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真正入门中国哲学的同志,这部毛时代的书你一定不能错过!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哲学史呢?它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宝库,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人类认识的发展进程,看到各个派别的斗争和转化,学到理论思维的经验教训。古往今来,各阶级、各流派的哲学家都重视哲学史的研究,从里面汲取精神营养。
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在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中,都对哲学史做了深刻的研究。学习它有助于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哲学是毫无联系的概念堆积吗?还是说哲学的每一概念都体现着人类认识的一个阶段、一个方面。在中国哲学中,要追踪人类对客观实在的不断深入的认识过程,必须考察五行、阴阳、气这些概念的联系、转化,考察从先秦,两汉到宋明清“气”概念的发展与变化。
点击上方图片进入微店购买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部《中国哲学史》,就完全可以算得上是一部真正想入门中国哲学的好书。
这本书的序中如是说到----要理解毛主席的哲学思想,不但要懂得马列,还要懂得中国哲学史。如毛主席的《实践论》阐明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对中国哲学史上长期争论的知行关系问题做了光辉总结。不了解历史上的争论,就不能理解《实践论》的重要历史意义。
学习哲学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批判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修正主义......地主资产阶级为了破坏无产阶级革命,推翻社会主义制度,总是不遗余力地向马克思主义哲学进攻。但他们手中没有什么象样的货色,一贯从哲学史上拾取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破烂,冒充“最新的”哲学到处兜售。因此斗争不可避免地要牵涉到哲学史。
我们研究哲学史,够进一步学会识别什么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什么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更好地掌握哲学斗争的规律,认清反动哲学的阶级实质和血缘关系......
在书中,讲到韩非的社会历史观时,有这样的叙述:
韩非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利害矛盾的关系。他举例说:“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夭死也。非舆人仁而匠人贼也,人不贵则舆不售,人不死则棺不买。情非憎人也,利在人之死也”做车的人愿意人富贵,做棺材的人愿意有人死亡,这都不是因为他们的心仁慈不仁慈,而是由他们的切身利益所决定的。
又例如雇主和雇农之间的关系也是利害矛盾的关系...雇农用力耕种,不是由于对主人有什么恩爱,而是由于能多得报酬;主人对雇农的待遇较好,也不是由于他们爱护雇农,而是由于希望雇农把田耕种重好些。
韩非站在地主阶级的立场,从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对立的关系分析其间的矛盾。由于他的剥削阶级的偏见,使他不能正确认识这些矛盾的真正根源,错误地把所有的矛盾归结为“人人自私自利”,从而掩盖剥削阶级和劳动人民之间的阶级对抗的实质。
听完韩非的这段话,我们大家是不是会觉得特别耳熟呢?会不自觉地认可人与人之间就是自私自利的,人与人的关系本质就是利害矛盾。
为什么书中会认为韩非的观点是剥削阶级的偏见,他的矛盾归因是错误的呢?
要知道作为整个社会的核心物质财富----生产资料的掌控权是在上层统治阶级手里的,比如当时的大地主、官僚,还有王公贵族们,大多数的普通平民,好一点的可以靠自己的手艺吃饭,差一点的就只能靠耕战积累财富了。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根本是利害吗?不是的,是生产资料分配的不均,由此造成的扭曲的人际关系。人的仁慈不仁慈,恶毒不恶毒,归根结底是生产资料所有权的问题。
这部“中国哲学史”,将中国奴隶社会哲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封建社会确立时期、统一的封建专制国家建立发展时期、封建国家长期分裂门阀地主阶级统治时期、统一封建国家重建与地方割据时期、封建国家中央集权加强和巩固时期、封建社会没落时期、中国近代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等一共8个阶段的哲学思想发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如果您也想深入研究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发展历程、王朝变更的根本原因,那么这部书我强烈推荐给您。
点击上方图片进入微店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