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消费必须着力提高广大民众收入水平
近日,北京市统计局公布了2025年一季度北京市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数据。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58.56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3.3%。
从单月来看,2025年3月,北京市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1048.57亿元,同比下降9.9%。其中:
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消费111.2777亿元,同比下降3.1%;商品零售937.2952亿元, 同比下降10.6%..
按限额以上商品零售分类,除了粮油食品类同比增加1%,金银珠宝类因防通货膨胀出现市场抢购同比增加28.5%外,其它9类商品同比全都下降。其中,7类商品下降幅度达10%以上,分别为:通讯器材类(主要是手机)下降38.2%,文化办公用品类下降22.6%,汽车类下降20.2%,体育娱乐用品类下降17.6%,石油及制品类下降14.6%,日用品类下降13.0%,化妆品类下降10.9%。
从上海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上海的情况比北京好一些,但2025年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也只有4057.45亿元,同比下降1.1%。
从单月来看,2025年3月,上海市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1280.06亿元,同比下降1.5%。
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消费167.09亿元,同比下降1.5%;商品零售1112.96, 亿元,同比下降1.5%
按限额以上商品零售分类,9类商品中有5类同比下降,分别为:汽车类下降18.5%,金银珠宝类下降13.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4.9%,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3.5%,日用品类下降1.6%。
为什么在全国大力提振消费的时候,北京、上海这两个全国最富的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却不升反降?这进一步说明:老百姓口袋里确实没钱了。我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这些年无休止地刺激消费把老百姓的口袋掏空了,使许多家庭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
据DeepSeek提供的数据,中国家庭负债率近年来持续攀升,截止2024年,中国家庭整体负债率(债务/GDP)已接近60%—70%,比10年前的30%左右大幅上升。其中,房贷占比约70%;消费信贷(包括信用卡、车贷、教育贷等)也增长迅速,2024年短期消费贷余额达12.7万亿元。
部分研究显示,中国家庭的杠杆率(债务/可支配收入)已超过110%,高于2007年美国金融危机前的水平。
而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家庭负债率普遍高于70%。据有的资料显示,北京、上海的家庭负债率是全国的2倍(北京139%,上海161%),其中主要原因是房贷。特别是许多80、90后中青年家庭,为了买房和装修,不仅掏空了父母的积蓄,自己也背上了沉重的债务。
以上情况说明,许多中国家庭已经出现了“消费透支”,也就是开支超过了收入,有的家庭甚至超过了所能够承受的程度。
大家知道,生产与消费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生产决定消费的形态和水平,消费为生产提供动力和导向,两者共同构成社会再生产的循环基础。因此,人们的消费,从根本上说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的。虽然消费具有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但过度消费只能在短期内刺激经济增长,从长远来说,对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却是非常有害的。
近年来中国经济出现的内需不足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是“消费赤字”与“消费透支”这两个因素叠加而成的。
所谓“消费赤字”,就是由于社会分配不公导致的贫富差距悬殊,造成广大民众实际消费能力提高缓慢,结果出现社会总的消费水平明显低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所谓“消费透支”,就是许多家庭在多种因素的刺激或逼迫下,其消费开支超过了家庭的实际收入水平。
一方面是“消费赤字”,社会总的消费水平低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另一方面又是“消费透支”,许多中国家庭因提前和过度消费而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这样发展下去,内需不足的问题不仅无法解决,反而会越来越严重。
我在网上看到,有的网民说:“如果我有钱,还用得着你来刺激吗?”也有的说:“我现在看到身边的豪车、豪宅就已经够刺激的了,再刺激我就要得精神病了。”还有的说:“不改革收入分配,只是靠刺激消费,生产销售消费品的利润大都落到企业老板的口袋里了,这样搞只会让少数人越来越富而多数人越来越穷。”
大量的事实证明,要解决中国经济面临的内需不足的问题,必须积极改革收入分配,不断提高广大民众的收入水平,着力缩小贫富差距,而不能依靠刺激消费,让老百姓提前消费、过度消费。——这才是硬道理。
【文/阿华,作者原创投稿,授权188金宝搏体育官网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