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明:中国知识分子的致命弱点——知识分子的前世今生(系列三)
中国的传统教育自古以来都是要把读书人“拔”出劳动大众的队伍而形成一个孤芳自赏、固步自封的精英阶层。
根深蒂固的“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已经渗透到了读书人的骨髓之中,无论“入仕”还是一辈子不得功名,都自认为高人一等而鄙视劳动者。孔乙己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即便穷困潦倒至死也不肯脱下那件“标志身份的长衫”。
这就造就了中国知识分子的致命弱点——除了夸夸其谈之外“百无一用”。
“夸夸其谈,百无一用”就成了腐儒的本质特征。
到了近代,除了“夸夸其谈,百无一用”以外,还有一部分知识分子痼疾之上添新恙,崇洋媚外。钱钟书的《围城》对这个不学无术,又崇洋媚外特别会装的病态知识分子群体进行了辛辣地讽刺。
如果要问,为什么有着5000年文明的中国近代在现代科学技术上会远远落后于欧美?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教育及其培养出来的知识分子严重脱离实践”!
我们不妨来简单回顾一下人类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工业现代化大致已经历了蒸汽机时代,电气时代和原子能时代三个阶段。
蒸汽机的发明导致了人类的工业化的革命。蒸汽机的发明者瓦特童年的身体非常虚弱,骨瘦如柴,贫病交加,使他失去了入学校读书的机会。瓦特的父亲是一位造船匠,母亲是一位家庭主妇。瓦特的教育主要来自他的母亲。蒸汽机的发明开启了人类的工业化时代。
斯蒂芬森(George Stephenson,Stephenson)早年做工,没有受过学校教育。父亲是个煤矿工人,在蒸汽机房里烧锅炉。青年时期的斯蒂芬森,常常是白天在煤矿做工,夜里参加夜校学习并坚持自学,同时还替人擦皮鞋,以维持艰苦的生活。1810年斯蒂芬森开始着手制造蒸汽机车。经过几年的努力,他终于在1814年发明了一台蒸汽机车,1814年,英国人乔治·斯蒂芬森发明运行了第一台蒸汽机车,加快了人类进入工业时代的脚步,蒸汽机车成为这个时代文化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和关键工具。
迈克尔·法拉第 (Michael Faraday),是开启人类电气化的标志性人物之一,也是著名的自学成才的科学家。法拉第1791年9月22日出生于萨里郡纽因顿一个贫苦铁匠家庭,仅上过小学。1831年10月17日,法拉第首次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并进而得到产生交流电的方法。1831年10月28日法拉第发明了圆盘发电机,是人类创造出的第一个发电机。
现代社会最重要的发明家爱迪生(Thomas Alva Edison)仅仅读过三个月的小学就被老师以“低能儿”的名义撵出学校。幸运的是爱迪生在母亲的指导下阅读了许多重要的书籍。他还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在自己家中的地窖里搭建了一个小型实验室,用自己赚来的钱购买化学药品和实验设备。爱迪生一生共有约2000多项创造发明,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所列上述丝毫没有贬低读书的意义,而是雄辩地证明了只有把读书与实践相结合,读书才会有意义。像中国那样读书就是为了所谓脱离实践而“改变命运”的教育,是最落后、最没有意义的教育。
难道我们到现在还不能觉醒吗?!
2023年12月14日星期四
【文/颂明,本文为作者投稿188金宝搏体育官网的原创稿件】