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怎样维护党的团结?——从“不是哪一家的中央委员会”说起
唐饰教员,虽引起诸多争议,但决非没有可圈可点之处。其中,又似以影、剧两版《长征》为巅峰。而两版之中,又似以剧版更佳,更多细腻、大气之处。
该剧最后几集,反映毛主席、党中央与张国焘及其错误路线的斗争,就颇有值得回味之处:
看来,历来篡党夺权(或试图篡党夺权)者,都是要从破坏、乃至颠覆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塞“私货”起步的。历来的修正主义势力主导的资产阶级复辟,都是要先“修”了无产阶级政党,把它从一个有着严格纪律、特定组织规则的无产阶级战斗组织,变成封建军阀、地主资产阶级类型的松散的分赃集团、分赃俱乐部。与之相适应的指导思想调整,则是放弃对党的阶级属性的明确宣示,转向具体形式不一的“全民党”谬论。
而篡党夺权者也决不是小白兔、小清新。如以上片段的张国焘,为了把“自己人”塞进中央,短短几句话,也抛出诸如“提拔工农干部”“特殊情况下”“输送新鲜血液”“实行党内民主”“有利于解决分歧意见”等一连串冠冕堂皇的借口。若不是毛主席拍案而起,一针见血,用“不是督军团会议”“不是哪一家的中央委员会”很大程度揭破了张的用心,按谦谦君子的方式,接着要如何反驳、阻止他,恐怕还真成问题。这一段戏,某种意义上也是真实还原了历史,即许世友曾说过的:在党内,除了毛主席,其他人还真不足以跟张国焘斗上一斗(大意)。
此外,一些善良的糊涂人,也不相信纪律、组织规则对于无产阶级政党的作用。即不相信无产阶级要以严格的纪律、组织才能团结起来,战胜原本强大的剥削阶级统治者,取得革命的胜利,确立本阶级的专政,并建设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
小资产阶级的文人反复玩弄的“团结”辞藻的真实含义是什么呢?那就是不要组织纪律性,甚至不要思想原则、共识,要互吹互捧、庸俗的一团和气,要搞出一个大而无当、也无所事事的知识分子俱乐部。甚至连一个严整的思想派别也算不上。这些人的“朋友”是真的多,要顾及的“友情”“关系”“面子”也是真的多。而一旦有人试图打破他们的舒适圈,来点真的,莫说是不是拍案而起,这些人也就迅速群起围攻,斥之为不切实际的“纯左”(即右派爱好反对的“极左”,为同义词,这是某些怯懦文人精心发明出来的遁词,毕竟这些冒充“左派”的人不太好意思像他们口口声声“反对”的右派一样高喊反“极左”),还要纠合自己的“朋友”们一起下场围攻。
对于这些小资产阶级文人,当然了,根本谈不到在无产阶级的马列毛主义原则的基础上实现团结,因为他们只懂得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肉麻地互相欣赏、吹捧,不懂得放下个人脾性、相忍成党。正是因为如此,这些人当然也就“受不了”无产阶级政党中常见的批评和自我批评,而是一触即跳,唯我独尊。
跟这样一些酸文人讲“团结”——那自然,就成了对牛弹琴,或喂马吃果酱(法国话),——无此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