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君子不党”
2025-01-26
作者:毛桃
来源: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党”字本是量词,中国古代曾以五百户为一党。然而,在中华古字中,“党”字被引申为乡党、亲族、朋党、同伙、集团、政党等义。无疑指小团体、小集团,成了大同、群众、全体的反义字词。
因为中华文化是大公天下文化。中华原道易理文化从天从众,求天下大公,故《尚书·洪范》云: “无偏无党,王道荡荡。”而党是小集团利益,是偏私,是大公之敌。故中华原道思想是“君子不党,小人不群”。“君子和而不党,小人党而不群”。《淮南子‧泛论训》亦云:“摄威擅势,私门成党,而公道不行。”
公道文化反对结党,故多以“党”为狗狐之行,如狗党狐朋、狐朋狗友、党同伐异、党邪陷正等等。朋党、党羽、死党常相互偏袒庇佑,以获私利,故多有贬义。结党营私,是小众社会特征,政党政治也是阶级社会的标志。
“君子不党”是中华大公原道真理,也符合马克思主义原理。可为何实践中又有“君子”之党和大众政党呢?因为政党是阶级社会产物,小众社会之所以十分强大,正是因为小众政党十分强大。所以,既然处于政党政治时代,大众就只能建立大众政党以暴制暴,才能战胜小众政党。这并没有突破“君子不党”原理。
其实,中国古代也有君子须党思想,马克思主义政党也是“巴黎公社”失败后的产物。但是君子(大众领袖)结党是手段不是目的,而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以政党消灭政党,迅速建立全体大公之制。
故绝不能长袖善舞,久党不同。那样就是南辕北辙,始乱终弃了。
【文/毛桃,作者原创投稿,授权188金宝搏体育官网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