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受到毛泽东批判之后的心路历程

2025-09-01
作者: 百韬网 来源: 百韬网

  梁漱溟是儒家,他崇尚精英主义,瞧不起刚进城的共产党泥腿子。历史上,他曾经对蒋介石小骂大帮忙,主张一条不为己甚的中间路线,实际上是对国民党精英仍抱很大希望而对共产党的泥腿子们不抱希望。因此,当国民党政权在大陆行将倒台之际,梁先生仍在主张什么“划江而治”, 把周恩来整个都气哭了!

  儒家的道统是什么?是精英主义,是学而优则仕,是劳心者治人。但梁的精英主义较多更带有了浓厚的封建文化色彩,称之“乡绅精英主义”。 他所提倡的“乡村建设”道路乃是一条全心全意依靠地主富农的路线,所以梁先生是这样一个人,他同情农民的命运,反对西化同时也反对现代工业文明。从这些理念出发,梁先生反对中共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反对国家工业化,反对在农村实行土地改革打倒地主富农即乡绅势力,反对中共提出的统购统销的抑富济贫政策,这些都不是梁先生一时的心血来潮。梁先生代表了建国初期旧知识分子的一股来势凶猛的势力,1953年毛、梁在政协会议上的冲突,实际上是新时期平民主义与精英主义的一场大对决。这样看1953年的毛梁冲突,就很好理解,其实质是毛泽东绝不允许旧势力成为建设现代文化和实现国家工业化目标的绊脚石,仅此而已。

  毛具有深刻的平民主义思想,这部分来源于孟子的民本主义,部分来源于马克斯的无产阶级专政学说。梁漱溟到那个时期从未接受过马克斯主义,故53年的毛梁冲突,质言之,是平民主义与精英主义的一场大对决。

  但是梁漱溟后来转变了,不是说梁漱溟转而接受马克思主义了,而是正如贴主所说,是转向了佛学。我们知道,佛学是一种比较彻底的平民主义哲学,我想这就是梁漱溟在后来反右和文G等一系列的历史时期其所有言动的哲学依据吧。而促成梁先生的这种转变,个人认为有四个因素:

  1)53年毛对他的批评,批评得很严厉,很不留情面,打掉了梁先生(不,是旧知识分子)对于新生的中共政权的傲气。

  2)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巨大成功,这个贴主已经提到。在毛主席的领导下,新中国建设欣欣向荣,成就举世瞩目。真是秋风萧瑟今又是,换了人间。

  3)建国后一系列的知识分子改造运动。

  4)作官的希望破灭,于是潜心研究新儒学,儒学到新儒学已经是儒表佛里或佛表儒里了。

  从此后梁先生的言动也看,他确实开始对社会主义事业坚信不二,对毛泽东主席则是仰之弥高,信之弥深。

  很多文章在写毛梁冲突时是以一种贬毛抬梁的心态,这是完全强奸梁先生本人此后的认识的。那些作者们装得似乎没有必要了解冲突发生的时代背景,没有必要叙述梁先生后来完全服膺毛泽东思想的史实。顺便夹述,近代有关中国的发展战略,曾出现过三种主要的道路主张:即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以打倒封建资产阶级文化为使命的社会主义G命与建设之路,以梁漱溟为代表的“乡村建设”之路和以费孝通为代表的学院派工业化之路。到了最后,梁先生终于发现只有“文G”这样的文化革新运动才是他苦苦探索而不可得的重塑民魂之路!另一位费先生则对文G中乡镇工业的蓬勃景象欣喜若狂,因为乡镇工业正是他曾苦苦探索而无法达致的宏伟理想!是的,毛泽东是批判过这些旧文人,但在同时毛泽东也积极吸收了这些人合理的内核。是毛泽东使得这些旧时代精英的理想成为了现实,而在旧中国,这些精英们一次次燃起的理想之光又都一次次无情地陷于毁灭,他们怎么能不服膺毛泽东呢?

  1957年的韶山之行,梁先生发出了由衷感慨:“主席的思想确实博大精深,是可学而不可及的。”

  1958年反右运动后他给政协写信,说:“我认为佛家出世思想的价值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才能被发现。”可以说,从这时候起梁先生已经在观念上认同了共产主义。

  1966年文G兴起,梁先生写信给中央文G并转毛泽东主席,表示:“主席此番发动的无产阶级文化大G命运动,使广大群众振起向上精神,鄙视资产阶级,耻笑修正主义,实为吾人渡入无阶级的共产社会之所必要。……当红卫兵之来临,我以拥护此一大运动之心情迎之。”

  1973年他对田慕周说:“中国社会原以农民和知识分子为两大主要成分,中国G命亦即由这两种人而成其事。毛主席如只是一个农民而非知识分子,或只是一个知识分子而非农民,均难以领导G命。到韶山后乃晓得毛主席实以一身而兼有此两种身分或资格——既是真的农民又是学识丰富的大知识分子。其他的人,谁能若此乎?”

  1980年在给言申夫的信中,谈及与毛冲突一事,不无悔意,称当时是他“言语冒犯”。1993年已经90高龄的梁先生对那段公案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当时是我的态度不好,讲话不分场合,使他很为难。我更不应该伤了他的感情,这是我的不对。他的话有些与事实不太相合,正像我的发言也有与事实不符之处,这些都是难免的,可以理解的,没有什么。他已故世了,我感到深深的寂寞……”

  以梁先生一贯的品行,应该说上述完全是梁的肺腑之言。

  早年的儒学精英主义,晚年的佛学/心性之学的平民主义,构成了这个“当代圣人”、大儒梁漱溟七十年的心路历程。而导致梁先生哲学发生转变的主要契机,我想就是1953年的毛梁冲突,以及建国以来一系列的知识分子改造运动。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