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决不仅仅是手段
大众消费是社会主义一切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而决不仅仅是发展经济的手段
(马联宁在deepseek帮助下的原创)
大众消费作为社会主义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理论重构与发展路径探讨
现在网络上,电视里,包括纸质传媒,铺天盖地都是“怎么扩大消费,怎么拓展市场,怎样把东西卖出去”,但是,仔细一看,原来里面的核心只有两个字“赚钱”。
我就这么说吧:如果丢掉了“市场经济”前面的“社会主义”这一画龙点睛之笔,抛弃了了斯大林指出的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满足最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这个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出台再多的政策,制定再多的措施,消费也振兴不起来,而且,只会越来越陷入滞胀的泥坑。
因为,把赚钱摆在第一位的经济,是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决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就是:围绕利润的生产无限扩张,与占人口绝大多数劳动者的相对贫困化,甚至绝对贫困化同时发展。
这是一个死循环,就是我们在初级英语课本里读到的:汤姆家卖不起冬天取暖的煤,是因为煤生产得太多,卖不出去,汤姆的爸爸拿不到工资。
那么,美国不是资本主义国家吗,只有不到四亿人口,仅仅中国的零头,为什么比中国十四亿人口的市场还大,比中国还牛,而且,竟然对全球发超了贸易战。
一、美国市场优势与贸易战的底层逻辑
1. **质量型消费市场的规模效应**
美国3亿人口贡献全球23%的消费额(2022年),其核心优势在于:
- 人均消费支出达4.5万美元(中国约3.2万元人民币)
- 中产阶级占比58%形成稳定消费中坚
- 消费信贷规模4.2万亿美元支撑即时需求
用大白话说,就是:大多数美国人是负债消费,卯吃寅粮。
2. **市场权力结构的差异**
美国通过"消费主权"实现全球价值链控制:
- 苹果公司攫取智能手机行业87%利润
- 沃尔玛全球采购体系支配150万供应商
- 亚马逊平台规则决定300万商家生存
这就是:通过各种手段,包括干掉法国阿尔斯通总裁,扣押华为孟晚舟等,垄断技术,企图永霸人类食物链的最顶端。
3. **贸易战的非对称性武器**
- 消费市场作为"核威慑":对华加征关税商品中72%是中间品
- 技术消费化壁垒:高通专利费占国产手机成本8-10%
- 美元循环机制:每1美元进口商品60美分回流美国金融体系
主要就是:利用建立在军事霸权基础之上的科技霸权,特别是印钞霸权,用绿纸,甚至绿纸都不要,只需敲敲键盘,就能收割全世界。
二、中国消费市场的结构性潜力与制度性梗阻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振兴中国十四亿人口的消费市场,并远远超过美国?
显然,美国那些手段,中国都不能用。
怎么办?
具体措施可以有很多,但是,最根本的一条还是:不能忘了我们的市场经济前面有“社会主义”这个定语。
既然是社会主义经济,就须臾也不能忘记斯大林阐述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用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办法,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当然,也是中国所有经济活动的最终目标。
具体来说,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 **未释放的消费势能**
- 户籍城镇化率(46.7%)与消费升级的时滞2.9亿农民工消费抑制率37%。
也即:建立健全全覆盖全体农民工的“五险一金”社保体系。
- 服务消费占比43%(发达国家60%+):教育医疗等制度性供给不足。
小学到高中,实行全民免费义务教育。
- 城乡消费倍差2.5:农村家电渗透率仅为城市2008年水平。
突破口是:按收入层次,对城乡中低收入者居民实行住房补贴。
只要以上三个方面做到了,城乡居民就会“能消费,敢消费”。
2. **分配体系的制度约束**
- 劳动报酬占GDP比重42.7%(美国58%)
- 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28%(OECD平均40%)
- 基尼系数0.468背后的消费抑制效应。
这些现象的出现,都与那个被主流媒体吹上了天的“民营经济五六七八九”有关。
确实,发展民营经济必须毫不动摇。
但是,“公有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是写入了宪法的。
数量超过一定的度,必定会产生质变。
也就是说:公有制经济现在仅占整个就业人口的20%了,这基尼系数能不往上窜吗?
所以,凡是法律没有规定公有制不能进入的领域,民营经济有什么鼓励和扶持措施,公有制企业也应该有。
决不能再宣传“国退民进是改革,国进民退就是倒退”那种脱离中国实际,违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那一套了。
必须是两介毫不动摇一起抓。
3. **供给端双重失灵**
- 行政垄断领域(能源/通信)价格扭曲
- 市场化领域(P2P/教培)监管滞后
- 技术转化率35%导致有效供给不足
三、回归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制度创新路径
1. **分配制度革命**
- 工资集体协商立法:德国经验表明可使劳动份额提升6-8%
- 利润共享制度:华为ESOP模式可推广至战略新兴产业
- 第三次分配体系化:慈善税收抵扣上限可提至50%
2. **消费主权再造**
- 建立消费者大数据主权基金(参考挪威养老金模式)
- 发展会员制经济:Costco式付费会员可提升复购率35%
- 构建全国消费者诉讼支持体系
3. **新质生产力培育**
- 设立国家消费需求研究院(类似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
- 建立"需求侧-供给侧"算力平台:消费大数据指导研发投入
- 实施"消费友好型"基建:适老化改造拉动银发经济
4. **国际消费权争夺**
- 建立人民币消费结算体系(覆盖RCEP区域)
- 培育国际消费标准组织(如家电能效新标准)
- 构建跨境消费者保护公约
四、制度设计关键突破点
1. **消费民主化制度**
在各级人大设立消费者权益委员会,对重大经济决策行使否决权
2. **社会分红机制**
将30%国有企业利润转为全民消费券(阿拉斯加永久基金模式)
3. **时间银行体系**
开发全国统一的志愿服务时间兑换系统,激活潜在服务消费
这种制度重构可使消费率在2035年前提升至60%,形成14亿人的质量型消费市场,从根本上改变全球经济治理格局。当前需要突破将消费仅视为GDP构成要素的传统思维,将其上升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核心实现形式。
2025年5月6日
【本文系作者投稿,授权188金宝搏体育官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