:“一直到了 1934 年 11 月,中央红军过了第四道封锁线之后,红军出现了行动方向问题。红军是要到湘西与贺龙会师呢,还是打到贵州去?按照原定计划,是要到湘西,这是经共产国际批准的行动方案。在这拿不定主意的时候,他们在湖南通道召开中央军委会议,这一回才请我去参加。在会上,李德、博古仍主张按原定计划向湘西方向进军。我当时就说,建议中央红军放弃与贺龙会师的计划,改变路线,不向湘西挺进,而挥师向西,尔后向北进入贵州。贵州情况要好得多,因为黔军(敌方)力量较弱,类似在广西走廊遭受两面夹击的可能性极小。所以,红军在贵州有可能获得喘息的时间,以便整顿被打散的部队,研究今后的行动计划。而如果按原定路线去湘西,就会遇上蒋介石所埋伏好了的 20万军队,一路上大山也多,我军就有被消灭的危险。”

  毛主席点上烟,接着说:“我这么一说,朱德首先表示同意,接着,周恩来、王稼祥也表示了赞成。”

  毛主席对这一段历史实在是记得太清楚了。他说:“那时候,中国党和红军处在危急关头。1935 年 1 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首先由博古作正报告,周恩来作副报告。”毛主席扳着指头说:“我一个,朱德、王稼祥、张闻天、陈云等一些同志都在会上发了言。在讨论中,到会的很多同志对博古的报告很不满意,他对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讲客观原因多,讲主观原因少,也不承担责任。许多同志发言严肃地批判了李德、博古‘左’倾错误军事路线,认为不解决错误路线问题,可能会使全军覆灭。当时朱德就说,李德在国民党蒋介石军队第五次‘围剿’中,命令红军打阵地战,其结果是丢掉了江西苏区,牺牲了很多人。最后,我们还是撤离了江西中央苏区。而西征开始的军事策略也是错误的,害怕接敌,仓皇逃跑,以致损失惨重,这也是中央的责任。如果继续这样领导下去,我们就不能跟着走下去了。”

  毛主席呷了一口茶,说:“朱德讲到这里,王稼祥接上了,他说,同意总司令的看法,我重复一句,错误的路线必须改变,‘三人团’(注:博古、李德、周恩来)得重新考虑……他十分坚定地说,‘拥护毛泽东同志出来指挥红军’。这时候,张闻天也站了出来,他说,请问博古同志,能再继续领导下去吗?我们中国的事情,不能完全依赖洋顾问,我们自己要有点主见。我完全赞成把军事指挥权交给毛泽东同志。陈云也说,过湘江的教训不能再重演了,‘三人团’的领导必须改变,博古同志作为党的主要负责人,再继续领导下去是有困难的,希望大家慎重考虑。”

  毛主席继续讲:“我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最根本的是在制定战略战术上犯了‘左’倾的错误,如进攻时的冒险主义、防御时的保守主义、转移时的逃跑主义。指挥者只知道纸上谈兵,不考虑战士要走路,要吃饭,要睡觉,也不问走的是山路、平原,还是河流,只知道在地图上一划,限定时间赶到打,这样哪能打胜仗呢?这完全是瞎指挥嘛!”

  谈到李德,毛主席有些激动:“共产国际派李德到中国来当中国红军军事顾问,博古不懂军事,李德不了解中国革命战争的实际情况,就同博古结合在一起。博古把李德奉为最高顾问,指挥一切。第五次反‘围剿’的重大军事行动都是李德决定的,推行了一条错误的军事路线。蒋介石调动了几十万军队,筑起了一道道封锁线,采取步步为营的堡垒政策。而李德、博古则以‘先发制人’‘六路分兵’‘御敌于国门之外’‘不丧失一寸土地’‘不打烂坛坛罐罐’的错误方针,同优势的敌人拼消耗,使自己陷入被动地位。”

  毛主席非常沉重地说:“中央红军撤离赣南闽西中央苏区时,有八万六千多人。突破敌人第四道封锁线,过湘江,红八军团被打垮了,红三十四师几乎全师覆灭,全军兵力损失了五分之三。到达贵州遵义城,中央红军只保持了四个军团的番号,一、三、五、九军团,实际上只有 16 个团,1 个干部团,还剩 3 万余人。几乎断送了中国革命的前途。”

  毛主席说:“我们这个党啊,真是多灾多难啊!”

  遵义会议后,决定由张闻天在党内负总责,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三人组成军事领导小组,负责指挥中央红军行动。新的三人领导小组一成立,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毛主席这次跟张耀祠的谈话,张耀祠也提了一些问题,毛主席很高兴,俩人交谈了 40 多分钟。

  列车继续向南昌奔驰,张耀祠却陷入了久久的沉思。毛主席这次谈话,对张耀祠是一次深刻的党史教育。

  毛主席朴素的生活

  张耀祠介绍,毛泽东主席经常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警卫战士和服务员说:“要注意勤俭节约,处处爱护公物,注意节约水电。”

  毛主席对于节约,可以说到了苛刻的地步,甚至要求火柴用完了,把火柴盒留起来,买些散的火柴装上再用。他常说:“一粥一饭都是来之不易,一针一线也不应该浪费,这都是来自人民,是劳动人民流血流汗生产的果实,如果浪费了,就是白白丢了人民的劳动果实和自己的财富,影响我们国家财富的积累。万万不可以这样做。”“几棵小麦做一个馒头?几株稻子做一碗米饭?有谁算过这笔账?”

  毛主席还常说:“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大国,人口众多,如果一个人一天浪费一粒米,一年就要浪费掉 365 粒米。这样,8 亿人一年浪费的粮食积累起来,就能救济很多灾民。如果 8 亿人民每天再节约一粒米,其数量不就可观了吗?实行勤俭节约,反对浪费,能使我们的国家富强了再富强,使人民生活提高了再提高。”

  毛主席还说过:“只要大家注意,处处都可节约,积少成多嘛!节约也是建设社会主义重要的一条。”

  毛泽东主席是这样要求别人的,他也处处用这些原则严格要求自己。

  在衣着上,毛主席进北京城后做过一套制服,这套制服只在接见外宾和参加会议等场合穿,其余时间穿便服或睡衣阅批文件、看材料、看书、看报。

  1972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工作人员向毛主席建议做一套新制服,原来那一套太旧了,毛泽东同意了。做了这套制服也只穿了这一次,以后再没有穿了。他的衬衣、睡衣、袜子、毛巾被、布鞋、拖鞋等都是旧的,打过很多补丁。不管哪一件,总是破了就补,补了再补。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总能见到毛主席的衬衣、睡衣、毛巾被等的补丁“千姿百态”“不成方圆”,灰布头、蓝布头、白布头,有什么布头就补什么布头。他说:“没有关系,穿在里面别人看不见,我不嫌就行了。我的标准是不露肉、不透风就行。”

  毛主席还说过:“我节约一件衣服,前线战士就能多一发子弹。现在国家还穷,不能浪费啊!”他穿的两件睡衣,一件黄色,一件白色,裂了口子,缝一缝,破了找块布补好,一件有 59 个补丁,一件有 67 个补丁,实在太破烂了。曾有一位同志把这件补丁最多的睡衣换下来,拿了一件新的睡衣放在他的卧室里。这一天,毛主席起床穿衣服时,发现睡衣换了,很不高兴,一再追问:“那件睡衣到哪里去了?……”工作人员只好又把那件破旧的睡衣拿回来让他穿上。他边穿边说:“习惯了,还是这件补了补丁的好穿。”

  进北京城后,毛主席做过一双棕色皮鞋,时间久了,旧得褪了色,身边人员劝过多次,再买一双新的皮鞋,他就是不同意,直到他去世也没有再买第二双皮鞋。

  在饮食上,毛主席基本上保持了农民的生活习惯。他一天基本上吃两餐饭,个别时候也吃三餐。工作繁忙时,顾不上吃饭,有时一天只吃一餐饭。每天只饮茶,不喝牛奶。主食以大米为主,爱吃糙米饭,有时大米掺些小米,大米掺点芋头,新鲜玉米和烤红薯代主食。副食以青菜为主,肉类爱吃红烧肉。1948 年底在西柏坡期间,毛主席指挥三大战役,工作非常紧张,不知熬过多少日夜不眠,警卫战士想把他的伙食搞好一点,便主动到滹沱河捉

  鱼。毛主席知道后说:“你们不要乱忙,你们弄来了我也顾不上吃,你们只要隔三天给我吃顿红烧肉,我肯定能打败蒋介石。”

  济南战役胜利了,毛主席拿着电报向卫士们挥着手说:“攻克济南了!”一个卫士调皮地把它与红烧肉联系起来说:“主席吃了红烧肉,指挥打仗,没有不赢的。”

  毛主席工作起来从不分钟点,经常连续几个昼夜不停,吃饭也没有钟点,只是感到饥饿了才想起吃饭。习惯于每餐饭简单朴素、粗茶淡饭。在他看来,追求个人吃喝享乐,那是格调很低、很庸俗的事,他尤其厌烦宴会。在 20 世纪 50 年代,我国接待外国元首、政府首脑,举行国宴标准偏高,一般都有山珍海味等贵重菜品。为此,毛主席曾作过指示:“不能总是山珍海味,既浪费又不实惠……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是只为了吃,而是为了改造世界。这才是人,人跟其他动物就有这个区别。”

  在三年困难时期,毛主席与全国人民同甘苦,7 个月没有吃肉,也不喝茶了。警卫战士看到毛主席这样艰苦,心里非常难过,大家想: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毛主席为广大劳动人民日夜操劳,还在乎他老人家吃点肉、喝点茶吗?工作人员也再三劝毛主席吃点肉、喝点茶:“您年纪大了,又是高度脑力劳动,需要补充营养。”

  毛主席说:“有饭吃,有青菜就很好嘛。”

  周恩来总理有一天到毛主席住所谈工作。谈完了,总理关心主席的健康,劝他吃点肉。

  毛主席笑着说:“你吃不吃肉?”

  总理也笑了,说:“大家都没有吃肉了。”

  毛主席说:“大家都没有吃肉了,我们要和人民群众一起过艰苦生活嘛!”

  毛主席特别关心农民生活,关心全国人民的生活。他活得洒脱,在金钱、物质生活条件方面从不讲究。他不讲吃,不讲穿,生活不拘小节。对于钱,他绝不当它的奴隶。没有钱,他从不苦恼。他同蒋介石握过手,就是不摸钱。1976 年去世时,毛主席身后除了几套衣服和将近 10 万册的图书外,没有给子女留下任何遗产。他老人家著作出版所得稿费,也全部由中央办公厅特会室管理。

  来源:中红网-中国红色文化旅游网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